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粤毛子代枝大 计算机的发展-电子计算机 XIDIAN UNIVERSITY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1946年2月14日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第二台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多用途计算机,无CPU概念 ·长30.48米,宽6米,高2.4米,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 30个操作台,重达30英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 美元 ·起源军事用途 ·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每秒400次乘法运算(20min→ 30s) ·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 博克斯(约翰·冯诺依曼)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 计算机的发展-电子计算机 •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 1946 年 2 月14日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 第二台电子计算机,第一台多用途计算机, 无CPU概念 • 长30.48米,宽 6米,高2.4米,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 30个操作台,重达30英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 万 美元 • 起源军事用途 • 每秒能进行5000次加法运算, 每秒400次乘法运算(20min 30s) • 埃克特、莫克利、戈尔斯坦、 博克斯(约翰ꞏ冯ꞏ诺依曼)
历些毛子种枝大 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计算机 XIDIAN UNIVERSITY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数字机(1958一1964年) ·电子管元件:运行时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 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 ·晶体管元件: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 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 优点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
•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 电子管元件:运行时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 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 • 晶体管元件: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 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 优点 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计算机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
历安毛子种枝大学 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计算机 XIDIAN UNIVERSITY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数字机(1958一1964年) ·1954年,贝尔实验室,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使用了800 个晶体管TRADIC ·1958年,IBM公司,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 RCA501型 RCA 501 DATA ROCESSING 8Y8T黑M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minghao@xidian.edu.cn
•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 1954年,贝尔实验室,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使用了800 个晶体管TRADIC • 1958年,IBM公司,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 RCA501型 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计算机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
历要毛子种枝大学 计算机的发展-集成电路数字机 XIDIAN UNIVERSITY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一1970年) ·硬件: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 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速度更快(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可靠性显 著提高、价格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 和标准化等 ·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
•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 硬件: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 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 软件:分时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 特点:速度更快(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可靠性显 著提高、价格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 和标准化等 • 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计算机的发展-集成电路数字机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
历粤毛子代枝大学 微型计算机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XIDIAN UNIVERSITY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今) ·硬件: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 VLSI。 ·软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 言等。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 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 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 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 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 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 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
•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今) • 硬件: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 VLSI)。 • 软件: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 言等。 • 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开创了微型 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 制逐步走向家庭。 • 由于集成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 片可容纳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 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 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 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 微型计算机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 绪论 董明皓 dminghao@xidian.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