早在 19 世纪,Sorby(1863)就提出了经受变形的岩石可以发生化学变化, 这是最早的构造地球化学的萌芽思想。到了 20 世纪中叶,一些学者已开展了对 构造地球化学的理论探讨(Fyfe,1964;Ramsay,1967;Rice,1975),对有关 构造地球化学动力分异作用(如变质分异作用、热逸脱作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9KB页数: 1
显微构造学与岩组学 30 年代岩组学成为构造地质学的一门系统学科,显微构造分析进入半定量理 性分析阶段 自从 Sorby(1853)、Sander(1911,1930)和 Harker,(1932)早期著作发 表以来,对变形岩石的显微构造曾有论述,尤其 1930 年奥地利岩石学家 Sander 的《Gefuegekunde der Gesteine》(岩石的组构学)一书的问世,标志着构造地质 学的一门新兴学科的建立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0KB页数: 1
前寒武纪构造 60 年代以来对于前寒武纪地质与前寒武纪构造的研究,以及对于地球早期历 史的认识转变是构造地质学研究史上的重大进展 60 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是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一次革命,而这一阶段对 地壳早期性质的认识上的重大变化被称为仅次于板块构造理论的第二主要进展
文件格式: DOC大小: 20.5KB页数: 1
80 年代以来对于伸展构造的研究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70 年代北美盆岭区变质核杂岩的识别与深入研究,促使 80 年代以来伸展构 造研究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由于构造研究主要源于造山带,而造山带是曾 普遍认为属压缩构造体系的产物,因而长期以来忽视了对伸展构造的研究。近年 的研究表明,不仅大洋中脊和大陆边缘,而且大陆板块内部同样受到伸展,表现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9KB页数: 1
20 世纪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尤其在二战后各个国家对于资源的需 求以及 50 年代后期以来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都促进了矿产业和地质科学的迅 猛发展。在这一个世纪,构造地质学与其它学科一样,经历了从简单的描述性科 学向理性科学的发展时期。它一方面在不断充实自己,充实着本学科的基本理论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9KB页数: 1
北京理工大学理学院力学系:《工程力学》(下册)2003——2004学年工程力学A3试题解答
文件格式: DOC大小: 743KB页数: 6
1 Wagner-Meerwein 重排机理及迁移基团的迁移能力。 2 Pinacol 重排的机理及迁移基团的迁移能力。 3 Benzil-Benzilic acid 重排的机理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30.5KB页数: 3
1 解释下列名词或术语 DCC, DNF, DMSO, DEPC, Hoesch 反应,Vilsmeier 反应, Claisen 反应, Reisen-Tiemann 反应 2 常见的酰化剂有哪些?他们的酰化能力、应用范围、以及使用条件上有何异同点?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70KB页数: 2
1 非均向催化氢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2 均相催化氢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 3 影响非均相催化剂活性的因素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99.5KB页数: 2
1 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羟甲基化反应;安息香缩合;Blanc 反应;Witting 试剂;Micheal 反应 2 在 Mannich 反应中加入 H+的目的?Mannich 反应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文件格式: DOC大小: 120.5KB页数: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