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间层 在任何情况下,乳剂层和片基之间必须要涂一层胶结物质,其主要作用是使乳剂层能 牢固地粘合在片基上,作为像纸的中间层时,还起掩盖和防止纸浆中的有害物或树脂。像 纸的中间层是硫酸钡,一般感光片的中间层是明胶。 (4)保护层 为了保护乳剂层少受擦伤和刮痕,乳剂层上面要再涂上一层很薄的明胶层,其厚度约 1μm左右。 (⑤)防(反)光晕层 反光晕层是一层吸光物质,当乳剂层感光时,由于光在卤化银颗粒表面散射,使其周 围的颗粒也感光,结果产生散射光晕现象。当光通过乳剂层进入片基后,被片基背面反射 重新进入乳剂层,会使卤化银颗粒再感光,其结果是形成反射光晕。反光晕层一般涂的是 染料,它只涂在硬片和软片上(其颜色应该是乳剂层所不能感受的光,这种染料层在定影时 可被褪去)。像纸的片基是不透明的,因此不需要反光晕层。 2感光成像原理 感光片成像主要利用光化效应,将电磁辐射转化成光学影像,其形成可分作两步阐述。 (1)潜影的形成 摄影曝光时,短波电磁辐射到达感光片乳剂层,卤化银结品体的负离子吸收光子(辐射 能hv),放出自由电子,形成中性卤原子,以AgBr为例,即有: Br+hv→Br+e Br+Br→Br2 (5-3) 卤素原子(B)成对结合成分子而离开晶体格子,被明胶吸收。电子知不离开晶格,在 品体内自由移动,当其遇到晶体中的缺陷、微斑时就被吸附,形成带负电感光中心。于是 这些感光中心就强烈地吸收周围的带正电的银离子,银离子吸收电子中和成银原子,即: Ag+e =Ag 2AgBr+h v =Br:+2Ag (5-4) 银原子吸附在感光中心上,当数量足够时形成潜影(不可见影像),总过程见图5-6。 图5-6潜影的形成
5 (3)中间层 在任何情况下,乳剂层和片基之间必须要涂一层胶结物质,其主要作用是使乳剂层能 牢固地粘合在片基上,作为像纸的中间层时,还起掩盖和防止纸浆中的有害物或树脂。像 纸的中间层是硫酸钡,一般感光片的中间层是明胶。 (4)保护层 为了保护乳剂层少受擦伤和刮痕,乳剂层上面要再涂上一层很薄的明胶层,其厚度约 1μm 左右。 (5)防(反)光晕层 反光晕层是一层吸光物质,当乳剂层感光时,由于光在卤化银颗粒表面散射,使其周 围的颗粒也感光,结果产生散射光晕现象。当光通过乳剂层进入片基后,被片基背面反射 重新进入乳剂层,会使卤化银颗粒再感光,其结果是形成反射光晕。反光晕层一般涂的是 染料,它只涂在硬片和软片上(其颜色应该是乳剂层所不能感受的光,这种染料层在定影时 可被褪去)。像纸的片基是不透明的,因此不需要反光晕层。 2 感光成像原理 感光片成像主要利用光化效应,将电磁辐射转化成光学影像,其形成可分作两步阐述。 (1)潜影的形成 摄影曝光时,短波电磁辐射到达感光片乳剂层,卤化银结晶体的负离子吸收光子(辐射 能 hν),放出自由电子,形成中性卤原子,以 AgBr 为例,即有: Br-+hν→Br+e Br+Br→Br2 (5-3) 卤素原子(Br)成对结合成分子而离开晶体格子,被明胶吸收。电子却不离开晶格,在 晶体内自由移动,当其遇到晶体中的缺陷、微斑时就被吸附,形成带负电感光中心。于是 这些感光中心就强烈地吸收周围的带正电的银离子,银离子吸收电子中和成银原子,即: Ag++e=Ag 2AgBr+hν=Br2+2Ag (5-4) 银原子吸附在感光中心上,当数量足够时形成潜影(不可见影像),总过程见图 5-6。 图 5-6 潜影的形成
(2)可见影像的产生 潜影经过显影、定影等化学过程,才能形成稳定的可见影像。 ①显影显影的实质就是利用适当的化学药品一显影液,处理己经感光的底片,继续 使卤化银还原成银,使潜影的银原子成几十亿倍的增加,逐渐变成可见的影像。显影作用 的过程为一种还原反应,显影液在溶液中电离成正、负离子,负离子与银离子中和而使它 还原成银原子,正离子与卤素离子结合成溶于水的氢卤酸,此时的显影剂变为氧化物而不 再起还原作用,反应式可写成: Red Red*+Red Red-+Ag*-Ag+0X (5-5) Red为显影剂,OX为显影剂的氧化物,常用的显影剂为米吐尔(metol)。 