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高兴得拍起手、走得飞快 需要注意的是,在短语或句子中,“得”并不总是补语的标志。如下面的短语,就都是述宾短 语 4]懂得这个道理、值得学习、觉得他好 原因在于,在这些短语中,“得”并不是一个助词,而是作为一个语素与前面的动作语素构成 合成词,充当述语,带后面的成分(以谓词性成分居多)作宾语。 (4)“所”的功能是与谓词性成分构成“所x”结构,以体词性成分充当句法成分,其中x 多为单音节词。如 [5]各取所需 [6]将你在现场所见全都说出来吧。 “所”的另外一个常见的功能是与“被”、“为”等介词组合成“被(为)……所x”格 式,表示被动,具有浓厚的书面色彩,这时候x多为双音节词如: 刁]镇上的人们被(为)她的勇敢精神所感动,纷纷前往探望。 [8他们的那些违法行经,早就被我们所觉察了,只是为了钓大鱼而暂时没有惊动他们 (5)“之”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一个结构助词,功能近似与“的”的基本用法。与古汉语中 的“之”不同的是,“之”多用于书面色彩的表达中,而且中心成分多为单音节的。如 [9]艺术之花、工作之余、无耻之徒。 6)“等”一般用在一项以上的列举单位后,表示列举未尽,但其余项或因为地位差异,或因 为受篇幅限制等原因而可以省略不列。如 10]在主席台就坐的有江泽民、朱容基等国家领导人 但“等”也可用在完全列举后,作为列举结束的标志出现在数量总计之前。如 [11]上个月,我们看过《尖锋时刻1》、《喜宴》、《美国女人》等三部电影。 2.2动态助词总体上说,动态助词附着于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所处的状态。 (1)“着”表示动作处于持续状态,如: [1]她正吃着西瓜、小狗叫着跑过来。 (2)“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强调动作的时间属性,但动作可以是已经发生的,如例[1] 也可以是将来要发生的,如例[2] []他去了杭州。 [2]1你吃了饭(再)来吧。 (3)“过”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实现,强调动作的状态特征,但可以是过去完成的,如[3] 也可以是将来完成的,如[4] [3]他吃过饭了。 [4]等你和老李商量过,再告诉我 2.3比况助词依附于体词性成分后,构成比况短语,表示类比。可以单用,如: 1]花骨朵似的小姑娘、狐狸一样的女人、塔般的壮汉。 也可以和动词“像、似、如”等连用 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看,比况短语可以做定语,如上举诸例,也可以做状语,如: [2]他蛇一样地游了过来 还可以做谓语,如: [3]心里明镜似的 2.4数量助词用在数量短语之间,表示一定量的概数: (1)“来”用在“十”以上位数和名、动量词之间,表约数,可以用来强调多,如 [l]他已经招了十来个人呢 [2]车他已经骑了十来次了。 也可以强调少,如:
26 [3]高兴得拍起手、走得飞快 需要注意的是,在短语或句子中,“得”并不总是补语的标志。如下面的短语,就都是述宾短 语: [4]懂得这个道理、值得学习、觉得他好… … 原因在于,在这些短语中,“得”并不是一个助词,而是作为一个语素与前面的动作语素构成 合成词,充当述语,带后面的成分(以谓词性成分居多)作宾语。 (4)“所”的功能是与谓词性成分构成“所 x”结构,以体词性成分充当句法成分,其中 x 多为单音节词。如: [5]各取所需。 [6]将你在现场所见全都说出来吧。 “所”的另外一个常见的功能是与“被”、“为”等介词组合成“被(为)……所 x”格 式,表示被动,具有浓厚的书面色彩,这时候 x 多为双音节词如: [7]镇上的人们被(为)她的勇敢精神所感动,纷纷前往探望。 [8]他们的那些违法行经,早就被我们所觉察了,只是为了钓大鱼而暂时没有惊动他们。 (5)“之”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一个结构助词,功能近似与“的”的基本用法。与古汉语中 的“之”不同的是,“之”多用于书面色彩的表达中,而且中心成分多为单音节的。