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 1.表示并列关系。例如: (1)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2)咏而归。(《论语·先进》) (3)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8KB页数: 14
一、古代汉语介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 1.古汉语少数介词的宾语因为表达的需要可以放在介词的前边。 2.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古汉语中“以”、“为”、“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于”字的宾语不能省略。)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0KB页数: 12
一、什么是汉字文化研究 二、为什么要进行汉字文化研究 三、怎样进行汉字文化研究 四、汉字文化研究示例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55.5KB页数: 54
一、什么叫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如:“驴不胜怒,蹄之
文件格式: PPT大小: 73KB页数: 16
一、于字式 在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2)郤克伤于矢。(《左传成公二年》) 介词“乎”也可以用在被动句中引出主动者,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1.5KB页数: 9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又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 要注意几点: 1.古书中可表示第一、第二人称的,除了相应的人称代词以外,还常用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以尊称代替第二人称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3KB页数: 5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1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突出特点是不用判断词“是”,而用名词、代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作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2 谓语所表示的内容与主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同一关系或类属关系。 3 表示否定判断,则在判断句的谓语之前加上“非”字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8.5KB页数: 6
在先秦古籍中,最突出的特殊词序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 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做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0.5KB页数: 5
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和今义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郑伯克段于鄢》) 2.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伯乐荐九方皋》) 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郑伯克段于鄢》)
文件格式: DOC大小: 34.5KB页数: 3
古文标点 、 (一)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 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 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文件格式: DOC大小: 41KB页数: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