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2006年3月8日 200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一年来,全区各 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 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 计保持近年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全 区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双过千”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综合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加 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 水平进一步提高。 、综合 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初步核算,广西生产总值在2004年突 破3000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4000亿元,达到4063.30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7%,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 平。2002年以来,我区生产总值增长已连续四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分别为10.5%、10.2%、11.8%和12.7%,近两年保持在11%以上,经济 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02.56 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04亿元,增长18.5%;第三
1 2005 年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2006 年 3 月 8 日 2005 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一年来,全区各 族人民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 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 计保持近年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经济增长进一步加快,全 区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收入“双过千”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综合 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领域建设进一步加 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城乡居民生活 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 合 经济总量突破 4000 亿元。初步核算,广西生产总值在 2004 年突 破 3000 亿元基础上,再上新台阶,突破 4000 亿元,达到 4063.30 亿 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2.7%,增幅创 1995 年以来最高水 平。2002 年以来,我区生产总值增长已连续四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分别为 10.5%、10.2%、11.8%和 12.7%,近两年保持在 11%以上,经济 运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902.56 亿元,增长 6.9%;第二产业增加值 1505.04 亿元,增长 18.5%;第三
产业增加值1655.70亿元,增长10.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2.2%、37.0%和40.8%,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 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0.6和0.8个 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8%、56.2% 和32.0%。 人均生产总值越过10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 值达到8762元,增长11.8%,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按现行 汇率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在2004年越过 800美元基础上,又越过1000美元,达到1080美元(按原汇率1美 元兑8.28元人民币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58美元),标志着我区 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物价全面回落。初步统计,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 上涨2.4%,同比回落2.0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上涨3.0%;农村 上涨1.6%。从商品大类看,食品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 务类上涨6.6%;居住类上涨4.0%;交通和通讯类上涨1.1%;医疗保 健及个人用品上涨0.2%;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1%;衣着类下降2.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回落4.8 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2%,回落8.1个百分点;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0.1%,回落18.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上涨1.4%,回落3.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1%,回落2.8 个百分点(见附表1)。 城镇新增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初步统计,年末全区就业人员2703
2 产业增加值 1655.70 亿元,增长 10.2%。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22.2%、37.0%和 40.8%,其中第一产业比重比 上年下降 1.4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 0.6 和 0.8 个 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11.8%、56.2% 和 32.0%。 人均生产总值越过 1000 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 值达到 8762 元,增长 11.8%,增幅创 1995 年以来最高水平。按现行 汇率 1 美元兑 8.11 元人民币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在 2004 年越过 800 美元基础上,又越过 1000 美元,达到 1080 美元(按原汇率 1 美 元兑 8.28 元人民币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058 美元),标志着我区 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物价全面回落。初步统计,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 上涨 2.4%,同比回落 2.0 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市上涨 3.0%;农村 上涨 1.6%。从商品大类看,食品类上涨 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 务类上涨 6.6%;居住类上涨 4.0%;交通和通讯类上涨 1.1%;医疗保 健及个人用品上涨 0.2%;烟酒及用品类下降 0.1%;衣着类下降 2.9%;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下降 0.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 4.9%,回落 4.8 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8.2%,回落 8.1 个百分点;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0.1%,回落 18.8 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价格 上涨 1.4%,回落 3.2 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 1.1%,回落 2.8 个百分点(见附表 1)。 城镇新增就业超过预期目标。初步统计,年末全区就业人员 2703
万人,增长2.0%。城镇新增就业23.51万人,增长4.4%,城镇新增就 业人数超过20万人的预期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15%。城镇单 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5461元,比上年增加1882元,增长13.9%。 人均财政收入越过1000元人民币。初步统计,全年财政收入达到 475.37亿元,增长1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83.03亿元,增长19.0% 般预算支出609.75亿元,增长20.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 财政收入越过1000元人民币,达到1025元,标志着我区财政实力进 步增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方面,主要表现在 农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下降,部分地区遭受灾情;工业生产方面,主要 表现在煤电油运供求矛盾仍然紧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农业 农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2.1亿元,增长 7.3%。其中农业产值709.6亿元,增长5.6%;林业产值61.4亿元, 增长6.5%;牧业产值508.1亿元,增长10.8%;渔业产值143.4亿元, 增长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6亿元,增长1.1%。 粮食喜获丰收。粮食种植面积3350.9千公顷,增长1.1%;粮食产 量1516.3万吨,增长2.9%,是2000年以来首次实现恢复性增长,其 中稻谷产量1188.1万吨,增长1.8%;玉米产量207.3万吨,增长7.3%。 油料产量63.2万吨,增长8.3%。甘蔗种植面积747.6千公顷,增长 3.3%;甘蔗总产量5154.7万吨,增长3.0%。蔬菜种植面积1094.4千