如: [9]艺术之花、工作之余、无耻之徒。 (6)“等”一般用在一项以上的列举单位后,表示列举未尽,但其余项或因为地位差异,或因 为受篇幅限制等原因而可以省略不列。如: [10]在主席台就坐的有江泽民、朱容基等国家领导人。 但“等”也可用在完全列举后,作为列举结束的标志出现在数量总计之前。如 [11]上个月,我们看过《尖锋时刻 1》、《喜宴》、《美国女人》等三部电影。 2.2 动态助词 总体上说,动态助词附着于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所处的状态。 (1)“着”表示动作处于持续状态,如: [1]她正吃着西瓜、小狗叫着跑过来。 (2)“了”表示动作已经发生,强调动作的时间属性,但动作可以是已经发生的,如例[1]; 也可以是将来要发生的,如例[2]。 [1]他去了杭州。 [2]你吃了饭(再)来吧。 (3)“过”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实现,强调动作的状态特征,但可以是过去完成的,如[3]; 也可以是将来完成的,如[4]: [3]他吃过饭了。 [4]等你和老李商量过,再告诉我。 2.3 比况助词 依附于体词性成分后,构成比况短语,表示类比。可以单用,如: [1]花骨朵似的小姑娘、狐狸一样的女人、塔一般的壮汉。 也可以和动词“像、似、如”等连用。 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来看,比况短语可以做定语,如上举诸例,也可以做状语,如: [2]他蛇一样地游了过来。 还可以做谓语,如: [3]心里明镜似的。 2.4 数量助词 用在数量短语之间,表示一定量的概数: (1)“来”用在“十”以上位数和名、动量词之间,表约数,可以用来强调多,如: [1]他已经招了十来个人呢。 [2]车他已经骑了十来次了。 也可以强调少,如:
[3]十来个人,能跟我们比吗? (2)“把”用在“百”以上位数和指物量词之间,表约数,多用以强调数量小,如: [4]百把条枪,照样打胜仗。 (3)“把”也可用在“斤”、“尺”、“里”、“丈”等量词后,表约数,限制后面的形容 [5]这条鱼有斤把重呢 [6]竹子已经长到丈把高了 (十二)语气词 定义与分类:依附于句末或句中,有成句作用,表示某种语气的词,称为语气词。丰富的语气词 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特征。根据语气词的作用,一般可分为这样几类 (1)陈述语气:的、了、啊、罢了等 (2)疑问语气:吗(么)、呢、吧等 (3)祈使语气:吧、啊等 (4)感叹语气:啊。 上面的分类需要说明两点:首先,上列词是就语气词的基本形式来说的,在具体的语境中,会 因为语音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一些变体,如“呀、啦、那、哇”等:其次,分类是相对的,有的语气 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他是谁啊?其中“啊”表疑问:你快去啊!“啊”又表祈使语气:“这 里的风景真美啊!”其中,“啊”又表感叹 2.语气词的语法功能 (1)主要依附于整个句子,从语法上说,不与前面的句法成分构成任何关系。如下面两句 句子的末尾都用“的”,但[1]中的“的”针对“他确实说过这句话”整个部分的,实现的是对陈 述的肯定;而[2]中的“的”是针对“小王”这个句法成分的,与“小王”构成了“的”字结构: []他确实说过这句话的 2]书确实是小王的。 因此,[1]中的“的”是语气词,而[2]中的“的”是结构助词。 (2)语气词有成句的作用。有些感叹句,没有语气词是无法“说”的,如:天气多么好哇! 有的祈使句,没有语气词的帮助,特有的语气就无法表达,如:你快点去吧!与你快点去!两个 句子实际意义就有区别。 (3)语气词除了在句末表示语气外,还可以在句中起其它作用。如表列举:什么电影啊,电 视啊,还有唱歌啊,他都很喜欢。还可以表示停顿,以突出焦点,如:书呢,我给你买回来了,还 不快谢我! (4)语气词还可以连用,多为“的+x”与“了+x”。但连用成分并不在一个层次上,其中 “的”和“了”是对句子的基本结构起作用的,而“x”则是对“……的(了)”整体结构起作 用。如:他以前也是这样躺着看书的吗?句中“吗”应该是对“他以前也是这样躺着看书的”这个 事实进行询问。另外,后一个语气词完全可以省略,通过语调就可以表达。这也说明“吗”与“ (了)”是不同的。 (十三)叹词 1.定义与分类:用在句中用以应答或表示某种情绪、语态的词叫叹词。如 (1)表应答的:哎、啊、嗯、噢、哦等
