偎定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仍为1 比1 如果中国全部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产品 (大米),并保持在自给自足时的消费量(50 吨),多余部分(50吨)用于与美国交换自己所 需的相对劣势产品(小麦);美国用1/6的资源 生产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20吨大米), 5/6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125吨小 麦)
假定中国大米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仍为 1 比 1。 如果中国全部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产品 (大米),并保持在自给自足时的消费量(50 吨),多余部分(50吨)用于与美国交换自己所 需的相对劣势产品(小麦);美国用1/6的资源 生产自己具有相对劣势的产品(20吨大米), 5/6资源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125吨小 麦)
交换结果: ●中国:大米拥有量50吨(自产100吨减出口50 吨),小麦拥有量50吨(进口)。 ●美国:大米拥有量70吨(自产20吨加进口50吨), 小麦拥有量75吨(自产125吨减出口50吨) ●贸易所得: ●中国增加小麦拥有量25吨; ●美国增加大米拥有量10吨。 所以,国际贸易仍然有可能对双方都有好 处
交换结果: 中国:大米拥有量50吨(自产100吨减出口50 吨),小麦拥有量50吨(进口)。 美国:大米拥有量70吨(自产20吨加进口50吨), 小麦拥有量75吨(自产125吨减出口50吨)。 贸易所得: 中国增加小麦拥有量25吨; 美国增加大米拥有量10吨。 所以,国际贸易仍然有可能对双方都有好 处
国际贸易好处的机会成本分析 ●机会成本不变假定(线性生产可能性线) 小麦 小麦 100 150 中国 美国 125 C1 C IC2 75FT 40 -CI Ic2 PPC IC1 PPC S 100大米 20 6070 120 150天米
国际贸易好处的机会成本分析 机会成本不变假定(线性生产可能性线) 小麦 100 大米 100 50 50 25 S0 ,C0 S1 C1 PPC 中国 IC2 IC1 小麦 60 150大米 40 150 S0 ,C0 S1 C1 75 120 PPC 美国 70 125 20 IC2 IC1
四、要素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1879-1959年)在 其1919年发表的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 响》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释李嘉图理 论中两国比较成本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国家 之间的比较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他认为,如果 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则两国要素禀赋 的不同就成为决定两国之间比较成本存在差异, 从而有必要进行贸易的唯一因素。 赫克歇尔的学生俄林(18991979年)在此 基础上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 系。后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进一步推 导出这一理论的数学条件
四、要素禀赋理论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1879-1959年)在 其1919年发表的论文《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 响》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解释李嘉图理 论中两国比较成本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国家 之间的比较优势是由什么决定的。他认为,如果 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则两国要素禀赋 的不同就成为决定两国之间比较成本存在差异, 从而有必要进行贸易的唯一因素。 赫克歇尔的学生俄林(1899—1979年)在此 基础上于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 系。后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进一步推 导出这一理论的数学条件
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俄林认为,区间贸易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 两地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而后者又是由生产要 素的供给及其价格决定,故两地区生产要素相对 价格的差异(或其稀缺性的差异)是贸易关系成 立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区间贸易理论的扩展运用,不同 的只是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更多的阻 碍,更应注意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问题。在国际 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内,各国应该从事生产和出 口那些须较多耗用其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 产品,而进口那些在本国生产须较多耗用其供给 相对不足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 俄林认为,区间贸易产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 两地商品相对价格的不同,而后者又是由生产要 素的供给及其价格决定,故两地区生产要素相对 价格的差异(或其稀缺性的差异)是贸易关系成 立的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是区间贸易理论的扩展运用,不同 的只是国际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更多的阻 碍,更应注意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问题。在国际 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内,各国应该从事生产和出 口那些须较多耗用其供给相对充裕的生产要素的 产品,而进口那些在本国生产须较多耗用其供给 相对不足的生产要素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