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内部因素 1.操作系统的脆弱性 2.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 3.协议安全的脆弱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脆弱性 5.人为因素
6.2.1 内部因素 1.操作系统的脆弱性 2.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 3.协议安全的脆弱性 4.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的脆弱性 5.人为因素
6.2.2各种外部威胁 1.物理威胁 2.网络威胁 (1)网络连接 (2)网络媒介 3.身份鉴别 4.病毒感染 5.系统漏洞
6.2.2 各种外部威胁 1.物理威胁 2.网络威胁 (1)网络连接 (2)网络媒介 3.身份鉴别 4.病毒感染 5.系统漏洞
病毒简介 病毒是一种暗中侵入计算机并且能够自主生存的可执行程序。 多数病毒程序都有如下共同的组成部分 复制部分、破坏性代码、用于进行条件判断以确定何时执行破 坏性代码。 (1)病毒的分类 文件病毒、引导病毒、混合型病毒、异形病毒、宏病毒 (2)病毒的传播方式 病毒一旦进入系统以后,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传播 1通过磁盘的关键区域:主要感染工作站 1通过可执行文件:主要感染服务器 (3)病毒的工作方式 变异、触发、破坏
病毒简介 病毒是一种暗中侵入计算机并且能够自主生存的可执行程序。 多数病毒程序都有如下共同的组成部分: 复制部分、破坏性代码、用于进行条件判断以确定何时执行破 坏性代码。 (1)病毒的分类 文件病毒、引导病毒、混合型病毒、异形病毒 、宏病毒 (2)病毒的传播方式 病毒一旦进入系统以后,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传播: l 通过磁盘的关键区域:主要感染工作站。 l 通过可执行文件:主要感染服务器。 (3)病毒的工作方式 变异 、触发 、破坏
病毒简介 (6)网络病毒的特点 传染方式多、传染速度快、清除难度大 破坏性强、激发形式多样、潜在性 (7)常见的网络病毒 电子邮件病毒、Java程序病毒 Activex病毒、网页病毒 (8)网络对病毒的敏感性 对文件病毒的敏感性、对引导病毒的敏 感性、对宏病毒的敏感性
病毒简介 (6)网络病毒的特点 传染方式多 、传染速度快 、清除难度大 、 破坏性强 、激发形式多样 、潜在性 (7)常见的网络病毒 电子邮件病毒 、Java程序病毒 、 ActiveX病毒 、网页病毒 (8)网络对病毒的敏感性 对文件病毒的敏感性 、对引导病毒的敏 感性 、对宏病毒的敏感性
病毒简介 (9)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第一,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对内部网与外界进行的数据交换进行有效的 控制和管理,同时坚决抵制盜版软件; 第二,以网为本,多层防御,有选择地加载 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网络防病毒产品 (10)防毒、杀毒软件的选择 选购防毒软件,需要注意的指标包括:扫描 速度、正确识别率、误报率、技术支持水平 升级的难易程度、可管理性和警示手段等
病毒简介 (9)网络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第一,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 对内部网与外界进行的数据交换进行有效的 控制和管理,同时坚决抵制盗版软件; 第二,以网为本,多层防御,有选择地加载 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网络防病毒产品。 (10)防毒、杀毒软件的选择 选购防毒软件,需要注意的指标包括:扫描 速度、正确识别率、误报率、技术支持水平、 升级的难易程度、可管理性和警示手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