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念 常用的有:温度T、容积∨、压力p、焓H、熵、内能U 特点:数值大小仅取决于给定的状态;参数变化量仅取决于初、终状态。 基本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中比容、压力、温度是可以由仪表直接测量得到的参数,称作基本状态参数。 1.比容(V,单位m3kg):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体积 显然,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 2压力(p,单位Pa):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根据分子运动论,气体的压力 是分子运动撞击在单位面积上呈现的平均作用力。 工程上常用的单位:兆帕(1Mpa=106Pa);巴(1bar=105Pa) 标准大气压(1atm=101325Pa)。 3温度:描述系统冷、热状况的状态参数,标志物体内部分子无序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 的高低通常用温标来表示,常用的温标有 (1)热力学绝对温标(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 开尔文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引入的与测温物质性质无关的温标。它可作 为标准温标,一切经验温标均可以用此温标来校正。它的符号为T,单位为K(称“开尔文”)。 (2)摄氏温标: 符号为t、单位C。1960年国际计量会议把水的三相点定为27316K,001℃。和热力 学温标的关系为 t(C)=T(K)-273.15 另外常用的温标还有华氏温标和朗肯温标。 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常用的有:温度T、容积V、压力p、焓H、熵、内能U。 特点:数值大小仅取决于给定的状态;参数变化量仅取决于初、终状态。 二、基本状态参数 状态参数中比容、压力、温度是可以由仪表直接测量得到的参数,称作基本状态参数。 1.比容(v,单位m3/kg):单位质量工质所占有的体积。` 显然,比容和密度之间互为倒数。 2.压力(p,单位Pa):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根据分子运动论,气体的压力 是分子运动撞击在单位面积上呈现的平均作用力。 工程上常用的单位:兆帕(1Mpa=106Pa);巴(1bar=105 Pa); 标准大气压(1atm=101325Pa)。 3.温度:描述系统冷、热状况的状态参数,标志物体内部分子无序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 的高低通常用温标来表示,常用的温标有: (1)热力学绝对温标(热力学温度或绝对温度): 开尔文在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引入的与测温物质性质无关的温标。它可作 为标准温标,一切经验温标均可以用此温标来校正。它的符号为T,单位为K(称“开尔文”)。 (2)摄氏温标: 符号为t、单位℃。1960年国际计量会议把水的三相点定为273.16K,0.01℃。和热力 学温标的关系为: t(℃)=T(K)-273.15 另外常用的温标还有华氏温标和朗肯温标。 热平衡定律(热力学第零定律):分别与第三个系统处于热平
第一章基本概念 衡(相互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两个系统,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 统温度必然具有相同的温度 三、平衡状态 实验表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无论它的初始状态如何,经过充分长时间后,它必将 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系统的宏观 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 1定义:没有外界作用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2实现条件:一切不平衡势差全部消失 对于一个状态可以自由变化的热力系,如果系统内以及系统与外界的一切不平衡势差均不存 在,则热力系一切可见的宏观变化将停止,这时热力系处于平衡状态 3特点: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 第三节热力过程、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 热力过程:热力系由一状态向另一状态变化时所经历全部状态的总和。 准平衡过程 1定义:在热力过程中,不平衡势差无限小,热力学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 态的热力过程 2实现条件:推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 3特点:由于热力系经历的过程中每一状态均可称为平衡态,因而准平衡过程可在状态参数坐 标图中用连续曲线表示,称过程曲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衡(相互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两个系统,它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处于热平衡状态的系 统温度必然具有相同的温度。 三、平衡状态 实验表明,一个不受外界影响的系统,无论它的初始状态如何,经过充分长时间后,它必将 达到这样一种状态,系统的宏观 性质不随时间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 1.定义:没有外界作用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状态。 2.实现条件:一切不平衡势差全部消失。 对于一个状态可以自由变化的热力系,如果系统内以及系统与外界的一切不平衡势差均不存 在,则热力系一切可见的宏观变化将停止,这时热力系处于平衡状态。 3.特点: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 第三节热力过程、准平衡过程与可逆过程 热力过程:热力系由一状态向另一状态变化时所经历全部状态的总和。 一、准平衡过程 1.定义:在热力过程中,不平衡势差无限小,热力学所经历的一系列状态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 态的热力过程。 2.实现条件:推动过程进行的势差无限小。 3.特点:由于热力系经历的过程中每一状态均可称为平衡态,因而准平衡过程可在状态参数坐 标图中用连续曲线表示,称过程曲
