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人才倍美方案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三)集中实践课程 集中实践课程均为必修课,共14门,计35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周数 开课学期 授课单位 Course Cod rse Nam Semester Teaching School 33A01010 20 2 武装部(组织) 34A01701 Innovation Practice 20 校闭委与堂院共同认定 04A00020 10 1 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测绘与工程图学训练 04A05071 Mapping and Drawing 2 机械工程学院 35A00100 金工实习 4.0 4 机械工程学院 电子实 king Practice 35A00300 1.0 1 机城工程学院 tronic Practice 04A02020 10 机城工程学院 深课程设计 03A04600 for Electroni 10 机械工程学院 04A02052 2.5 5 机械工程学院 04A01120 o 6 机械工程学院 04A03140 ical Man ring Course 25 6 机械工程学院 04A00060 20 7 机械工程学院 Production practice 04A00080 20 4 8 机械工程学院 04A00092 11.0 8 机械工程学院 35 37 专业负责人:李国平 教学院长:付秀丽
(三)集中实践课程 集中实践课程均为必修课,共 14 门,计 35 学分。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学分 Course Credits 周数 Weeks 开课学期 Semester 授课单位 Teaching School 33A01010 军事理论与训练 Military theory and training 2.0 2 1 武装部(组织) 34A01701 创新实践 Innovation Practice 2.0 2 7 校团委与学院共同认定 04A00020 认识实习 Freshman Practice 1.0 1 2 机械工程学院 04A05071 工程测绘与工程图学训练 Engineering Mapping and Drawing Practice 2.0 2 2 机械工程学院 35A00100 金工实习 Metalworking Practice 4.0 4 3 机械工程学院 35A00300 电子实习 Electronic Practice 1.0 1 3 机械工程学院 04A0202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Practicing Design for Mechanical Principles 1.0 1 4 机械工程学院 03A04600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Practicing Design for Electronic Technology 1.0 1 4 机械工程学院 04A0205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Course Design for Mechanical Design 2.5 2.5 5 机械工程学院 04A01120 机电工程实践 Practice of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ngineering 1.0 1 6 机械工程学院 04A03140 机械制造综合课程设计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Course Design 2.5 2.5 6 机械工程学院 04A00060 生产实习 Production practice 2.0 2 7 机械工程学院 04A00080 毕业实习 Graduate Practice 2.0 4 8 机械工程学院 04A00092 毕业论文(设计)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11.0 11 8 机械工程学院 合计 Total 35 37 专业负责人:李国平 教学院长:付秀丽
本甜专业人才倍美方案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专业代码:080201) 一、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专业(Mechanical Engineering(Excellent engineer)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 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 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济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依托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始 建于1948年建校时最早设置的专业之 一机械科,1987年开始本科招生,历经机械科、建材机械设计 机城工程及自动化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013年,按照教有部修订颜发的《普通高等 学校木科专业目录(2012年)》,专业名称又由“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变更为“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济南大学品牌专业(2007年)、山东省特色专业(2007年)和国家级特色专 业(2010年),是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和合”理念指导下的机电工程类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年)的承担单位,设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有培养计划和中外合作办学项 目”, 也是 东省应 用型特色名校济南大学的重点建设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是2011年教有部的本科教学计划项目,旨在培养机械工程领域内 的卓越工程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培养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 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专业素养,良好的安全、经济和环保意识,社会责任 感强、工程职业道德高、国际视野开阁,满足机械工程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能 熟练应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及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胜任机械工程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的设计、 制造、管理、研发等工作。 预期毕业5年左右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先进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 培养目标2: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管理、研发等工作,熟悉本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政策 法规,充分考虑工程技术方案对安全、健康、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培养目标3:通过口头、书面和图形形式进行交流,有效组织、协调和沟通,在工程项目管理、跨职 能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 培养目标4:持续学习,自我提高,保持技术趋势,拓展国际视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培养目标5: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所涉及的设计、制 造、控制及生产运行等复杂问题。 2问题分析:掌握现代文献检索及资料查询技术,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理,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建模和分析求解,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备对机械工程领域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各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 的初步能力, 具有 定的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并能够在解决方案中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 (专业代码:080201) 一、专业简介 机械工程专业(Mechanical Engineering(Excellent engineer))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 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 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济南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依托济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始 建于 1948 年建校时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机械科,1987 年开始本科招生,历经机械科、建材机械设计、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013 年,按照教育部修订颁发的《普通高等 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专业名称又由“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变更为“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先后被评为济南大学品牌专业(2007 年)、山东省特色专业(2007 年)和国家级特色专 业(2010 年), 是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合”理念指导下的机电工程类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2 年)的承担单位,设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中外合作办学项 目”,也是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济南大学的重点建设专业。 机械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是 2011 年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计划项目,旨在培养机械工程领域内 的卓越工程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主要培养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 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专业素养,良好的安全、经济和环保意识,社会责任 感强、工程职业道德高、国际视野开阔,满足机械工程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能 熟练应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控制及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胜任机械工程及其相关交叉领域的设计、 制造、管理、研发等工作。 