27 [3]十来个人,能跟我们比吗? (2)“把”用在“百”以上位数和指物量词之间,表约数,多用以强调数量小,如: [4]百把条枪,照样打胜仗。 (3) “把”也可用在“斤”、“尺”、“里”、“丈”等量词后,表约数,限制后面的形容 词。如: [5]这条鱼有斤把重呢。 [6]竹子已经长到丈把高了。 (十二)语气词 1.定义与分类:依附于句末或句中,有成句作用,表示某种语气的词,称为语气词。丰富的语气词 是现代汉语的一个重要语法特征。根据语气词的作用,一般可分为这样几类: (1)陈述语气:的、了、啊、罢了等。 (2)疑问语气:吗(么)、呢、吧等。 (3)祈使语气:吧、啊等。 (4)感叹语气:啊。 上面的分类需要说明两点:首先,上列词是就语气词的基本形式来说的,在具体的语境中,会 因为语音条件的变化而产生一些变体,如“呀、啦、那、哇”等;其次,分类是相对的,有的语气 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如:他是谁啊?其中“啊”表疑问;你快去啊!“啊”又表祈使语气;“这 里的风景真美啊!”其中,“啊”又表感叹。 2.语气词的语法功能: (1)主要依附于整个句子,从语法上说,不与前面的句法成分构成任何关系。如下面两句, 句子的末尾都用“的”,但[1]中的“的”针对“他确实说过这句话”整个部分的,实现的是对陈 述的肯定;而[2]中的“的”是针对“小王”这个句法成分的,与“小王”构成了“的”字结构: [1]他确实说过这句话的。 [2]书确实是小王的。 因此,[1]中的“的”是语气词,而[2]中的“的”是结构助词。 (2)语气词有成句的作用。有些感叹句,没有语气词是无法“说”的,如:天气多么好哇! 有的祈使句,没有语气词的帮助,特有的语气就无法表达,如:你快点去吧!与 你快点去!两个 句子实际意义就有区别。 (3)语气词除了在句末表示语气外,还可以在句中起其它作用。如表列举:什么电影啊,电 视啊,还有唱歌啊,他都很喜欢。还可以表示停顿,以突出焦点,如:书呢,我给你买回来了,还 不快谢我! (4)语气词还可以连用,多为“的+x”与“了+x”。但连用成分并不在一个层次上,其中 “的”和“了”是对句子的基本结构起作用的,而“x”则是对“……的(了)”整体结构起作 用。如:他以前也是这样躺着看书的吗?句中“吗”应该是对“他以前也是这样躺着看书的”这个 事实进行询问。另外,后一个语气词完全可以省略,通过语调就可以表达。这也说明“吗”与“的 (了)”是不同的。 (十三)叹词 1.定义与分类:用在句中用以应答或表示某种情绪、语态的词叫叹词。如: (1)表应答的:哎、啊、嗯、噢、哦等
(2)表情绪的:唉、咦、啊、哇、哼、呸、哎呀、喔唷等 2.叹词的语法功能 (1)多数情况下,用在句中,表示话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应答、情绪、语态。但不与其它成 分产生语法关系。这时候叹词就成了句子中的特殊成分(独立成分)。如 [1]哎,你还不快点过来? [3]呸!什么东西! [4]哇,下大雪啦! [5]哈哈,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叹词还可以转用,出现在句子中充当述语或其它成分。这时候,临 时具有了动词或拟声词的功能。如 [6]他不屑地“呸”了一声,头也不抬地走过去了。 刀站在泰山顶上,只听他“哇,哇”地叫了几声,惊叹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2)也可以独立完成应答,一个叹词就单独成句 (十四)拟声词 定义与分类:用来模拟各种动作、行为的声音的词叫拟声词。如: 轰、砰、啪、哗啦、丁冬、滴答、轰隆隆、叽叽喳喳等等 说明:那些通过拟声方式造出的事物名词,不应归入“拟声词”,它们已经成为一般名词了 如:乒乓、布谷等词,就属此类情况。 2.拟声词的语法功能 (1)用于描写声音,可以独立成句。如 [1]哗啦!哗啦!晔啦啦!她们在湖面上划着船。“砰”!远处传来了枪声。 [2]吧嗒!