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动力供给系统 1、供电系统 1采区运输石门 2-采区回风石门 3采区下部车场 4-轨道上山 高压电缆—井 5-运输上山 6-采区上部车场 底中央变电所运 7,7′-采区中部车 输大巷采区运输 8,8′,10-区段回风 石门1—采区下部车 平巷 9,9′-区段运输平 场3运输上山5 巷 11-联络巷 采区变电所13 12-采区煤仓 岩石巷通13-采区变电所 降压后到各用电地点。 膜层巷通14-绞车房 15-局部通风机 图7-3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
(四)动力供给系统 1、供电系统 高压电缆——井 底中央变电所——运 输大巷——采区运输 石门1——采区下部车 场3——运输上山5— —采区变电所13—— 降压后到各用电地点
动力供给系统 2、压气系统 1采区运输石门 2-采区回风石门 3采区下部车场 掘进岩巷时所用的 4-轨道上山 5-运输上山 压缩空气由地面(有 6-采区上部车场 7,7′-采区中部车 的将空压机房设在井 8,8′,10-区段回风 底车场附近)压气机 平巷 9,9′-区段运输平 房,通过专用管路送 巷 11-联络巷 至各用气地点。 12-采区煤仓 岩石巷通13-采区变电所 膜层巷通14-绞车房 15-局部通风机 图7-3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
动力供给系统 2、压气系统 掘进岩巷时所用的 压缩空气由地面(有 的将空压机房设在井 底车场附近)压气机 房, 通过专用管路送 至各用气地点
(五)供水系统 采掘工作面、平 1采区运输石门 2-采区回风石门 巷以及上山输送机 3采区下部车场 4-轨道上山 转载点所需的防尘 5-运输上山 6-采区上部车场 喷雾用水,由地面 7,7′-采区中部车 (或井下)储水池通 8,8′,10-区段回风 平巷 过专用管路送至各 9,9′-区段运输平 巷 用水地点 11-联络巷 12-采区煤仓 岩石巷通13-采区变电所 膜层巷通14-绞车房 15-局部通风机 图7-3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走向长壁采煤法采区巷道布置
(五)供水系统 采掘工作面、平 巷以及上山输送机 转载点所需的防尘 喷雾用水 , 由 地 面 (或井下)储水池通 过专用管路送至各 用水地点
、采煤系统分析 采煤系统——回采巷道的掘进与回采工作在时间 上配合及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一)采区上(下)山坡度 (二)区段参数 (三)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 (四)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 (五)区段无煤柱护巷 (六)采煤工作面布置形式 (七)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
三、采煤系统分析 采煤系统——回采巷道的掘进与回采工作在时间 上配合及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一)采区上(下)山坡度 (二)区段参数 (三)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 (四)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 (五)区段无煤柱护巷 (六)采煤工作面布置形式 (七)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
(-)采区上(下)山坡度 1、运输上(下)山和自溜上山 坡度小于15°的上(下)山,可铺设带式或刮板输 送机;15~25°的上(下)山,可铺设刮板输送 机;坡度超过25°的上山,可采用搪瓷或铸石溜槽 溜煤;自溜上山的自溜坡度30~35° 2、轨道上下山 采用串车提升时,要求上山坡度应小于25°;采用 循环绞车提升坡度不大于10°;上下坡度在6 25°之间,可采用单滚筒绞车辅助提升
1、运输上(下)山和自溜上山 坡度小于15°的上(下)山,可铺设带式或刮板输 送机;15~25° 的上(下)山,可铺设刮板输送 机;坡度超过25°的上山,可采用搪瓷或铸石溜槽 溜煤;自溜上山的自溜坡度30~35° 2、轨道上下山 采用串车提升时,要求上山坡度应小于25°;采用 循环绞车提升坡度不大于10° ;上下坡度在6~ 25°之间,可采用单滚筒绞车辅助提升。 (一)采区上(下)山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