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塘 好氧塘的生物种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主要有 藻类、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蚤等微型动物 菌类主要是生存在水深0.5m的上层,浓度为1×108~5×109个/mL, 主要种属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相同。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属数与个体数,均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 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与塘的负荷有关,它可以反应塘的运行状况和处 理效果。 好氧塘 好氧内的设计 好氧塘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计算好氧塘的尺寸和个数。表 12-1是好氧塘的典型设计参数。 好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1)好氧塘多采用矩形,表面的长宽比为3:14:1,一般以塘深的1/2处 一的面积作为计算塘面。塘堤的超高为0.61.0m。单塘面积不宜大于 (2)塘堤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1:21:5(垂 直:水平) (3)好氧塘的座数一般不少于3座,规模很小时不少于2座
6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主要有 藻类、菌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水蚤等微型动物。 菌类主要是生存在水深0.5m的上层,浓度为1×108~5×109个/mL, 主要种属与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相同。 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属数与个体数,均比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 法少。 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与塘的负荷有关,它可以反应塘的运行状况和处 理效果。 好氧塘 好氧塘内的生物种群 好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⑴好氧塘多采用矩形,表面的长宽比为3:1~4:1,一般以塘深的1/2处 的面积作为计算塘面。塘堤的超高为0.6~1.0m。单塘面积不宜大于 4ha; ⑵塘堤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1:2~1:5(垂 直:水平); ⑶好氧塘的座数一般不少于3座,规模很小时不少于2座。 好氧塘 好氧塘内的设计 好氧塘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计算好氧塘的尺寸和个数。表 12-1是好氧塘的典型设计参数
兼性塘 工作原理 兼性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为1.0~2.0m,通常由三层组成,上层为好氧 区、中层兼氧区和底部厌氧区,如图所示 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相同。 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氧型兼性细 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条件 下,以NO3、CO3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 厌氧区无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藻类,菌类在此形成污泥层,污泥层 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与一般的厌氧发酵反应相 同,其厌氧分解包括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个过程。发酵过程中未被甲烷化 的中间产物(如脂肪酸、醛、醇等)进入塘的上、中层,由好氧菌和兼性 菌继续进行降解。而2、N等代谢产物进入好氧层,部分逸出水面,部 分参与藻类的光合作用。 兼性塘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有效的去除磷、氮等营养 物质和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好氧层 9先合作用CO+HOO2+类细 好氧分解有机物+=CO+新细胞 兼性层 CO2, CH.NH, ,厌氧层 有机物一产酸发酵一甲烷发酵一气体 7
7 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相同。 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且时有时无。这里的微生物是异氧型兼性细 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条件 下,以NO3 -、CO3 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 厌氧区无溶解氧。可沉物质和死亡藻类,菌类在此形成污泥层,污泥层 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与一般的厌氧发酵反应相 同,其厌氧分解包括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个过程。发酵过程中未被甲烷化 的中间产物(如脂肪酸、醛、醇等)进入塘的上、中层,由好氧菌和兼性 菌继续进行降解。而CO2、NH3等代谢产物进入好氧层,部分逸出水面,部 分参与藻类的光合作用。 兼性塘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有效的去除磷、氮等营养 物质和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兼性塘 工作原理 兼性塘的有效水深一般为1.0~2.0m,通常由三层组成,上层为好氧 区、中层兼氧区和底部厌氧区,如图所示