3 万人,增长 2.0%。城镇新增就业 23.51 万人,增长 4.4%,城镇新增就 业人数超过 20 万人的预期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 4.15%。城镇单 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5461 元,比上年增加 1882 元,增长 13.9%。 人均财政收入越过 1000 元人民币。初步统计,全年财政收入达到 475.37 亿元,增长 17.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283.03 亿元,增长 19.0%。 一般预算支出 609.75 亿元,增长 20.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 财政收入越过 1000 元人民币,达到 1025 元,标志着我区财政实力进 一步增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方面,主要表现在 农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下降,部分地区遭受灾情;工业生产方面,主要 表现在煤电油运供求矛盾仍然紧张,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442.1 亿元,增长 7.3%。其中农业产值 709.6 亿元,增长 5.6%;林业产值 61.4 亿元, 增长 6.5%;牧业产值 508.1 亿元,增长 10.8%;渔业产值 143.4 亿元, 增长 4.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 19.6 亿元,增长 1.1%。 粮食喜获丰收。粮食种植面积 3350.9 千公顷,增长 1.1%;粮食产 量 1516.3 万吨,增长 2.9%,是 2000 年以来首次实现恢复性增长,其 中稻谷产量 1188.1 万吨,增长 1.8%;玉米产量 207.3 万吨,增长 7.3%。 油料产量 63.2 万吨,增长 8.3%。甘蔗种植面积 747.6 千公顷,增长 3.3%;甘蔗总产量 5154.7 万吨,增长 3.0%。蔬菜种植面积 1094.4 千
公顷,增长6.7%;蔬菜产量2118.4万吨,增长9.4%。园林水果产量 571.6万吨,增长8.6%,其中荔枝产量33.5万吨,减产8.9%;龙眼 产量38.2万吨,增长8.4%;香蕉产量107.4万吨,增长8.9%。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肉猪出栏3852.8万头,增长7.4%;肉牛出 栏188.5万头,增长11.2%;肉羊出栏254.8万只,增长13.8%;家禽出 栏6.5亿只,增长13.3%。肉类总产量418.6万吨,增长9.3%,其中猪 肉产量300.0万吨,增长7.8%;牛肉产量17.0万吨,增长11.4%;羊 肉产量3.7万吨,增长13.8%;禽肉产量95.1万吨,增长13.6%。牛 奶产量5.4万吨,增长11.1%。蚕茧产量14.8万吨,增长38.2%。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水产品产量284.2万吨,增长3.6%,其中海 水产品产量174.0万吨,增长1.6%;淡水产品产量110.2万吨,增长 6.9%。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优质稻 面积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高产高糖优质蔗种植面积继续 扩大,比上年提高14.3个百分点。桑蚕、中药材和烟叶等优质农产品 区域化布局更趋明显。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909.6万千 瓦,增长5.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5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12.0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263.02亿
4 公顷,增长 6.7%;蔬菜产量 2118.4 万吨,增长 9.4%。园林水果产量 571.6 万吨,增长 8.6%,其中荔枝产量 33.5 万吨,减产 8.9%;龙眼 产量 38.2 万吨,增长 8.4%;香蕉产量 107.4 万吨,增长 8.9%。 畜牧业生产快速增长。肉猪出栏 3852.8 万头,增长 7.4%;肉牛出 栏 188.5 万头,增长 11.2%;肉羊出栏 254.8 万只,增长 13.8%;家禽出 栏 6.5 亿只,增长 13.3%。肉类总产量 418.6 万吨,增长 9.3%,其中猪 肉产量 300.0 万吨,增长 7.8%;牛肉产量 17.0 万吨,增长 11.4%;羊 肉产量 3.7 万吨,增长 13.8%;禽肉产量 95.1 万吨,增长 13.6%。牛 奶产量 5.4 万吨,增长 11.1%。蚕茧产量 14.8 万吨,增长 38.2%。 渔业生产平稳发展。水产品产量 284.2 万吨,增长 3.6%,其中海 水产品产量 174.0 万吨,增长 1.6%;淡水产品产量 110.2 万吨,增长 6.9%。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继续扩大,优质稻 面积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 6 个百分点,高产高糖优质蔗种植面积继续 扩大,比上年提高 14.3 个百分点。桑蚕、中药材和烟叶等优质农产品 区域化布局更趋明显。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 1909.6 万千 瓦,增长 5.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1.5 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12.0 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初步统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1263.02 亿
元,增长18.%,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达到47.6%,创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 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 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833.12亿元,增长 22.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44.53亿元, 增长14.9%,大中型企业增加值517.18亿元,增长10.7%。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2537.12亿元,增长25.3%;产品销售率97.9%;工业新产 品产值288.02亿元,增长1.1%;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48.45亿元,增 长28.0%。 轻重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272.09亿元,增长 19.5%;重工业增加值561.03亿元,增长24.4%。优势产业成为主要 推动力。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89.08亿元, 增长39.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122.53亿元,增长31.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83.54亿元,增长13.5%;有色金属 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64.0亿元,增长15.4%;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完成增加值46.63亿元,增长3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业完成增加值56.03亿元,增长22.2%;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 91.9亿元,增长8.7%。以上优势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6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2个百分点。 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竞相发展。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18.39亿元, 增长18.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1.50亿元,增长14.3%;股份合作 企业完成增加值8.65亿元,增长9.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390.39
5 元,增长 18.9%,增幅创 1995 年以来最高水平。全部工业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率达到 47.6%,创 1999 年以来最高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主 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全部国有工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 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增加值 833.12 亿元,增长 22.8%。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 444.53 亿元, 增长 14.9%,大中型企业增加值 517.18 亿元,增长 10.7%。规模以上 工业总产值 2537.12 亿元,增长 25.3%;产品销售率 97.9%;工业新产 品产值 288.02 亿元,增长 1.1%;工业品出口交货值 148.45 亿元,增 长 28.0%。 轻重工业快速发展。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 272.09 亿元,增长 19.5%;重工业增加值 561.03 亿元,增长 24.4%。优势产业成为主要 推动力。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 89.08 亿元, 增长 39.0%;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 122.53 亿元,增长 31.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 83.54 亿元,增长 13.5%;有色金属 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 64.0 亿元,增长 15.4%;非金属矿物制 品业完成增加值 46.63 亿元,增长 3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 业完成增加值 56.03 亿元,增长 22.2%;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增加值 91.9 亿元,增长 8.7%。以上优势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 到 6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15.2 个百分点。 各种经济类型企业竞相发展。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218.39 亿元, 增长 18.1%;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 21.50 亿元,增长 14.3%;股份合作 企业完成增加值 8.65 亿元,增长 9.2%;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 3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