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 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 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 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 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蕌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 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 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 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 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 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 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 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 美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 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 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 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 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 文采,奇幻的情思。(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6)简洁。 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5、诗歌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作者要通过意象来表达自 己的内心感情。指导学生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 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 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等意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 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 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 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鸟象征自由等等。另外,还须明 白我们传统的审美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 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诸如此类的符合我国传统的审 美特点
6、表现手法蕌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 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 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 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 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 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蕌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文学是时代的风雨表。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风。了解作者的人生遭遇 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 习俗,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中描述的 空白,是理解和鉴赏作品的基础。如学习屈原的《离骚》,首先要了 解屈原的其人其事。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颇 得怀王信任,在战国七雄纷争割据的局面下,他希望楚国能完成统 中国的大业。为此他主张联齐抗秦、举贤授能和革新政治以求振兴楚
6、表现手法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 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 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等的分别。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 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等。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其他写作技巧包括: 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 倒置等。学生对这些手法都应了解,以便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7、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三、要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文学是时代的风雨表。一个时代有 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风。了解作者的人生遭遇, 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的时代氛围,地理环境和社会 习俗,从而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运用想象,填补诗中描述的 空白,是理解和鉴赏作品的基础。如学习屈原的《离骚》,首先要了 解屈原的其人其事。他出身于楚国的贵族,受过很好的文化教养,颇 得怀王信任,在战国七雄纷争割据的局面下,他希望楚国能完成统一 中国的大业。为此他主张联齐抗秦、举贤授能和革新政治以求振兴楚
国,但却受到楚国内部亲秦的旧贵族集团的诽谤和迫害,被怀王贬逐 和流放,直到秦兵入境,国家将亡,他悲愤投汨罗江自沉。可见他的 一生是在长期忧伤和放逐中度过的。在这基础上阅读《离骚》,就明 了他自述身世、志向和遭受奸佞打击的用意了,对他虽受谗人的陷害 但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志向的理解也有了张本。 四、要能理解并解释课文中的诗句。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精练、浓 缩,富有跳跃性。要结合上下语境准确把握词义、句意。如“羁鸟恋 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理解这两句诗时, 要做到能懂得“羁鸟”“旧林”“池鱼”“故渊”的意思;要懂得“故” 与“旧”是互文;要懂得这两句诗承前叙述诗人误入官场“尘网”, 就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故渊”, 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表达他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要懂得诗人以 “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 后文的“樊笼”伏笔。 五、要善抓“题眼”“诗眼”。“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诗 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抓住了“题眼”“诗 眼”,就是找到了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钥匙。如《离骚》中的“伏清白 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一句反映了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亦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现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 节操。“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反映他洁身自好、自我 完善的思想。赏读这些语句,就能更好的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旨意
