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质点的角动量守恒 实验仪器 轻质滑轮计时程序 轻质滑轮 转动惯量装置 天平 旋转平台 实验目的 一个绕圆转动的质点,当拉动至转动半径变小时,由角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角速度将会 变化。 实验原理 当质点的转动半径变化时,它的角动量守恒,即 L=lo=lfof 其中是起始转动惯量,@是起始的角速度,则未转动速度为: 1 0= 0 1 为了测量转动惯量,加一己知的张力到物体上,其角加速度可测得。因为t=α。 u 其中a是角加速度,它等于ar,t是由悬挂物通过绳所产生的张力,绳子绕在装置的底座上: t=rT 其中r是圆筒的半径,绳子即绕在圆筒上,T是当装置转动起来时绳中的张力。 对悬挂物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见图3.1) ∑F=mg-T=ma 得绳中的张力为: T=m (g-a) 一旦砝码(m)的线加速度己知,则可通过计算转动惯量求得张力和角加速度。 rotating platform mg A"base hanging mass 图3.1转动惯量装置及隔离体图 第一部分角动量守恒
实验 3 质点的角动量守恒 实验仪器 轻质滑轮计时程序 转动惯量装置 旋转平台 轻质滑轮 天平 实验目的 一个绕圆转动的质点,当拉动至转动半径变小时,由角动量守恒定律可知,角速度将会 变化。 实验原理 当质点的转动半径变化时,它的角动量守恒,即 L=IIωI=Ifωf 其中II是起始转动惯量,ωI是起始的角速度,则未转动速度为: i f i f I I = ωω 为了测量转动惯量,加一已知的张力到物体上,其角加速度可测得。因为 τ=Iα。 α τ I = 其中 α 是角加速度,它等于 a/r,τ 是由悬挂物通过绳所产生的张力,绳子绕在装置的底座上: τ=rT 其中 r 是圆筒的半径,绳子即绕在圆筒上,T 是当装置转动起来时绳中的张力。 对悬挂物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见图 3.1) ΣF=mg-T=ma 得绳中的张力为: T=m(g-a) 一旦砝码(m)的线加速度已知,则可通过计算转动惯量求得张力和角加速度。 图 3.1 转动惯量装置及隔离体图 第一部分 角动量守恒 8
实验安装 (1)用方形重物对装置进行调平,见装配说明。 (2)将手旋螺钉和方形螺母装入导轨上面的构槽内,并将之拧紧在约5cm处,这就是滑 动方形重物的止动点,见图3.2。 center post string 300g mass 、rotating platform stop screws(2) "A"base 图3.2角动量守恒安装图 (3)将方形重物装入T型构槽内,有洞一侧朝向中央柱,但不要拧紧螺母,这样方形重 物可在槽内自由滑动。 (4)将第二只手旋螺钉和方形螺母装入T型构槽内并拧紧上约20cm处。现在方形重物 就可在二极限点内自由滑动。 (5)将中央柱上的滑轮放置在较下位置,移开弹簧支架。 (6)立方形重物的洞内系一绳子,让其通过中央柱上的滑轮并穿过指示支架。 (7)将带光电门的轻质滑轮安装在底座的黑棒上,使其跨坐在中央旋转支架的遮光孔上。 (8)运行轻质滑轮计时程序。 表3.1数据 实验次数 角速度 初始 末 1 2 3 实验过程 (1) 启动计算机上的计时程序。 (2)从中央柱中拉住绳子,将方型重物紧靠外侧螺钉处,用手使导轨转动起来,转动了 25个数据后,向上拉绳使得方形重物从外则螺钉运动到内侧螺钉处。 (3)继续向上拉住绳子至拉绳后测25个数据,然后按<RETURN>键停止记时。 (4)确定向上拉动绳子前和结束拉动绳子后一瞬间的角速度并记录上表3.1中。 (5)重复该实验三次,即选择三次不同的初速度,把这些记录上表中。 第二部分测量转动惯量 测定转动惯量二次:一次是方形重物在它的初始位置,另一次是在它的末状态位置。 9
