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①统计报表:按照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 资料的一种定期的调查方式。如: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②专门调査:为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由调査单位组织的多属一次性调査。如:普查, 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①经常性调査:随着现象的不断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如:产品产量,原材 料消耗量等。其数值变动很大。 ②一次性调査: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以上)对现象进行调查登记。如:人口 数,固定资产总值,生产设备数等。其数值变动不大。 4按搜集资料的方式划分为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问卷调查法 ①直接观察法:调査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査对象进行观察计量取得资料。一般资料 准确,但人力多、时间长。 ②采访法:调査人员对被调査者提问,据被调查者的答复取得资料,又分为个别询 问法和开调查会法。资料准确全面,但需人多。 ③报告法:调查单位按隶属关系,逐级向国家报告经济社会活动成果的搜集资料的 方法。取得资料快,节省人力、物力。 ④问卷调査法:问卷调査法是为特定目的,以问卷形式提问,发给被调査者,由被 调查者自愿自由回答的一种采集资料的方法 三、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的,严格的科学工作,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因此,在每项调査进行之前都应该制订一个周密的调査方案,而且正确地制定统计调查 方案是保证统计调查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首要步骤,是保证统计调查顺利进行的前提 也是准确、及时取得统计资料的重要条件 (一)统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统计调查的目的就是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政治经济任务以及有关国情国力 的基本情况,抓住实际上最为迫切的问题,从统计工作的整体出发,从调査对象的实际 出发,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调査的目的决定了调査的内容和范围。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进行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
10 2.按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划分为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①统计报表:按照一定的表式和要求,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自下而上的提供统计 资料的一种定期的调查方式。如: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②专门调查:为研究某些专门问题而由调查单位组织的多属一次性调查。如:普查, 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①经常性调查:随着现象的不断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如:产品产量,原材 料消耗量等。其数值变动很大。 ②一次性调查: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以上)对现象进行调查登记。如:人口 数,固定资产总值,生产设备数等。其数值变动不大。 4.按搜集资料的方式划分为直接观察法,采访法,报告法,问卷调查法 ①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取得资料。一般资料 准确,但人力多、时间长。 ②采访法: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提问,据被调查者的答复取得资料,又分为个别询 问法和开调查会法。资料准确全面,但需人多。 ③报告法:调查单位按隶属关系,逐级向国家报告经济社会活动成果的搜集资料的 方法。取得资料快,节省人力、物力。 ④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为特定目的,以问卷形式提问,发给被调查者,由被 调查者自愿自由回答的一种采集资料的方法。 三、统计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的,严格的科学工作,必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因此,在每项调查进行之前都应该制订一个周密的调查方案,而且正确地制定统计调查 方案是保证统计调查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首要步骤,是保证统计调查顺利进行的前提, 也是准确、及时取得统计资料的重要条件。 (一)统计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统计调查的目的就是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政治经济任务以及有关国情国力 的基本情况, 抓住实际上最为迫切的问题,从统计工作的整体出发,从调查对象的实际 出发,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调查的目的决定了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需要进行调查的那些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它是由性质上相同的许多
调查单位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组成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个体,也就是在调查的对象中所要 调查的具体单位。 确定了调査对象使我们知道要了解的总体界限,而确定了调査单位,则使我们知道 从哪里去取得有关标志的情况和资料,即解决了向谁调查和由谁来提供统计资料的问 题 明确调查单位还需要把它与报告单位相区别。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 上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报告单位一般在行政上、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 性的单位,而调査单位可以是人、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物。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单位 与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工业企业普查,每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 报告单位,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而 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査项目就是调査中所要登记的调査单位的特征,这些特征统计上又称标志。确定 调查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反映调查单位特征的标志是多种多 样的,在调査中确定哪些调査项目,应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査单位的特点而定。 在统计调査中还必须设制调查表,所谓调査表就是根据调査目的所确定的具体调查 项目,也就是统计调査所研究的内容,调査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 调査表是调査方案的核心部分,必须紧紧围绕调査目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 现象的过去、现在和发展等方面出发,提出所要调查的项目,拟定调查表。 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组成。 表头:用来表明调査表的名称以及填写调査单位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等。 表体:这是调查表的主要部分,包括统计调査所要说明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项目和这 些项目的具体表现亦即数字,计算单位等。 表脚:包括调査者的签名和调査日期等,以便明确责任,若发现问题,便于查询。 调查表的形式一般有两种:单一表和一览表。 单一表:是在一张表上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调查资料,它可以容纳较多的调查项 目,适于较详细的统计调查。 览表:是在一张表上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的调查资料,它的调查项目不易过多 这种表的使用节省人力、物力,而且一目了然
