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灌溉渠系布置必须和排水系统布 置相结合。 尽量利用原有的水系。 尽量避免沟、渠交叉,减少交又建筑物 7、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渠道布置考虑道路、林带、居民点位置,减少折还 费用
• 6、灌溉渠系布置必须和排水系统布 置相结合。 – 尽量利用原有的水系。 – 尽量避免沟、渠交叉,减少交叉建筑物。 • 7、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 渠道布置考虑道路、林带、居民点位置,减少拆迁 费用
干支渠规划布置 1.山区、丘陵区 干渠多大致沿等高线布置,处于较高位置; 并非严格平行等高线 支渠大体和等高线垂直 山丘区渠道可用“长藤结瓜”式布置。 多水源,充分利用蓄水能力(小塘坝)和当地径 流 提高灌溉工程的利用效率 提前补水到沟塘,可减少泵站规模(淳东灌区) 多水源供水,减少渠道规模
三、干支渠规划布置 • 1.山区、丘陵区 • 干渠多大致沿等高线布置,处于较高位置; – 并非严格平行等高线 • 支渠大体和等高线垂直 • 山丘区渠道可采用“长藤结瓜”式布置。 – 多水源,充分利用蓄水能力(小塘坝)和当地径 流。 – 提高灌溉工程的利用效率。 • 提前补水到沟塘,可减少泵站规模(淳东灌区) • 多水源供水,减少渠道规模
2、平原区干支渠布置 干渠多大致沿等高线布置,处于较高位置; 并非严格平行等高线 支渠大体和等高线垂直
2、平原区干支渠布置 • 干渠多大致沿等高线布置,处于较高位置; – 并非严格平行等高线 • 支渠大体和等高线垂直
圩区 圩区特点: 地势低洼,在最高洪水位和最低于洪水位之间; 排水是主要问题 般中间低,四周高。 干、支渠布置 干渠多沿圩堤布置 灌溉系统级别较少
3、圩区 • 圩区特点: – 地势低洼,在最高洪水位和最低于洪水位之间; – 排水是主要问题 – 一般中间低,四周高。 • 干、支渠布置 – 干渠多沿圩堤布置 – 灌溉系统级别较少
四、斗渠和农渠规划 斗农渠渠规划要求 适于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便于配水 有利于灌水和耕作措施地配合 土地平整工程量小 斗渠布置 长度3-5Km, 控制面积3000~5000亩
四、斗渠和农渠规划 • 斗农渠渠规划要求 – 适于管理和机械耕作要求 – 便于配水 – 有利于灌水和耕作措施地配合 – 土地平整工程量小 • 斗渠布置 – 长度3-5Km, – 控制面积3000~50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