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装配法 在装配过程中,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 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实质分其实质是用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 保证装配精度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不同,互换法又可分为完全互 换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在装配过程中,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 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 实质 其实质是用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 保证装配精度。 (一)互换装配法 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不同,互换法又可分为完全互 换法和不完全互换法
完全互换法 定义 合格的零件在进入装配时,不经任何选择 调整和修配就可以使装配对象全部达到装配精 度的装配方法,称之为完全互换法。 法 其方法是各有关零件公差之和应小于或 等于装配公差 7(4)=∑7(4)
合格的零件在进入装配时,不经任何选择、 调整和修配就可以使装配对象全部达到装配精 度的装配方法,称之为完全互换法。 定义 方法 其方法是各有关零件公差之和应小于或 等于装配公差。 1. 完全互换法 ( ) ( ) − = = 1 1 0 n i T A T Ai
点今特点:装配工作简单,生产率高,有利于组成 件制造,生产成本低。 但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组成环较多时, 零件难以按经济精度制造。 应用今~用于少环尺寸链或精度不高的多环尺寸链中 适用于任何生产类型
特点 应用 特点:装配工作简单,生产率高,有利于组成 流水生产、协作生产,同时也有利于维修和配 件制造,生产成本低。 但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组成环较多时, 零件难以按经济精度制造。 用于少环尺寸链或精度不高的多环尺寸链中。 适用于任何生产类型
例11-1(图11-2)所示为车床主轴部件的局部装配图,要 求装配后保证轴向间隙A0=0.1~0.35mm。已知各组成环的 基本尺寸为:A1=43mm,A2=5mm,A3=30mm,A4=30m A=5mm,A4为标准件的尺寸,试按极值法求出各组成环的 公差及上、下偏差。 解:(1)建立装配尺寸链,其中, 增环:A1 减环:A2,A3,A4,A5 (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组成环的平均极限公差为: TA0.25 0.05mm n-16-1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T(A1)=T(A3)0.06mm,T(A2) T(A)=0.045mm,A4为标准件,即T(A4)=0.04mm
例11-1(图11-2)所示为车床主轴部件的局部装配图,要 求装配后保证轴向间隙A0 =0.1~0.35mm。已知各组成环的 基本尺寸为:A1=43mm,A2=5mm,A3=30mm, A mm 0 4 = 3−0.04 A5=5mm,A4为标准件的尺寸,试按极值法求出各组成环的 公差及上、下偏差。 解: (1)建立装配尺寸链,其中, 减环:A2,A3,A4,A5 增环:A1 (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组成环的平均极限公差为: mm n TA Tavl 0.05 6 1 0.25 1 0 = − = − =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T(A1 )= T(A3 ) 0.06mm, T(A2 )= T(A5 ) =0.045mm,A4为标准件,即T(A4 )=0.04mm
以A3作为协调环,其它各组成环按入体原则标注上、 下偏差,即: 43 +0.06 0045:444 0.04 As 0.045 计算协调环A3的上、下偏差: EI(A3)=-0.16mm ES (A3) 0.10mm A3=30010mm
以A3作为协调环,其它各组成环按入体原则标注上、 下偏差,即: 43 , 0.06 1 0 + A = 5 , 0 A2 = −0.045 3 , 0 A4 = −0.04 0 A5 = 5−0.045 计算协调环A3的上、下偏差: EI(A3)=-0.16mm ES(A3)=-0.10mm ∴ A mm 0.10 3 30 0.1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