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力润滑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摩擦阻力主要由液体的内摩擦产生 摩擦磨损特性主要取决于液体粘性,与表面材料性质、形貌无关。 摩擦和磨损很小(摩擦系数在0.001~0.008或更低),油膜对表面有良好的保护、清洗、冷却、防锈作用,摩擦热小,运转平稳。 粘度指数是润滑油十分重要的指标,反映了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粘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粘度指数越大,粘温性能越好,说明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越小。 弹性流体动力润滑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文件格式: PPT大小: 2.89MB页数: 61
表面膜类型 -吸附膜 -反应膜(添加剂在金属表面反应; 添加剂与金属表面反应) -渗透膜 -污染膜 -氧化膜 -其他
文件格式: PPT大小: 3.55MB页数: 81
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表面材料损失或转移现象,称为磨损。 结果:表面逐渐改变外形和尺寸,或从表面上分离出材料颗粒,或在表面上产生残留变形等。 ■ 粘着磨损 Adhesive Wear ■ 疲劳磨损 Fatigue Wear ■ 腐蚀磨损(机械/摩擦化学磨损) Corrosive Wear ■ 微动磨损 Fretting Wear ■ 磨损理论 ■ 材料磨损规律
文件格式: PPT大小: 9.61MB页数: 174
两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 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间产生切向的运 动阻力叫摩擦力,此现象即为摩擦。 机械运动中,发生相对运动的零部件统称为摩擦 副(轴与轴承、齿轮轮齿、蜗轮与蜗杆、凸轮与挺杆、皮带 与皮带轮等)。 ▲ 按摩擦发生的部位 外摩擦:两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之间发生的摩擦 内摩擦:同一物体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发生的摩擦,一般发生在液体或气体 ▲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 静摩擦: 外力作用,但未发生相对运动 动摩擦: 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
文件格式: PPT大小: 4.97MB页数: 155
固体表面接触是研究摩擦磨损的基础,了解固体表面接触是认识摩擦磨损实质的前提,摩擦表面上微凸体的相互作用是摩擦、磨损与润滑分析计算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外载荷的大小或变形是否可逆,固体表面的接触分为弹性接触和塑性接触。当两个物体在载荷作用下相互靠近、接触时,最先接触的是两表面上对应的微凸体高度之和最大的部位。随着载荷的增加,其他微凸体也相继对应地进入接触,开始是弹性变形,随着两表面靠得更近,微凸体将发生塑性变形。而靠近基体的材料仍处于弹性变形状态,这样在表面层内就形成弹、塑性变形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46MB页数: 58
固体材料在使用过程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催化、腐蚀、摩擦、磨损、电子发射、……)是从表面向内部逐渐进行的,过程的进行依赖于表面结构与性质。认识表面结构与性质是研究表面间发生各种相互作用的基础。通常金属在固态下都是晶体。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有规则排列。基本排列形式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不同,力学和物理性能也不同。晶体结构变化可改变表面的摩擦磨损特性(钴在加热时从密排六方晶格转为面心立方晶格,摩擦因数增大)
文件格式: PPT大小: 5.35MB页数: 122
摩擦学:研究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与技术; 摩擦学是“摩擦”、“磨损”、“润滑”及三者相互关联的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与摩擦、磨损、润滑有关的各种现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应用。 相对运动:滑动、滚动、振动,或几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相互作用:载荷作用下,两表面发生弹性变形、塑性变形、粘着、材料转移等各种变化; 表面:固体-固体,固体-液体,固体-气体,液体-气体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06MB页数: 87
复旦大学:《纳米线材料和功能器件》课程PPT课件讲义_第6部分:电催化、光电化学催化
文件格式: PPT大小: 7.34MB页数: 24
复旦大学:《纳米线材料和功能器件》课程PPT课件讲义_第5部分:多相催化基础
文件格式: PPT大小: 10.81MB页数: 33
复旦大学:《纳米线材料和功能器件》课程PPT课件讲义_第4部分:光电转化、太阳能电池
文件格式: PPT大小: 641.5KB页数: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