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 k) 、总产量T、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TP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产出量的总和AP: 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产出量。MP:每增 加一单位某种产要素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增量。 规律: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最终会绝对地减少;MP先上升,后下降,达到一定 程度后会成为负值。P先上升,后下降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Q=f((L,K) 二、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TP: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产出量的总和.AP: 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产出量。MP:每增 加一单位某种产要素投入量所引起的总产量增量。 规律:TP先以递增的速率增加,后以递减的速率增加, 最终会绝对地减少;MP先上升,后下降,达到一定 程度后会成为负值。AP先上升,后下降
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含义: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当变动生产要素投入 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它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是递 减的。 前提条件:技术水平不变;技术系数可变;所增加的要 素具有同样的效率;边际产量分为递增、递减和负值 个阶段。 因素:初期,可变要素不断增加能逐步提高固定生产要 素的利用效率,且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自身的利用率; 达到最佳比例后,可变要素相对过多,固定要素相对 不足,产量增量递减;当可变要素过量增加到一定程 度后,开始起消极作用,会造成总产量增量绝对减少
三、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含义: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当变动生产要素投入 量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它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是递 减的。 前提条件:技术水平不变;技术系数可变;所增加的要 素具有同样的效率;边际产量分为递增、递减和负值 三个阶段。 因素:初期,可变要素不断增加能逐步提高固定生产要 素的利用效率,且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自身的利用率; 达到最佳比例后,可变要素相对过多,固定要素相对 不足,产量增量递减;当可变要素过量增加到一定程 度后,开始起消极作用,会造成总产量增量绝对减少
劳动投入变化所引起的农产品产出变化 土地劳动投入土地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投入 劳动比率 100100 05 240120 140 033 390130 150 111 2345678 025 520180 180 02 610122 90 0167 660 50 0a3 6609429 0125 64080 -20
土地 投入 劳动投入 土地—— 劳动比率 总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1 0 0 1 1 1 100 100 1 2 0.5 240 120 140 1 3 0.33 390 130 150 1 4 0.25 520 130 130 1 5 0.2 610 122 90 1 6 0.167 660 110 50 1 7 0.143 660 94.29 0 1 8 0.125 640 80 -20 劳动投入变化所引起的农产品产出变化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TP 产量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关系:MP上升时,TP以递增的 速率增加;MP下降时,TP以 递减的速率增加;MP为零时, TP最大;MP为负值时,T绝 对减少。RP上升时 MP>AP-AP下降时,MP<AP MP=P时,PP最大 五、生产的三阶段和合理投入 区间:AP从零到最大,为生 阶段I;最大到T最大 为生产阶段工;TP减少以后 MP AP 为生产阶段Ⅲ。 O
第二节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 产量的变动规律及相互关系 关系:MP上升时,TP以递增的 速率增加;MP下降时,TP以 递减的速率增加;MP为零时, TP最大;MP为负值时,TP绝 对减少。AP上升时, MP>AP;AP下降时,MP<AP; MP=AP时,AP最大。 五、生产的三阶段和合理投入 区间:AP从零到最大,为生 产阶段Ⅰ;AP最大到TP最大, 为生产阶段Ⅱ;TP减少以后 为生产阶段Ⅲ。 TP O L TP APL P1 P2 L1 L2 L3 P3 L1 L2 L3 Ⅰ Ⅱ Ⅲ MPL O L TP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L,K 12345 51114161 1420242627 2345 2126293132 2631343637 3284363738
第三节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Q=f(L,K) K L 1 2 3 4 5 1 2 3 4 5 5 14 21 26 32 11 20 26 31 34 14 24 29 34 36 16 26 31 36 37 17 27 32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