兼性塘 柔性塘的设计 兼性塘一般采用负荷法进行计算,我国建立较完善的设计规范。表 12-2是我国“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建议的主要设计参数。 兼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1)米性塘一般采用矩形,长宽比3:14:1塘的有效水深为 1.2^2.5m,超高为0.61.0m储泥区高度应大于0.3m (2)兼性塘的堤坝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 1:21:5 (3兼性塘一般不少于三座,多采用串连,其中第一塘的面积约占兼 性塘总面积的30%~60%单塘面积应少于4h,以避免布水不均匀或 波浪较大等问题。 厌 氧 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所有的厌氧生物处 塘 理设备相同,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 阶段来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 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醛等),再由绝 基对厌氧菌(甲烷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本工作原理 由于甲烷菌的世代时间长,增殖速度慢,且对溶解 氧和pH敏感,因此厌氧塘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以甲烷发酵 阶段的要求作为控制条件,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投配率,以 保持产酸菌和甲烷菌之间的动态平衡。 应控制塘内的有机酸浓度在3000mg/以下,p值 为6.5~7.5,进水的BOD:N2P=100:2.5:1硫酸盐浓度应 小于500mg/L,以使厌氧塘能正常运行
8 兼性塘一般采用负荷法进行计算,我国建立较完善的设计规范。表 12-2是我国“七五”国家科技攻关成果建议的主要设计参数。 兼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⑴兼性塘一般采用矩形,长宽比3:1~4:1。塘的有效水深为 1.2~2.5m,超高为0.6~1.0m,储泥区高度应大于0.3m。 ⑵兼性塘的堤坝的内坡坡度为1:2~1:3(垂直:水平),外坡坡度为 1:2~1:5。 ⑶兼性塘一般不少于三座,多采用串连,其中第一塘的面积约占兼 性塘总面积的30%~60%,单塘面积应少于4ha,以避免布水不均匀或 波浪较大等问题。 兼性塘的设计 兼性塘 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与所有的厌氧生物处 理设备相同,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 阶段来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 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醛等),再由绝 对厌氧菌(甲烷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由于甲烷菌的世代时间长,增殖速度慢,且对溶解 氧和pH敏感,因此厌氧塘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以甲烷发酵 阶段的要求作为控制条件,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投配率,以 保持产酸菌和甲烷菌之间的动态平衡。 应控制塘内的有机酸浓度在3000mg/L以下,pH值 为6.5~7.5,进水的BOD5:N:P=100:2.5:1,硫酸盐浓度应 小于500mg/L,以使厌氧塘能正常运行。 厌 氧 塘 基 本 工 作 原 理
厌氧塘的设计通常是用经验数据,采用有机负荷进 厌氧塘 行设计的。设计的主要经验数据如下 (1)有机负荷有机负荷的表示方法有三种:BD表面负荷 kgBOD/had)、BOD。容积负荷(kgo/m3d)WS容积负 荷( kaSS/m3d),我国采用Bo表面负荷。处理城市污水 的建议负荷值为200~600kg/had。对于工业废水,设计负 荷应通过试验确定 (2)厌氧塘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为2:125:1。单塘面积不 设大于仙塘水有效深度一般为2045储泥深度大于 计 和度应大于(图12-),使塘的配木和出术较好年 应进、出口的个数均应大于两个 用 厌氧塘很少用于单独污水处理,而是作为其他处理 设备酸前处理单元。厌氧塘宜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也 可用于处理城镇污水 曝气塘 曝气塘是在塘面上安装有人工曝气设备的稳定塘 曝气塘的两种类型 完全混合曝气塘 部分混合曝气塘 完全混合曝气塘中曝气装置的强 部分混合曝气塘不要求保持全部 度应能使塘内的全部固体呈悬浮状固体呈悬浮状态,部分固体沉淀并 态,并使塘水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微进行厌氧消化。其塘内曝气机布置 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 较完全混合曝气塘稀疏 气塘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较高 进行沉淀,沉淀的方 法可以用沉淀池,或在塘中分割出静水区 若曝气塘后设量兼性 塘,则兼性塘要在进一步处理其出水的同 气塘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10d 2~6m。曝气塘 不少于3座,通常按串连方式运行
9 厌氧塘的设计通常是用经验数据,采用有机负荷进 行设计的。设计的主要经验数据如下: ⑴有机负荷 有机负荷的表示方法有三种:BOD5表面负荷 (kgBOD5/ha·d)、BOD5容积负荷(kgBOD5/m3·d )VSS容积负 荷(kgVSS/m3·d),我国采用BOD5表面负荷。处理城市污水 的建议负荷值为200~600kg/ha·d。对于工业废水,设计负 荷应通过试验确定。 ⑵厌氧塘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为2:1~2.5:1。单塘面积不 大于4ha。塘水有效深度一般为2.0~4.5m,储泥深度大于 0.5m,超高为0.6~1.0m。 ⑶厌氧塘的进水口离塘底0.6~1.0m,出水口离水面的深 度应大于0.6m(图12-3),使塘的配水和出水较均匀, 进、出口的个数均应大于两个。 厌氧塘很少用于单独污水处理,而是作为其他处理 设备酸前处理单元。厌氧塘宜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也 可用于处理城镇污水。 厌 氧 塘 设 计 和 应 用 曝气塘是在塘面上安装有人工曝气设备的稳定塘 曝气塘 曝气塘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较高,排放前需进行沉淀,沉淀的方 法可以用沉淀池,或在塘中分割出静水区用于沉淀。若曝气塘后设置兼性 塘,则兼性塘要在进一步处理其出水的同时起沉淀作用。 曝气塘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10d,有效水深2~6m。曝气塘一般 不少于3座,通常按串连方式运行。 完全混合曝气塘中曝气装置的强 度应能使塘内的全部固体呈悬浮状 态,并使塘水有足够的溶解氧供微 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 部分混合曝气塘不要求保持全部 固体呈悬浮状态,部分固体沉淀并 进行厌氧消化。其塘内曝气机布置 较完全混合曝气塘稀疏。 完全混合曝气塘 部分混合曝气塘 曝气塘的两种类型
完全混合曝气塘 部分混合曝气塘 好氧 好氧 沉淀固体厌氧 图12-4曝气塘工作示意图 10
10 完全混合曝气塘 部分混合曝气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