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表 各级地震的能量 E (J) M E(J) 女 E(J) 2. 2. 3. 0×105 5 0×1012 8.5 6×1017 6 6 6. 1. 3×10 3×1013 8.9 4×1018 2. 2. 0×10 0×1015 6. 6. 3×1010 3×1016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②周期与频率:振动要素中,周期与频率对建筑物 的安全性影响显著。 般的地震,震波主颜在2-8HZ,周期在0.5-0.125间变动。 般建筑物的自振周期在0.1-2.5秒之间,低层建筑<高层建筑 当地震波周期≈建筑自振周期时→引起强烈共振→建筑严 重受损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地震波周期随距震中距离增大而变大,故有远离 震中处低层建筑完好而高层建筑严重受损现象。同 样,因为深厚土层自振周期大于坚硬岩石层和薄士 层区,故在同样距离上,深厚士层区及其建筑物更 易于发生共振而产生严重破坏(黄士区则更应重视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卓越周期: 某建筑场地岩士经试验测试得到的自 振周期。 岩土层卓越周期平均值: 稳定岩层 0.15s Ⅱ一一般岩层 0.27s Ⅲ 松软岩层 0.4s Ⅳ一异常松软岩层 0.5s
区域构造稳定性与地表地质作用 第一节地震与区域构造稳定性 (2)地面破坏效应 即地震引起的地面构成岩土 体的破坏形式与后果。 依形成条件、破坏规模与范围可分为三大类型: ①断裂效应:即地震断层、地震裂缝 ②斜坡效应:地震引起的边坡物质滑移如剥落、崩塌、滑坡、 蠕滑等。 ③地基效应:包括地基沉降、砂土液化(流砂)、地基塌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