他听到有人在外面轻轻地打开了门上的铁锁。 (2)可以出现在句中,用于描写某物动作的状态或方式。这时候,拟声词可以看作充当了状 语,但都必须有“地”作标志,如 [3]他“啪”地狠很地打了她一记耳光 [4]墙上的旧式钟还在滴答滴答地走着,似乎一点也不在乎主人痛苦的心情。 在下面句子中,拟声词还可以定语、谓语等: [5]夜半时分,窗外传来了沙沙的声音,让她浑身都紧张起来。 [6]鼓声咚咚,红旗唰唰,月台上欢送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下面句子中,它不与其它成分构成直接语法关系,充当特殊成分(独立成分)。如: 刀一道闪电过后,咔嚓,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声 第四节易混词与兼类词 、易混词类的区别 由于汉语词类的形态特征非常缺乏,有些词是意义相近但类别不同,有些词功能有同有异,有的 则仅仅是形式和出现位置相同而词性不同,但其间的词性特征都不容易分辨。这给我们的学习和分
28 (2)表情绪的:唉、咦、啊、哇、哼、呸、哎呀、喔唷等。 2.叹词的语法功能: (1)多数情况下,用在句中,表示话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应答、情绪、语态。但不与其它成 分产生语法关系。这时候叹词就成了句子中的特殊成分(独立成分)。如: [1]哎,你还不快点过来? [3] 呸!什么东西! [4] 哇,下大雪啦! [5]哈哈,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叹词还可以转用,出现在句子中充当述语或其它成分。这时候,临 时具有了动词或拟声词的功能。如: [6]他不屑地“呸”了一声,头也不抬地走过去了。 [7]站在泰山顶上,只听他“哇,哇”地叫了几声,惊叹地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2)也可以独立完成应答,一个叹词就单独成句。 (十四)拟声词 1.定义与分类:用来模拟各种动 作、行为的声音的词叫拟声词。如: 轰、砰、啪、哗啦、丁冬、滴答、轰隆隆、叽叽喳喳等等。 说明:那些通过拟声方式造出的事物名词,不应归入“拟声词”,它们已经成为一般名词了。 如:乒乓、布谷等词,就属此类情况。 2.拟声词的语法功能: (1)用于描写声音,可以独立成句。如: [1]哗啦!哗啦!哗啦啦!她们在湖面上划着船。“砰”!远处传来了枪声。 [2]吧嗒!他听到有人在外面轻轻地打开了门上的铁锁。 (2)可以出现在句中,用于描写某物动作的状态或方式。这时候,拟声词可以看作充当了状 语,但都必须有“地”作标志,如: [3]他“啪”地狠很地打了她一记耳光。 [4]墙上的旧式钟还在滴答滴答地走着,似乎一点也不在乎主人痛苦的心情。 在下面句子中,拟声词还可以定语、谓语等: [5]夜半时分,窗外传来了沙沙的声音,让她浑身都紧张起来。 [6]鼓声咚咚,红旗唰唰,月台上欢送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在下面句子中,它不与其它成分构成直接语法关系,充当特殊成分(独立成分)。如: [7]一道闪电过后,咔嚓,紧接着是震耳欲聋的雷声。 第四节 易混词与兼类词 一、易混词类的区别 由于汉语词类的形态特征非常缺乏,有些词是意义相近但类别不同,有些词功能有同有异,有的 则仅仅是形式和出现位置相同而词性不同,但其间的词性特征都不容易分辨。这给我们的学习和分
析带来很多疑惑。这里将以一些较为典型的词为代表,将一些易混的词类作对比性分析,运用分布分 析的方法来区别它们,以帮助我们掌握分析的方法,更进一步深入了解词类的特征 (一)阻碍——障碍 区别: 障碍 阻碍 1.能否受数量词修饰 2.受副词“没有(不)”修饰 3.能否做主语 4.能否带宾语 根据上面语法特征的分析,可以判定:“障碍”是名词,“阻碍”是动词。 (二)勇气一一勇敢 勇气 勇敢 1.受数量词修饰 2.受“不”、“很”修饰 3.做谓语 4.做主语、宾语 根据以上分析,判定:“勇气”是名词,“勇敢”是形容词。 (三)延长一一漫长 延长 1.受“很”等程度副词修饰 2.后附动态助词“了 3.有重叠形式ABAB 4.带宾语 5.