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为四个阶段: 一、早期阶段: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 二、准备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 三、产生和发展时期:1936年到20世纪60年代 四、进一步发展和演变时期:60年代以来至今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3KB页数: 1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 二、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 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总量分析方法 流量分析与存量分析方法 四、个体理性与总体非理性的矛盾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4.5KB页数: 2
国民收入核算有两种体系:MPS和SNA 一、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民生产总值(GNP)
文件格式: PPT大小: 71.5KB页数: 11
一、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三、国民经济运行的循环流动图 四、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体 五、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2KB页数: 1
一、西方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体系SNA 的理论依据 1、生产要素服务论: 即劳动、土地、资本以及企业家才能均作 为独立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价值。 2、三方面等值原则: 即生产创造收入、收入则是支出的源泉, 而支出决定生产的规模。 因此:生产总额=支出总额=收入总额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2KB页数: 7
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1、从总支出角度,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Y=GDP=C+I 2、从总收入角度,国民收入的构成为: Y=GDP=C+S 3、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I =S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0KB页数: 4
一、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二、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3.5KB页数: 2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4学时) 第二章均衡价格理论(6学时)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6学时) 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6学时) 第五章市场理论(6学时) 第六章微观经济政策(4学时)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理论(4学时) 第八章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学时 第九章通货膨胀理论(4学时)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4学时)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43.5KB页数: 2
第四章国际结算中的票据 学习目标: 1、了解票据的基本特性与功能及其权利与义务; 2、熟悉票据的种类; 3、熟悉票据的当事人和票据行为; 4、掌握汇票的涵义、特点、种类、缮制和行为; 5、了解与国际收支有关的其他票据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53.5KB页数: 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