预期毕业 5 年左右达到以下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1: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先进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 培养目标 2:从事机械工程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管理、研发等工作,熟悉本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政策 法规,充分考虑工程技术方案对安全、健康、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培养目标 3:通过口头、书面和图形形式进行交流,有效组织、协调和沟通,在工程项目管理、跨职 能团队工作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 培养目标 4:持续学习,自我提高,保持技术趋势,拓展国际视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培养目标 5:展现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毕业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所涉及的设计、制 造、控制及生产运行等复杂问题。 2.问题分析:掌握现代文献检索及资料查询技术,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理,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建模和分析求解,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备对机械工程领域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 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并能够在解决方案中充分考虑社会、健康、安 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本科专业人才培美方亲 UNDERGRADUATE 4.研究:能够针对特定的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 验研究、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设计开发、仿真分析及性能测试等特定需求,开发、选 择与使用恰当 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使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知识,能够基于工程相关 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 责任。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影响。 8职业规范:爱国守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技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 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 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藏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 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机械工程领域产品开发、工艺装备及生产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原理及经济 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加以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上)、机械制图(下)、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别量、机械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由工学、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设计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实践、认识实习、工程测绘与工程图学训练、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机械工程 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学课程设计、生产实 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4.研究:能够针对特定的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 验研究、进行数据处理、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中的设计开发、仿真分析及性能测试等特定需求,开发、选 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使用范围。 6.工程与社会: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方面知识,能够基于工程相关 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上述因素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 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影响。 8.职业规范:爱国守法,具有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技术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 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应的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 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 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机械工程领域产品开发、工艺装备及生产运行维护等方面的管理原理及经济 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加以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 1. 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2. 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上)、机械制图(下)、工程力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电工学、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械设计学、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3.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理论与训练、创新实践、认识实习、工程测绘与工程图学训练、金工实习、电子实习、机械工程 材料与成型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工程测试与控制技术 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学课程设计、生产实 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本甜专业人才倍美方案 JNDERGRADUATE CATALOGUE 4.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附表1: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学分基本要求与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属性 学时数(个)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必修课程 788 34.5 20.9 通识教有课科 通识选修课程 160 10(核心课程>4,普通课程≥6 6.1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1190 43.0 专业教有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选修 152 9.5 5.8 集中实践课程(必修) 42周 40 242 合计 2290+42周 165 100 附表2:实践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型 学时数(个)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独立实验实践课 32 1 0.6 非独立课内实验/实践课 522 16 97 上机 40 1 0.6 集中实践环节 42周 40 242 合计 594+42周 35.1 5.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 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要求 课程名称 序号 4 10 11 1 思想道德修养与 现代史 3 毛泽东思想和中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5 形势与政策 6 大学英语(1-4) 大学体育 C语言程序设计
4. 各环节学时学分比例 附表 1:毕业总学分及学时学分基本要求与分配表 课程类别 课程属性 学时数(个)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788 34.5 20.9 通识选修课程 160 10(核心课程≥4,普通课程≥6) 6.1 专业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1190 71 43.0 专业拓展课程(选修) 152 9.5 5.8 集中实践课程(必修) 42 周 40 24.2 合计 2290+42 周 165 100 附表 2:实践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类型 学时数(个) 学分数(个) 占总学分比例(%) 独立实验/实践课 32 1 0.6 非独立课内实验/实践课 522 16 9.7 上机 40 1 0.6 集中实践环节 42 周 40 24.2 合计 594+42 周 58 35.1 5. 课程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要求 1 要求 2 要求 3 要求 4 要求 5 要求 6 要求 7 要求 8 要求 9 要求 10 要求 11 要求 12 1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 √ √ √ √ 2 中国近现代史纲 要 √ √ √ 3 毛泽东思想和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 √ √ 4 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概论 √ √ 5 形势与政策 √ √ √ √ 6 大学英语(1-4) √ √ 7 大学体育 √ √ 8 C 语言程序设计 √ √ √
本科专业人才培美方案 UNDERGRADUATE CATALOGUE 课程 要求要求要求 要求 要求要求 要求 要求 要求 要求 要求 课程名称 序号 1 2 3 4 11 9 大学写作 10 北生指导与 11 高等数学(一、 性代数与空间 解折几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A 14 大学物理B1、四 15 机械制图(上 16 专业导论 17 工程化学 工程力学 19 大学物理实验B 20 电工学B 21 机械原理与机械 22 机械工程材料与 成型技术 23 计算方法 24 机械工程测试与 控制技术 25 液压与气压传动 26 企业管理与价值 27 互换性与技术测 √√ 27 体力学与传热 29 单片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30 机械设计学 31 文献检索 32 机械制造技术基 3 指定选修课 34 专业任选课
课程序号 课程名称 要求1 要求2 要求3 要求4 要求5 要求6 要求7 要求8 要求9 要求10 要求11 要求12 9 大学写作 √ √ √ 10 职业生涯指导与 创业基础 √ √ √ √ √ 11 高等数学(一、 二) √ √ 12 线性代数与空间 解析几何 √ √ √ 13 概率论与数理统 计 A √ √ 14 大学物理 B(I、II) √ √ 15 机械制图(上、 下) √ √ √ √ √ 16 专业导论 √ √ √ 17 工程化学 √ √ √ 18 工程力学 √ √ √ 19 大学物理实验 B √ √ 20 电工学 B √ √ 21 机械原理与机械 设计 √ √ √ √ 22 机械工程材料与 成型技术 √ √ √ 23 计算方法 √ √ √ 24 机械工程测试与 控制技术 √ √ √ 25 液压与气压传动 √ √ 26 企业管理与价值 工程 √ √ √ 27 互换性与技术测 量 √ √ √ 27 流体力学与传热 学基础 √ 29 单片机原理与接 口技术 √ 30 机械设计学 √ √ √ √ 31 文献检索 √ √ √ 32 机械制造技术基 础 √ √ 33 指定选修课 √ √ √ √ 34 专业任选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