做定语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定:“延长”为动词,“漫长”为形容词。 (四)刚才一一刚刚 刚才 刚刚 做状语 1.与介词组合+(在刚才) (?在刚刚) 2.修饰形容词 (刚刚合适) 2.做主语 +(刚才是5点。被陈述)-(刚刚是5点。修饰) 3.做定语 +(刚才的话) (?刚刚的话)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断定:“刚才”是名词,“刚刚”是副词。 (五)突然一一忽然 突然 忽然 做状语 异 1.受副词修饰 2.做定语 3.做谓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断定:“突然”是形容词,“忽然”只能为副词 (六)家务一一医务 家务 医务 做定语 异 1.受数量词修饰 +(一次家务) 2.与介词组合 +(对家务很在行) ①在下面的辨析过程中,“+”表示具有某一特征,“”则表示不具有这一特征
29 析带来很多疑惑。这里将以一些较为典型的词为代表,将一些易混的词类作对比性分析,运用分布分 析的方法来区别它们,以帮助我们掌握分析的方法,更进一步深入了解词类的特征。① (一)阻碍——障碍 区别: 障碍 阻碍 1.能否受数量词修饰 + - 2.受副词“没有(不)”修饰 - + 3.能否做主语 + - 4.能否带宾语 - + 根据上面语法特征的分析,可以判定:“障碍”是名词,“阻碍”是动词。 (二)勇气——勇敢 区别: 勇气 勇敢 1.受数量词修饰 + - 2.受“不”、“很”修饰 - + 3.做谓语 - + 4.做主语、宾语 + - 根据以上分析,判定:“勇气”是名词,“勇敢”是形容词。 (三)延长——漫长 区别: 延长 漫长 1.受“很”等程度副词修饰 - + 2.后附动态助词“了” + - 3.有重叠形式 ABAB + - 4.带宾语 + - 5.做定语 - +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定:“延长”为动词,“漫长”为形容词。 (四)刚才——刚刚 刚才 刚刚 同: 做状语 + + 异: 1.与介词组合 +(在刚才) -(?在刚刚) 2.修饰形容词 - +(刚刚合适) 2.做主语 +(刚才是 5 点。被陈述) -(刚刚是 5 点。修饰) 3.做定语 +(刚才的话) -(?刚刚的话)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断定:“刚才”是名词,“刚刚”是副词。 (五)突然——忽然 突然 忽然 同: 做状语 + + 异 1.受副词修饰 + - 2.做定语 + - 3.做谓语 + -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断定:“突然”是形容词,“忽然”只能为副词。 (六)家务——医务 家务 医务 同 做定语 异 1.受数量词修饰 +(一次家务) - 2.与介词组合 +(对家务很在行) - ① 在下面的辨析过程中,“+”表示具有某一特征,“-”则表示不具有这一特征
3.做主语或宾语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断定:“家务”为名词,“医务”为区别词 (七)高级一一高等 高级 高等 做定语 1.受副词“很”等修饰+ 2.受副词“不”修饰 (非高等x) 3.做谓语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断定,“高级”为形容词,“高等”为区别词。 (八)的1——的 的 的 出现于句子最后 +(书是小王的) +(她是来过的) 异 依附于前面的词 2.除去而不影响意义 +(她是来过)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断定:的1是结构助词,而的2是语气词 、词的兼类现象 从理想的意义上讲,一个词应该只属于一种词类。但事实上,由于词义的演变,以及汉语形态 特征不明显等原因,也有一些词常常在不同的结构中实现了不同类词的功能。这种一个词在不同的 结构条件下实现不同类词的功能的现象,就是词的兼类。如“丰富”一词,它可以受副词修饰,能 够做谓语,能够做定语,如:很丰富、生活丰富、丰富的材料等,显然它具备了形容词的特征;但 它也可以带宾语,如“丰富群众生活”,也有了及物动词的特征,而且这两个状态是该词常有的 并非偶然,因此,“丰富”应该兼有形容词与动词两类词的特点 但词的兼类应该是少数词才有的,能被成为兼类词也应有其特有的条件。