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书面语就是文学语言 7.口语就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8.“镭射、足球”是借词。 9.克里奥尔语和世界语一样是一种人工语 10.共同语与方言并存, 是一种双语现象。 11.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12.汉语的名词不能同副词组合,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很中国”、“太女性”等说法是不规范的 四、简答。(每题4分) 1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语言发展演变的社会原因。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5.文学语言的特点 6.批判语言起源于拟声的观点 7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举例说明(每题2分) 1.举例说明语言的分化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3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 4.举例说明语言的融合 六、分析。(每小题1分) (一)分析下列词义的变化。(每小题0.5分) 1.“权”古代指秤砣。 2.“布”古代指麻布 3.“鸟”古代指长尾的鸟。 4.“坟”古代指所有高大的土堆 5.“脚”古代指小腿。 6.“书记”古代指管文书的人 7.英语“meat”原指食物,现指食用的肉类。 8.英语“deer”原指野兽,现指鹿。 9英语“bird”原指幼鸟,现指鸟, 10英语“ knave”原指男孩,现指恶棍、坏蛋 (二)分析下列语法演变现象(每小题1分) 1.在从拉丁语演变成法语的过程中,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后缀-0、-s、-it中途消失了,后来 新出现了前缀旧e-、tu-、l-分别起原来三个后缀的作用,从而恢复了失去的平衡,这属于语法演变的什么变化? 2.英语的 swell(膨胀)过去分词原来是 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面加-ed, swelled 代替了 swilled。 3.古代汉语中“动-宾”是占优势的结构,“宾-动”只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结果“动-宾”替代了“宾-动” 4.汉语中词缀的产生和发展使汉语可以用派生的方式创造新词 1有人认为屈折语比词根语先进,有人认为正好相反,有人认为语言只有发达与否之分,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2有人认为未来世界的共同语是英语,有人说应该是汉语,又有人说应该是世界语,你认为哪一种可能性最大, 3对比汉语和你所学的外语的结构体系的异同,说明它们各属于哪种类型?
6.书面语就是文学语言。 7.口语就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 8.“镭射、足球”是借词。 9.克里奥尔语和世界语一样是一种人工语言。 10.共同语与方言并存,其实也是一种双语现象。 11.语言中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12.汉语的名词不能同副词组合,所以,近年来出现的“很中国”、“太女性”等说法是不规范的。 四、简答。(每题 4 分) 1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 语言发展演变的社会原因。 4.语言发展的不平衡规律。 5.文学语言的特点。 6.批判语言起源于拟声的观点。 7.简答语言规划的主要内容。 五、举例说明(每题 2 分) 1.举例说明语言的分化。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3 举例说明语言发展的渐变性规律。 4.举例说明语言的融合。 六、分析。(每小题 1 分) (一)分析下列词义的变化。(每小题 0.5 分) 1.“权”古代指秤砣。 2.“布”古代指麻布。 3.“鸟” 古代指长尾的鸟。 4.“坟” 古代指所有高大的土堆。 5.“脚” 古代指小腿。 6.“书记” 古代指管文书的人。 7.英语“meat”原指食物,现指食用的肉类。 8.英语“deer”原指野兽,现指鹿 。 9 英语“bird”原指幼鸟,现指鸟。 10 英语“knave”原指男孩,现指恶棍、坏蛋。 (二)分析下列语法演变现象(每小题 1 分) 1.在从拉丁语演变成法语的过程中,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后缀-o、-is、-it 中途消失了,后来 新出现了前缀 ie-、tu-、il-分别起原来三个后缀的作用,从而恢复了失去的平衡,这属于语法演变的什么变化? 2.英语的 swell(膨胀)过去分词原来是 swollen,由于绝大多数过去分词的形式是在词干后面加-ed,swelled 代替了 swolled。 3.古代汉语中“动-宾”是占优势的结构,“宾-动”只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结果“动-宾”替代了“宾-动”。 4.汉语中词缀的产生和发展使汉语可以用派生的方式创造新词。 七思考题: 1 有人认为屈折语比词根语先进,有人认为正好相反,有人认为语言只有发达与否之分,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正确,为什么? 2 有人认为未来世界的共同语是英语,有人说应该是汉语,又有人说应该是世界语,你认为哪一种可能性最大, 为什么? 3 对比汉语和你所学的外语的结构体系的异同,说明它们各属于哪种类型?
第四章语音 一、名词解释。(每题1分) 音长 音质 音素 音位: 音位变体: 音位区别特征: 音位系统 复辅音 语流音变: 同化 异化: 增音 历时语音规律 国际音标制订的原则: 二、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解释下列语言现象。(每题2分) 1.口语中“他是一个学生?”和“他是一个学生。”前者是一个疑问句,后者是一个陈述句 2.在辽西方言中,我们说“这里有[san55]个人”和“这里有[?an55]个人”都可以 3.在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在读“面包”这个词时,由[mien51发成[miem51 4.在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在读“演讲”这个词时发音时前一个音实际调值是35 5.汉语普通话中“喇叭”一词在语流中的实际读音不是[A214pA]而是[A214b3] 6.在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在读“豆腐”时的实际发音是[tou51f],英语中在读“ I am a student”时的实际读 音是“ Im a student 7.在用北京话说“言语”时,它的实际发音是[yen] 8.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是汉语普通话音位系统的特点:清浊的对立是英语音位系统的特点。 9.发元音时,气流比较弱:发辅音时,气流比较强。 10.“请勿高声说话”中的“高”指的是音强,而不是指音高 11.[a][a][A][e]是汉语普通话中同一个音位的四个条件变体。 12.汉语的[nity](你的)实际读音是[nid3] 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解释下列观点的正确与否。(每题2分) 1.语音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实现交际功能的声音,咳嗽声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而且能实现一定的 交际功能,所以它是语音
第四章 语 音 一、名词解释。(每题 1 分) 语音: 音高: 音强: 音 长: 音 质: 音 素: 音 位: 音位变体: 非音质音位: 音位区别特征: 音位系统: 音 节: 复元音: 复辅音 语流音变: 同化: 异化: 弱化: 脱落: 增音: 换位: 历时语音规律: 国际音标制订的原则: 二、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解释下列语言现象。(每题 2 分) 1.口语中“他是一个学生?”和“他是一个学生。”前者是一个疑问句,后者是一个陈述句。 2.在辽西方言中,我们说“这里有[san55]个人”和“这里有[?an55]个人”都可以。 3.在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在读“面包”这个词时,由[miεn51]发成[miεm51]。 4.在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在读“演讲”这个词时发音时前一个音实际调值是 35。 5.汉语普通话中“喇叭”一词在语流中的实际读音不是[lA214pA]而是[lA214bэ]。 6.在汉语普通话中,我们在读“豆腐”时的实际发音是[tou51f],英语中在读“I am a student”时的实际读 音是“Iˊm a student”。 7.在用北京话说“言语”时,它的实际发音是[yεn i]。 8.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是汉语普通话音位系统的特点;清浊的对立是英语音位系统的特点。 9.发元音时,气流比较弱;发辅音时,气流比较强。 10.“请勿高声说话”中的“高”指的是音强,而不是指音高。 11.[α] [a] [A] [ε]是汉语普通话中同一个音位的四个条件变体。 12.汉语的[ni tγ](你的)实际读音是[ni dэ]。 三、用学过的语言学理论解释下列观点的正确与否。(每题 2 分) 1.语音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实现交际功能的声音,咳嗽声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而且能实现一定的 交际功能,所以它是语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