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道德的起 源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节 道德的起 源及其发展规律
、道德的起源 4(-)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 今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活动,最基本的存在是社会存在。人 的实践活动之所以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归根到底,在于 人的实践活动并非出自本能的驱使,而是根源于有意识、有目的改 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不仅创造 了道德主体,也创造出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然而,人作为道德主 体,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历一个极其漫长、极其艰难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正是劳动或生产实践把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 使人能够直立行走,并借助劳动发明,产生了思维和语言,为人成 为道德的主体创造了自然条件。同时,劳动或生产实践还使猿群居 生活的本能逐渐得到改善。从表面上,人的劳动过程是人的智力、 体力与大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但从本质上却体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物质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在原始社会, 由于环境的恶劣和个体力量的单薄,决定了劳动必须在群体中进行, 个体只有依靠人类群体的力量与大自然相抗争,因而在劳动过程中, 必然要求人们结成某种关系,并产生出协调这种关系的道德规范, 这就为人作为道德主体创造了社会条件
一、道德的起源 ❖(一)生产实践活动是人类道德产生的历史前提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生产活动,最基本的存在是社会存在。人 的实践活动之所以与动物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归根到底,在于 人的实践活动并非出自本能的驱使,而是根源于有意识、有目的改 造自然、改造社会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不仅创造 了道德主体,也创造出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然而,人作为道德主 体,并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历一个极其漫长、极其艰难的过 程。在这一过程中,正是劳动或生产实践把人从动物中提升出来, 使人能够直立行走,并借助劳动发明,产生了思维和语言,为人成 为道德的主体创造了自然条件。同时,劳动或生产实践还使猿群居 生活的本能逐渐得到改善。从表面上,人的劳动过程是人的智力、 体力与大自然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程,但从本质上却体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物质交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关系。在原始社会, 由于环境的恶劣和个体力量的单薄,决定了劳动必须在群体中进行, 个体只有依靠人类群体的力量与大自然相抗争,因而在劳动过程中, 必然要求人们结成某种关系,并产生出协调这种关系的道德规范, 这就为人作为道德主体创造了社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