国,但却受到楚国内部亲秦的旧贵族集团的诽谤和迫害,被怀王贬逐 和流放,直到秦兵入境,国家将亡,他悲愤投汨罗江自沉。可见他的 一生是在长期忧伤和放逐中度过的。在这基础上阅读《离骚》,就明 了他自述身世、志向和遭受奸佞打击的用意了,对他虽受谗人的陷害 但追求“美政”九死不悔的志向的理解也有了张本。 四、要能理解并解释课文中的诗句。诗歌语言的特点是精练、浓 缩,富有跳跃性。要结合上下语境准确把握词义、句意。如“羁鸟恋 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在理解这两句诗时, 要做到能懂得“羁鸟”“旧林”“池鱼”“故渊”的意思;要懂得“故” 与“旧”是互文;要懂得这两句诗承前叙述诗人误入官场“尘网”, 就如“羁鸟”、“池鱼”得不到自由,于是思恋“旧林”、“故渊”, 渴望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表达他急切思归田园的心情;要懂得诗人以 “羁鸟”“池鱼”作比,贴切形象,既与前面的“尘网”呼应,又为 后文的“樊笼”伏笔。 五、要善抓“题眼”“诗眼”。“题眼”就是一首诗的题旨。“诗 眼”就是一首诗中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抓住了“题眼”“诗 眼”,就是找到了理解和鉴赏诗歌的钥匙。如《离骚》中的“伏清白 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一句反映了屈原刚正不阿,一身正气。“亦 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现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 节操。“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反映他洁身自好、自我 完善的思想。赏读这些语句,就能更好的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旨意
六、要合理补充形象。诗歌具有概括性,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必 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 富的形象美感。但这种补充不要抛开作品的形象而随心所欲,要以作 品所提供的的艺术形象为基础作合理的想象。比如在赏析《白马篇》 时,既必须理解诗人运用铺叙的手法,描写少年勇猛轻捷的英雄形象。 更必须展开想象的羽翼,通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想象这位 游侠少年精彩的射技。“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想象身手敏捷的 动作画面。 七.要体物入情,能动地思索作品的思想意义。鉴赏诗歌,必须 真正进入作品的社会场景中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赏析《孔雀东南飞》中的 人物形象时,就应当从刘兰芝与焦母、阿兄之间的矛盾冲突中领会作 者的思想倾向,从兰芝与仲卿的情感世界中去体察人物心理变化和思 想冲突的轨迹。反之,缺乏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切体验,是很难在把 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础上,体会出丰富的意蕴的。 八.要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 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 界。体会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 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鉴赏时要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结 合方式即即景述怀、直述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从中体会作 者的思想,把握诗的主旨。比如《秦风·无衣》中通过写“同袍”“同
六、要合理补充形象。诗歌具有概括性,读者在鉴赏过程中,必 须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 富的形象美感。但这种补充不要抛开作品的形象而随心所欲,要以作 品所提供的的艺术形象为基础作合理的想象。比如在赏析《白马篇》 时,既必须理解诗人运用铺叙的手法,描写少年勇猛轻捷的英雄形象。 更必须展开想象的羽翼,通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想象这位 游侠少年精彩的射技。“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想象身手敏捷的 动作画面。 七.要体物入情,能动地思索作品的思想意义。鉴赏诗歌,必须 真正进入作品的社会场景中去,同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感情。如在赏析《孔雀东南飞》中的 人物形象时,就应当从刘兰芝与焦母、阿兄之间的矛盾冲突中领会作 者的思想倾向,从兰芝与仲卿的情感世界中去体察人物心理变化和思 想冲突的轨迹。反之,缺乏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真切体验,是很难在把 握人物思想性格的基础上,体会出丰富的意蕴的。 八.要准确理解诗歌的意境。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 的。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 界。体会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此时”、“此 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鉴赏时要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结 合方式即即景述怀、直述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从中体会作 者的思想,把握诗的主旨。比如《秦风·无衣》中通过写“同袍”“同
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写“修我戈 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在重章 复唱中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 绪,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九.要能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 上体会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客观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诗中比、 兴手法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比的角度来说,要明了明喻、暗喻、 借喻、博喻四种形式及作用。如《离骚》中屈原“依诗制骚,讽兼比 兴”,他以鸾凤、香草比拟忠贞,以恶兽、臭物比拟奸佞,以饮食芳 洁比拟品质高尚,以车马迷途比拟惆怅失意。从兴的角度来说,兴主 要分为两种:一是触物起兴,如《氓》的三、四章,用自然现象来对 照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 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二 是托物起兴,如《孔雀东南飞》开头两句。以孔雀失偶起兴,增加了 诗歌的悲剧气氛 总之,我们鉴赏古典诗词要注意以下切入点: 第一就是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 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 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 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
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写“修我戈 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表现战士齐心备战的情景。在重章 复唱中表达了作品的主旨: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 绪,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九.要能体会诗歌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 上体会比兴等艺术手法的艺术效果。客观是多种多样的,因而诗中比、 兴手法的应用也是多种多样的。从比的角度来说,要明了明喻、暗喻、 借喻、博喻四种形式及作用。如《离骚》中屈原“依诗制骚,讽兼比 兴”,他以鸾凤、香草比拟忠贞,以恶兽、臭物比拟奸佞,以饮食芳 洁比拟品质高尚,以车马迷途比拟惆怅失意。从兴的角度来说,兴主 要分为两种:一是触物起兴,如《氓》的三、四章,用自然现象来对 照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 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二 是托物起兴,如《孔雀东南飞》开头两句。以孔雀失偶起兴,增加了 诗歌的悲剧气氛。 总之,我们鉴赏古典诗词要注意以下切入点: 第一就是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 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 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 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