11 调查单位组成的。 调查单位是组成所要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个体,也就是在调查的对象中所要 调查的具体单位。 确定了调查对象使我们知道要了解的总体界限,而确定了调查单位,则使我们知道 从哪里去取得有关标志的情况和资料,即解决了向谁调查和由谁来提供统计资料的问 题。 明确调查单位还需要把它与报告单位相区别。报告单位也称填报单位,它是负责向 上报告调查内容,提交统计资料的单位。报告单位一般在行政上、经济上具有一定独立 性的单位,而调查单位可以是人、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物。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单位 与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工业企业普查,每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 报告单位,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而 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这些特征统计上又称标志。确定 调查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反映调查单位特征的标志是多种多 样的, 在调查中确定哪些调查项目,应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单位的特点而定。 在统计调查中还必须设制调查表,所谓调查表就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具体调查 项目,也就是统计调查所研究的内容,调查表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向调查单位调查什么? 调查表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必须紧紧围绕调查目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从 现象的过去、现在和发展等方面出发,提出所要调查的项目,拟定调查表。 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脚组成。 表头:用来表明调查表的名称以及填写调查单位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等。 表体:这是调查表的主要部分,包括统计调查所要说明的社会经济现象的项目和这 些项目的具体表现亦即数字,计算单位等。 表脚:包括调查者的签名和调查日期等,以便明确责任,若发现问题,便于查询。 调查表的形式一般有两种:单一表和一览表。 单一表:是在一张表上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的调查资料,它可以容纳较多的调查项 目,适于较详细的统计调查。 一览表:是在一张表上登记若干个调查单位的调查资料,它的调查项目不易过多, 这种表的使用节省人力、物力,而且一目了然
(四)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方法 调查时间包括三个方法的涵义:①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如果所调查的是时期现象, 就要明确规定反映的调査对象从何年何月何日起到何年何月何日止的资料:如果所要调 査的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②调査工作进行的时间,即指对调査 单位的标志进行登记的时间。③调查期限,即整个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及报 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为了保证资料及时性,对调查期限的规定,要尽可能 短 调查方法,包括调查的组织形式和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的选择。 (五)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为了保证整个统计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在调查方案中还应该有一个考虑周密的组织 实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调査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调查人员的组织;调 查资料报送方法;调査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宣传教育、干部培训、调查文件的准备,调 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调查方案的传达布置、试点及其他工作等。 第二节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 程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査方式。 国家利用统计报表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 是国家取得调査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已形成一种制度即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报 表制度,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必须向国家履行的一种义务 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式。它是由国家统计部门根据研究的任务与目的而专门设计制定的统计报 表表格,用于搜集统计资料。它是统计报表制度的主体。 (2)填表说明。它是对统计报表的统计范围、指标等作出的规定,具体有: 填报范围:即统计报表的范围,规定每种统计报表的报告单位和填报单位,各级统计 部门与主管部门的范围等。 指标解释:对列入表的统计指标的口径,计算方法以及其它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 分类目标:有关统计报表主栏中应进行填报的有关项目的分类 其他有关事项的规定:除了以上各项规定以外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报送日期,报
12 (四)确定调查的时间和方法 调查时间包括三个方法的涵义:①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如果所调查的是时期现象, 就要明确规定反映的调查对象从何年何月何日起到何年何月何日止的资料;如果所要调 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②调查工作进行的时间,即指对调查 单位的标志进行登记的时间。③调查期限,即整个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及报 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为了保证资料及时性,对调查期限的规定,要尽可能 短。 调查方法,包括调查的组织形式和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的选择。 (五)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为了保证整个统计调查工作顺利进行,在调查方案中还应该有一个考虑周密的组织 实施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调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调查人员的组织;调 查资料报送方法;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宣传教育、干部培训、调查文件的准备,调 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调查方案的传达布置、试点及其他工作等。 第二节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一、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规定的指标内容,统一规定的报送 程序和报送时间,由填报单位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国家利用统计报表定期地取得全社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本统计资料, 是国家取得调查资料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已形成一种制度即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报 表制度,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基层单位必须向国家履行的一种义务。 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式。它是由国家统计部门根据研究的任务与目的而专门设计制定的统计报 表表格,用于搜集统计资料。它是统计报表制度的主体。 (2)填表说明。它是对统计报表的统计范围、指标等作出的规定,具体有: 填报范围:即统计报表的范围,规定每种统计报表的报告单位和填报单位,各级统计 部门与主管部门的范围等。 指标解释:对列入表的统计指标的口径,计算方法以及其它有关问题的具体说明。 分类目标:有关统计报表主栏中应进行填报的有关项目的分类。 其他有关事项的规定:除了以上各项规定以外的一些注意事项,如:报送日期,报
