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溶解氧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 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接影 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 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足,可能引起嫌气性细 菌的滋生,对鱼类和天然饵料起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 响。 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 缺氧时,则测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含氧量继续锐 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后室息而死
四、溶解氧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 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接影 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 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足,可能引起嫌气性细 菌的滋生,对鱼类和天然饵料起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 响。 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 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含氧量继续锐 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后窒息而死
溶解氧的来源及消耗 来源:大气中溶入和浮游植物或其他水生植物 的光合作用。大气中氧的溶入速度一般与水温成反比, 与大气压力成正比,亦与水的机械运动如波浪、潮汐 等有关。 消耗: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分解耗氧。 12
12 溶解氧的来源及消耗 来源:大气中溶入和浮游植物或其他水生植物 的光合作用。大气中氧的溶入速度一般与水温成反比, 与大气压力成正比,亦与水的机械运动如波浪、潮汐 等有关。 消耗: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分解耗氧
五、二氧化碳、硫化氢、氨 二氧化碳 来源于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及有机物质的氧化 分解。除了以游离状态存在外,还有以碳酸盐和重 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阻止了 血液中二氧化碳向外弥散,导致鱼体内积累大量的 碳酸,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 尽管吸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 13
13 五、二氧化碳、硫化氢、氨 二氧化碳 来源于各种水生生物的呼吸及有机物质的氧化 分解。除了以游离状态存在外,还有以碳酸盐和重 碳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中高浓度的二氧化碳阻止了 血液中二氧化碳向外弥散,导致鱼体内积累大量的 碳酸,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 尽管吸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
硫化氢(H2S) 是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嫌气性细菌分 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经硫酸盐细菌的 还原作用而生成。 当增加水中溶氧时,硫化氢即可被氧化而消失。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很强,易与血红蛋白中 的铁化合而失去载氧能力。虹鳟幼鱼的阈值致死浓度 为0.0087mgH2S/L。 14
14 硫化氢(H2S) 是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嫌气性细菌分 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经硫酸盐细菌的 还原作用而生成。 当增加水中溶氧时,硫化氢即可被氧化而消失。 硫化氢对鱼类的毒害作用很强,易与血红蛋白中 的铁化合而失去载氧能力。虹鳟幼鱼的阈值致死浓度 为0.0087mgH2S/L
氨 (NH3) 在缺氧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分解而 成,或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成。氨亦是水 生生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 与水接触后,即生成铵离子而建立了化学平衡,平衡 时氨及铵离子总量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pH值越 小,温度越低,氨的比率也越小,反之则大。 氨对于鱼类是极毒物质,即使其浓度很低也会抑 制鱼类生长。 15
15 氨(NH3) 在缺氧或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含氮有机物分解而 成,或含氮化合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而成。氨亦是水 生生物代谢的最终产物,一般以氨的形式排出体外, 与水接触后,即生成铵离子而建立了化学平衡,平衡 时氨及铵离子总量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pH值越 小,温度越低,氨的比率也越小,反之则大。 氨对于鱼类是极毒物质,即使其浓度很低也会抑 制鱼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