第一章基本概念 线;准平衡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是实际过程进行得足够缓慢的极限情况,一切实际过程只能 接近于准平衡过程,在工程实际设备中进行的过程常常可作为准平衡过程 二、可逆过程 1定义:系统经历一个过程之后,如果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 不留下任何痕迹。 可逆过程与准平衡过程从定义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过程逆行,“没有遗留下任何变化”,例如功 热、状态等变化。 2实现条件:推动过程的势差无限小,而且不存在任何耗散现象。无耗散效应的准平衡过程就是可逆 过程。 所谓耗散指固体或液体的磨擦、电阻、非弹性形变、磁滞等现象起的效应,使能量耗散了,变为 热 可逆过程是热力学的抽象,实际过程是无法实现的,但人们可以无限的接近它。研究可逆过程的 目的,在于抓主要矛盾,反映本质。把可逆过程作为实际过程中能量转化效果的比较标准。在实际 热力学计算中,通常是把某一实际过程理想化为可逆过程计算,然后引入必要的经验修正。 第四节功与热量 可逆过程的功 用符号W表示,单位J或kJ。单位物质所做的体积变化功用W表示,单位JKg或kJ/Kg。 1定义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线;准平衡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是实际过程进行得足够缓慢的极限情况,一切实际过程只能 接近于准平衡过程,在工程实际设备中进行的过程常常可作为准平衡过程。 二、可逆过程 1.定义:系统经历一个过程之后,如果沿原来路径逆向进行,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 不留下任何痕迹。 可逆过程与准平衡过程从定义上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过程逆行,“没有遗留下任何变化”,例如功、 热、状态等变化。 2.实现条件:推动过程的势差无限小,而且不存在任何耗散现象。无耗散效应的准平衡过程就是可逆 过程。 所谓耗散指固体或液体的磨擦、电阻、非弹性形变、磁滞等现象起的效应,使能量耗散了,变为 热。 可逆过程是热力学的抽象,实际过程是无法实现的,但人们可以无限的接近它。研究可逆过程的 目的,在于抓主要矛盾,反映本质。把可逆过程作为实际过程中能量转化效果的比较标准。在实际 热力学计算中,通常是把某一实际过程理想化为可逆过程计算,然后引入必要的经验修正。 第四节功与热量 一、可逆过程的功 用符号W表示,单位J或kJ。单位物质所做的体积变化功用w表示,单位J/kg或kJ/kg。 1.定义
第一章基本概念 功:在力学中,功被定义为物体所受的力与该力方向上产生的位移的乘积;在热力学中,功是系 统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当系统作功时,其对外界的作用可用在外界举起重物的单一效 果来代替。 体积变化功:可压缩系统通过体积的变化(膨胀或压缩)来和外界交换的功量。 规定:系统对外界做功,功量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功量为负。 功是传递过程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是伴随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是系统所含有的能量, 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个系统具有多少功 2.功的计算 单位工质: 可逆过程的比容变化功w的大小可以在p√图上用过程曲线下面的面积表示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功:在力学中,功被定义为物体所受的力与该力方向上产生的位移的乘积;在热力学中,功是系 统与外界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当系统作功时,其对外界的作用可用在外界举起重物的单一效 果来代替。 体积变化功:可压缩系统通过体积的变化(膨胀或压缩)来和外界交换的功量。 规定:系统对外界做功,功量为正;外界对系统做功,功量为负。 功是传递过程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是伴随着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不是系统所含有的能量, 所以我们不能说一个系统具有多少功。 2.功的计算 = 2 1 W pdV 单位工质: = 2 1 w pdv 可逆过程的比容变化功w的大小可以在p-v图上用过程曲线下面的面积表示
第一章基本概念 图111膨胀功 可逆过程的热 1.定义: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J或k。单位物质所做的 体积变化功用q表示,单位J/kg或kJ/kg。 规定:系统吸收热量,热量为正;系统放出热量,热量为负 返回
第一章 基本概念 返回 二、可逆过程的热 1.定义:系统与外界之间依靠温差传递的能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J或kJ。单位物质所做的 体积变化功用q表示,单位J/kg或kJ/kg。 规定:系统吸收热量,热量为正 ;系统放出热量,热量为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