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文代会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北京) 1、背景: 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文学艺术内部的变革 a作家文艺队伍发生大的变化,出现了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更替和位 置上的转移; ◇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沈从文、朱 光潜、废名、萧乾、师陀、李健吾、穆旦、郑敏; ◇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 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号召,适应、追赶形 势;现代作家至此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行为; ◇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在四五十年代之交, 开始写作的作家,成为创作的主力 b.庸俗化、机械化地理解与政治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概念化的创作倾 向
二、第二次文代会 (1953年9月23日—10月6日,北京) 1、背景: 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②文学艺术内部的变革 a.作家文艺队伍发生大的变化,出现了作家、作家群的大规模更替和位 置上的转移; ◇一部分作家文学写作的“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如沈从文、朱 光潜、废名、萧乾、师陀、李健吾、穆旦、郑敏; ◇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新的文学规范的距离 和冲突,或放弃继续写作的努力,或呼应“时代”的号召,适应、追赶形 势;现代作家至此存在着广泛的自我反省行为; ◇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和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作家,在四五十年代之交, 开始写作的作家,成为创作的主力。 b.庸俗化、机械化地理解与政治的关系,出现了严重的概念化的创作倾 向
2、中心议题 ①总结经验教训,以创作问题为中心议题, 鼓励作家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确定社会主义改 造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提出进一步学习掌握社会 义现实主义的方法; 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 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③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 艺的基本要求
2、中心议题 ①总结经验教训,以创作问题为中心议题, 鼓励作家创造更多更好的作品,确定社会主义改 造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提出进一步学习掌握社会 义现实主义的方法; 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定为文艺创作的方 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 ③把塑造新英雄人物形象确定为社会主义文 艺的基本要求
三、第三次文代会 (1960年7月22日8月13日) 1、背景 从国际看,与苏联的公开论战进入战备状态;中国思想文化界掀起 反修”斗争; 从国内看,“反右倾机会主义”之风突然从天而降。 2、大会主要报告 周扬副主席《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 ①认为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文学艺术取得辉煌成就; ②重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③再次强调“双百方针”但同时提出“放百花”、“锄毒草”的问 题 ④肯定了解放以来几次所谓的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思想运动 第三次文代会含骨后采久,中邊入調墼的时期,所 以这映大会的局限體和遢向作用,没产鲨太大影响
三、第三次文代会 (1960年7月22日—8月13日) 1、背景: 从国际看,与苏联的公开论战进入战备状态;中国思想文化界掀起 “反修”斗争; 从国内看,“反右倾机会主义”之风突然从天而降。 2、大会主要报告—— 周扬副主席《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 ①认为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文学艺术取得辉煌成就; ②重申“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③再次强调“双百方针”——但同时提出“放百花” 、 “锄毒草”的问 题; ④肯定了解放以来几次所谓的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思想运动。 ——第三次文代会召开后不久,中国进入调整的时期,所 以这次大会的局限性和逆向作用,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第三节频繁的执判运动 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批判的焦点: A:批判电影的历史违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 良主义 B:批判影片宣扬的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 行主义 C:批判影片对中国农民战争的否定,歪曲 历史的本来面目
第三节 频繁的批判运动 ⚫ 一、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批判的焦点: A:批判电影的历史违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改 良主义 B:批判影片宣扬的阶级投降主义和个人苦 行主义 C:批判影片对中国农民战争的否定,歪曲 历史的本来面目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批判内容: ●1、认为俞平伯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 评论《红楼梦》。 2、形式主义地理解《红楼梦》对古典传统的 继承,以模仿性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 3、以考证代替科学的分析,而且有时不免流 于烦琐
⚫ 二、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 批判内容: ⚫ 1、认为俞平伯以自然主义的唯心观点分析和 评论《红楼梦》。 ⚫ 2、形式主义地理解《红楼梦》对古典传统的 继承,以模仿性代替了作品的独创性。 ⚫ 3、以考证代替科学的分析,而且有时不免流 于烦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