送方式,报送分数等。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基层的原始记录、台帐及基层的内部报表。 、专门调查 1.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 会经济现象总量。它适于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 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例如,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査,第三产业普査,等等。 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物力、资源状 况及其利用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普查具有资料包 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但是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一般不宜经常使 用 2.重点调查 重点调査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重点单 位是它们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总量中占据绝大比量。因此,当调查的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 的基本状况与基本的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而且在总体中确实存在 着重点单位时,进行重点调査是比较适宜的。例如,为了掌握全国钢铁产量,可以选出 鞍钢、宝钢、武钢、包钢、首钢、攀钢、马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调查。 重点调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 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调查。 3.典型调查 典型调査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 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典型调査具有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的优点。但 是,这种调查由于受“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们主观 认识的影响。因此,必须同其他调査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 4抽样调查 抽样调査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 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抽样调査同其他调查比 较,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而且能取得比较准确的全 面统计资料。因此,这种调査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非常广泛。详细内容,将在
13 送方式,报送分数等。 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主要是基层的原始记录、台帐及基层的内部报表。 二、专门调查 1.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 会经济现象总量。它适于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于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 料,以摸清重大的国情、国力。例如,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第三产业普查,等等。 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国力,特别是可以了解与掌握人力、物力、资源状 况及其利用状况,为国家制定长远规划与政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因此,普查具有资料包 括的范围全面、详尽、系统的优点,但是普查的工作量大,耗资也多,一般不宜经常使 用。 2.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重点单 位是它们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总量中占据绝大比量。因此,当调查的任务只要求掌握事物 的基本状况与基本的发展趋势,而不要求掌握全面的准确资料,而且在总体中确实存在 着重点单位时,进行重点调查是比较适宜的。例如,为了掌握全国钢铁产量,可以选出 鞍钢、宝钢、武钢、包钢、首钢、攀钢、马钢等几个大型钢铁企业调查。 重点调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调查;另一种是利用定期统 计报表经常性地对一些重点单位调查。 3.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 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典型调查具有灵活机动、通过少数典型即可取得深入、详实的统计资料的优点。但 是,这种调查由于受“有意识地选出若干有代表性”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们主观 认识的影响。因此,必须同其他调查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才能避免出现片面性。 4.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 进行观察研究,以抽样样本的指标去推算总体指标的一种调查。抽样调查同其他调查比 较,既能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可以提高资料的时效性,而且能取得比较准确的全 面统计资料。因此, 这种调查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非常广泛。详细内容,将在
第四章抽样技术一章中介绍。 第三节统计资料的整理 、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硏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査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 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系统地积累资 料与为研究特定问题对资料的再加工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 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因此, 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 承前启后的作用。 、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 统计资料整理是一项细致周密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进行统 计资料整理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前,应该对统计调查材料的准确性 及时性、完整性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它们是否达到准确、及时、完整,若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汇总后须对其结果进行逻辑检查和技术性检查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主要根据汇总的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汇总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 进行整理、加工,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改正在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 5.编制统计表,以简明扼要地表达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有关联系。 6.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不同 类型或性质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14 第四章抽样技术一章中介绍。 第三节 统计资料的整理 一、统计资料整理的概念和作用 统计资料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 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系统地积累资 料与为研究特定问题对资料的再加工。 统计调查取得的原始资料是分散的、杂乱的、不系统的,只能表明各个被调查单位 的具体情况,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或一个侧面,不能说明事物的全貌、总体情况。因此, 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认识事物的总体及其内部联系。 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调查的继续,也是统计分析的前提,在整个统计工作中具有 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 统计资料整理是一项细致周密的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因此,进行统 计资料整理必须按以下步骤进行。 1.设计和编制统计资料的汇总方案。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 为了保证统计资料的质量,在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前,应该对统计调查材料的准确性、 及时性、完整性进行严格的审核,看它们是否达到准确、及时、完整,若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汇总后须对其结果进行逻辑检查和技术性检查。 3.用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和计算。 主要根据汇总的要求和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汇总组织形式和具体方法对原始资料 进行整理、加工,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4.对整理好的资料再一次进行审核,改正在汇总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差错。 5.编制统计表,以简明扼要地表达社会经济现象在数量方面的有关联系。 6.统计资料的保管与积累。 三、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概念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不同 类型或性质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