如: (一)意义上有相关性。 换句话说,成为兼类的基本条件就是具有不同功能的词,应该是一个词,如上面所举的“丰 富”一词就是代表。如果仅仅是同音词,或者是同形词,就不能被视作兼类词。如: 1.花 可以有名词的功能:花真好看、漂亮的花等 还可以有动词的功能:花了半天时间、花了十块钱等。 但“花”在实现这两类词的功能时,表达的意义没有联系,也就是说,它们实际上是两个不同 的词:花和花动,因此“花:”、“花2”应该看作同音词。 可以有连词的功能:连接两个以上成分,成分间可以换位,如:他和我来过了 也可以有介词的功能:依附于实词,构成介词结构,充当定语(加的)或状语,如:他和我说 过这话,但我不相信。 但“和”在实现这两类词的功能时,语法意义也不同,作连词的“和”前后成分构成并列 关系,而作介词的“和”,虽然其前也可有名词,但与前面的名词并无关系,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 词结构,因此,“和”也是两个词:和、和介 如果两个形式只是形体相同,连声音都不同,那就只能是同形词,与兼类无关 3.长 有形容词的功能:很长、长布条等 也有动词的功能:地里长着菜、他又长了不少等
30 3.做主语或宾语 + -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断定:“家务”为名词,“医务”为区别词。 (七)高级——高等 高级 高等 同 做定语 + + 异 1.受副词“很”等修饰 + - 2.受副词“不”修饰 + -(非高等 x) 3.做谓语 + -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断定,“高级”为形容词,“高等”为区别词。 (八)的 1——的 2 的 1 的 2 同 出现于句子最后 + (书是小王的) +(她是来过的) 异 1.依附于前面的词 + - 2.除去而不影响意义 - +(她是来过)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断定:的 1 是结构助词,而的 2 是语气词。 二、词的兼类现象 从理想的意义上讲,一个词应该只属于一种词类。但事实上,由于词义的演变,以及汉语形态 特征不明显等原因,也有一些词常常在不同的结构中实现了不同类词的功能。这种一个词在不同的 结构条件下实现不同类词的功能的现象,就是词的兼类。如“丰富”一词,它可以受副词修饰,能 够做谓语,能够做定语,如:很丰富、生活丰富、丰富的材料等,显然它具备了形容词的特征;但 它也可以带宾语,如“丰富群众生活”,也有了及物动词的特征,而且这两个状态是该词常有的, 并非偶然,因此,“丰富”应该兼有形容词与动词两类词的特点。 但词的兼类应该是少数词才有的,能被成为兼类词也应有其特有的条件。如: (一)意义上有相关性。 换句话说,成为兼类的基本条件就是具有不同功能的词,应该是一个词,如上面所举的“丰 富”一词就是代表。如果仅仅是同音词,或者是同形词,就不能被视作兼类词。如: 1.花 可以有名词的功能:花真好看、漂亮的花等。 还可以有动词的功能:花了半天时间、花了十块钱等。 但“花”在实现这两类词的功能时,表达的意义没有联系,也就是说,它们实际上是两个不同 的词:花名和花动 ,因此“花 1”、“花 2”应该看作同音词。 2.和 可以有连词的功能:连接两个以上成分,成分间可以换位,如:他和我来过了。 也可以有介词的功能:依附于实词,构成介词结构,充当定语(加的)或状语,如:他和我说 过这话,但我不相信。 但“和”在实现这两类词的功能时,语法意义也不同,作连词的“和”前后成分构成并列 关系,而作介词的“和”,虽然其前也可有名词,但与前面的名词并无关系,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 词结构,因此,“和”也是两个词:和连、和介。 如果两个形式只是形体相同,连声音都不同,那就只能是同形词,与兼类无关: 3.长 有形容词的功能:很长、长布条等 也有动词的功能:地里长着菜、他又长了不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