实验安装 (1) 用方形重物对装置进行调平,见装配说明。 (2) 将手旋螺钉和方形螺母装入导轨上面的构槽内,并将之拧紧在约 5cm 处,这就是滑 动方形重物的止动点,见图 3.2。 图 3.2 角动量守恒安装图 (3) 将方形重物装入 T 型构槽内,有洞一侧朝向中央柱,但不要拧紧螺母,这样方形重 物可在槽内自由滑动。 (4) 将第二只手旋螺钉和方形螺母装入 T 型构槽内并拧紧上约 20cm 处。现在方形重物 就可在二极限点内自由滑动。 (5) 将中央柱上的滑轮放置在较下位置,移开弹簧支架。 (6) 立方形重物的洞内系一绳子,让其通过中央柱上的滑轮并穿过指示支架。 (7) 将带光电门的轻质滑轮安装在底座的黑棒上,使其跨坐在中央旋转支架的遮光孔上。 (8) 运行轻质滑轮计时程序。 表 3.1 数据 角速度 实验次数 初始 末 1 2 3 实验过程 (1) 启动计算机上的计时程序。 (2) 从中央柱中拉住绳子,将方型重物紧靠外侧螺钉处,用手使导轨转动起来,转动了 25 个数据后,向上拉绳使得方形重物从外则螺钉运动到内侧螺钉处。 (3) 继续向上拉住绳子至拉绳后测 25 个数据,然后按<RETURN>键停止记时。 (4) 确定向上拉动绳子前和结束拉动绳子后一瞬间的角速度并记录上表 3.1 中。 (5) 重复该实验三次,即选择三次不同的初速度,把这些记录上表中。 第二部分 测量转动惯量 测定转动惯量二次:一次是方形重物在它的初始位置,另一次是在它的末状态位置。 9
安装 (1) 将带光电门的轻质滑轮装在带黑棒的底座上。 (2)将绳子绕在中央滑轮上并让绳子通过轻质滑轮。见图3.3。 center post string 300g mass rotating platform 10-spoke pulley with photogate head stop screws(2) "A"base hanging mass 图3.3转动惯量测定安装图 实验内容 计算摩擦力:计算摩擦力实验部分同实验二。 测定装置的加速度:该部分同实验二。 测量半径: 用卡尺测量绕绳圆筒的直径,并记录半径,记录在表3.2中。 表3.2转动惯量数据 砝码在外侧停止螺钉处砝码在内侧停止螺钉处 摩擦质量 所挂砝码质量 斜率 半径 转动惯量 说明 (1) 在计算转动惯量时: ● 在公式中所使用的使装置加速的悬挂的砝码质量应减去“摩擦质量”。 ·计算出理论上的末角速度,并记录在表3.3中。 (2)对每次实验,要求计算出角速度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并百分误差(%),记录在表3.3 中。 表3.3结果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10
安装 (1) 将带光电门的轻质滑轮装在带黑棒的底座上。 (2) 将绳子绕在中央滑轮上并让绳子通过轻质滑轮。见图 3.3。 图 3.3 转动惯量测定安装图 实验内容 计算摩擦力:计算摩擦力实验部分同实验二。 测定装置的加速度:该部分同实验二。 测量半径: 用卡尺测量绕绳圆筒的直径,并记录半径,记录在表 3.2 中。 表 3.2 转动惯量数据 砝码在外侧停止螺钉处 砝码在内侧停止螺钉处 摩擦质量 所挂砝码质量 斜率 半径 转动惯量 说明 (1) 在计算转动惯量时: z 在公式中所使用的使装置加速的悬挂的砝码质量应减去“摩擦质量”。 z 计算出理论上的末角速度,并记录在表 3.3 中。 (2) 对每次实验,要求计算出角速度的理论值和实验值,并百分误差(%),记录在表 3.3 中。 表 3.3 结果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