经过显影,乳剂中己曝光的卤化银还原出10个银原子,其黑色沉淀人眼可见:末曝 光的卤化银还原出来的银原子极少,对影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光子多的潜影银粒多,显 量影中银粒也多,黑色密度就大:反之密度就小,这样形成了密度不同的黑一灰色最影像。 ②定影定影就是利用定影液来清除卤化银的过程,目的是使显影的影像稳定下来, 不致遭受破坏。定影液常用醋酸和硫代硫酸钠等。其化学反应式为: NaS.0,+AgBr→NaBr+aAgS,0,(不溶) 3 NaAgS,0,+Wa2S,0,→Nas[Ag(S0),](可溶) (5-6) NaBr和Nas[Ag(S,O)]都能溶于水,因此反应后卤化银从乳剂层中被清除了。 经过定影的感光胶片再经过水洗与干燥后就成为一张具有稳定影像的感光片了。用它 可加工各种遥感资料。 §5.2感光片的基本特性 52.1感光片的主要性质 1感光特性曲线 表示感光片获得的曝光量(H)和当其显影后形成的光学密度(D)之间函数关系的曲 线,叫做感光片的特性曲线。摄影成像中影响遥感信息质量的除摄影机本身的精度外,主 要是感光片的性能,而这些性能关系及其对负片的制约作用,集中反映在感光特性曲线上。 特性曲线如图5-7所示,其横坐标表示曝光量H的对数值,纵坐标表示密度D,它是感光 仪在标准光源下测定绘制的。 (1)曝光量H 曝光量是感光胶片上所接受的照度E(勒克斯)和曝光时间t(秒)的乘积。H=E×t, 其单位为勒克斯·秒,若用对数来表示,称为曝光量对数。 LgH=1gE+lgt (5-7) (2)光学密度D 6
6 (2)可见影像的产生 潜影经过显影、定影等化学过程,才能形成稳定的可见影像。 ①显影 显影的实质就是利用适当的化学药品—显影液,处理已经感光的底片,继续 使卤化银还原成银,使潜影的银原子成几十亿倍的增加,逐渐变成可见的影像。显影作用 的过程为一种还原反应,显影液在溶液中电离成正、负离子,负离子与银离子中和而使它 还原成银原子,正离子与卤素离子结合成溶于水的氢卤酸,此时的显影剂变为氧化物而不 再起还原作用,反应式可写成: Red = Red++ Red- Red-+ Ag+ → Ag+ OX (5-5) Red 为显影剂,OX 为显影剂的氧化物,常用的显影剂为米吐尔(metol)。 经过显影,乳剂中已曝光的卤化银还原出 109 个银原子,其黑色沉淀人眼可见;末曝 光的卤化银还原出来的银原子极少,对影像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光子多的潜影银粒多,显 影中银粒也多,黑色密度就大;反之密度就小,这样形成了密度不同的黑—灰色影像。 ②定影 定影就是利用定影液来清除卤化银的过程,目的是使显影的影像稳定下来, 不致遭受破坏。定影液常用醋酸和硫代硫酸钠等。其化学反应式为: Na2S2O3+AgBr→NaBr+NaAgS2O3 (不溶) 3NaAgS2O3+Na2S2O3→Na5[Ag3(S2O3)4](可溶) (5-6) NaBr 和 Na5[Ag3(S2O3)4]都能溶于水,因此反应后卤化银从乳剂层中被清除了。 经过定影的感光胶片再经过水洗与干燥后就成为一张具有稳定影像的感光片了。用它 可加工各种遥感资料。 §5.2 感光片的基本特性 5.2.1 感光片的主要性质 1 感光特性曲线 表示感光片获得的曝光量(H)和当其显影后形成的光学密度(D)之间函数关系的曲 线,叫做感光片的特性曲线。摄影成像中影响遥感信息质量的除摄影机本身的精度外,主 要是感光片的性能,而这些性能关系及其对负片的制约作用,集中反映在感光特性曲线上。 特性曲线如图 5-7 所示,其横坐标表示曝光量H的对数值,纵坐标表示密度D,它是感光 仪在标准光源下测定绘制的。 (1)曝光量H 曝光量是感光胶片上所接受的照度E(勒克斯)和曝光时间t(秒)的乘积。H=E×t, 其单位为勒克斯·秒,若用对数来表示,称为曝光量对数。 LgH=lgE+lgt (5-7) (2)光学密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