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者的态度 学术研究→怀疑→哲学 身体力行→信仰→宗教
学佛者的态度 • 学术研究→怀疑→哲学 • 身体力行→信仰→宗教
中国佛教四大译师 鸠摩罗什(343-413),龟玆(QIU1 CI2)人,放弃相位,第一次系统介绍 《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 组织大规模译场。 真谛(499596),南朝梁陈时印度僧 人,译讲《大乘唯识论》
中国佛教四大译师 • 鸠摩罗什(343—413),龟玆(QIU1 CI2)人,放弃相位,第一次系统介绍 《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 组织大规模译场。 • 真谛(499—596),南朝梁陈时印度僧 人,译讲《大乘唯识论》
中国佛教四大译师 玄奘(600664),贞观六年(627)“冒越 究章,私往天竺”,孤征17年,身行5万里, 历程110余国,完成学业。他以战胜五天竺所 有的论敌(标志着中国佛学超越了印度)载誉 而归。 归国后译经20余年,开创“新译”,即由梵文 直接口授汉语译文,玄奘因梵汉皆精,独得翻 译之便,出口成章,意思独断,译著之宏伟, 译技之精湛,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空(705-774):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 中国密宗的创始人,翻译密宗经典100卷
中国佛教四大译师 • 玄奘(600—664),贞观六年(627)“冒越 究章,私往天竺”,孤征17年,身行5万里, 历程110余国,完成学业。他以战胜五天竺所 有的论敌(标志着中国佛学超越了印度)载誉 而归。 • 归国后译经20余年,开创“新译”,即由梵文 直接口授汉语译文,玄奘因梵汉皆精,独得翻 译之便,出口成章,意思独断,译著之宏伟, 译技之精湛,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不空(705—774):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 中国密宗的创始人,翻译密宗经典100卷
佛教的世界观 宇宙现象论(宇宙是怎样的?) 非宇宙本体论(宇宙为什么是这 样的,是怎样形成的?)
佛教的世界观 • 宇宙现象论(宇宙是怎样的?) • 非 宇宙本体论 (宇宙为什么是这 样的,是怎样形成的?)
四大原始问题 ·A世界是:永恒的?非永恒的?既永恒又非 永恒?非永恒又非不永恒? B世界是:有限的?无限的?既有限又无限? 作有限又非无限? C正得大觉的圣者(或如来)死后是:存在? 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非存在又非不存 在? D心灵与肉体:是一?是异?是既一又异? 非一非异?
四大原始问题 • A 世界是:永恒的?非永恒的?既永恒又非 永恒?非永恒又非不永恒? • B 世界是:有限的?无限的?既有限又无限? 非有限又非无限? • C 正得大觉的圣者(或如来)死后是:存在? 不存在?既存在又不存在?非存在又非不存 在? • D 心灵与肉体:是一?是异?是既一又异? 非一非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