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讣 第一节概述 弯曲: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按设计要求弯成一定的角度 和一定的曲率,形成所需形状零仕的冲压工序。 生活中的弯曲件 变方法:弯曲方法可分为在压力机上利用模具进行的压弯以 及在专用弯曲设备上进行的折弯、滚弯、拉弯等。 弯曲模:弯曲所使用的模具 用模具成形的弯曲件之一、之二 本章与第2章相比: 旌磅工艺计算难,模具动作复杂、结构设计规律性不强。 下页后《退出
第一节 概述 弯曲: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弯曲方法: 弯曲模: 本章与第2章相比: 准确工艺计算难,模具动作复杂、结构设计规律性不强。 将板料、型材、管材或棒料等按设计要求弯成一定的角度 和一定的曲率,形成所需形状零件的冲压工序。 弯曲所使用的模具。 弯曲方法可分为在压力机上利用模具进行的压弯以 及在专用弯曲设备上进行的折弯、滚弯、拉弯等。 生活中的弯曲件 用模具成形的弯曲件之一、之二
第三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讣 第二节弯曲变形分析 、弯曲变形过程 V形弯曲是最基本的弯曲变形。 1.弯曲变形时板材变形区受力情况分析 变形区主要在弯曲件的圆角部分,板料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2.弯曲变形过程 自由弯曲 校正弯曲 弹性弯曲 塑性弯曲 弯曲效果:表现为弯曲半径和弯曲中心角的变化(减小)。 下页后《退出
第二节 弯曲变形分析 V形弯曲是最基本的弯曲变形。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一、弯曲变形过程 1.弯曲变形时板材变形区受力情况分析 变形区主要在弯曲件的圆角部分,板料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2.弯曲变形过程 自由弯曲 校正弯曲 弹性弯曲 塑性弯曲 弯曲效果:表现为弯曲半径和弯曲中心角的变化(减小)
第三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讣 第二节弯曲变形分析 二、塑性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 窄板(B/t<3):内区宽度增加,外区宽度减小, 原矩形截面变成了扇形 宽板(B/t>3):横截面几乎不变,仍为矩形 内区 中性层 外区 弯曲后坐标网格变化 下页后《退出
第二节 弯曲变形分析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二、塑性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 窄板(B/t<3): 弯曲后坐标网格变化。 宽板(B/t>3): 内区宽度增加,外区宽度减小, 原矩形截面变成了扇形 横截面几乎不变,仍为矩形 内区 中性层 外区
第三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讣 第二节弯曲变形分析 二、塑性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续) 长度方向01:内区受压,外区受拉)两 窄板厚度方向2内外均受压应力 (B/t<3)宽度方向o:内外侧压力均为零」力 应力状态 宽板 长度方向o1:内区受压,外区受拉 厚度方向o2:内外均受压应力 (B/t>3) 宽度方向o:内区受压,外区受拉)力 页页后退退
第二节 弯曲变形分析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二、塑性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续) 应力状态 宽板 (B/t>3) 窄板 (B/t<3) 长度方向σ1:内区受压,外区受拉 厚度方向σ2:内外均受压应力 宽度方向σ3:内外侧压力均为零 长度方向σ1:内区受压,外区受拉 厚度方向σ2:内外均受压应力 宽度方向σ3:内区受压,外区受拉 两 向 应 力 三 向 应 力
第三章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讣 第二节弯曲变形分析 二、塑性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续) 长度方向ε1:内区压应变,外区拉应变 窄板 (B/t<3 厚度方向2:内区拉应变,外区压应变应 应变状态 宽度方向e3:内区拉应变,外区压应变变 长度方向ε1:内区压应变,外区拉应变 宽板 两 (B/t>3 厚度方向e2:内区拉应变,外区压应变 £: 宽度方向e3:内外区近似为零 变 下页后《退出
第二节 弯曲变形分析 第三章 弯曲工艺与弯曲模设计 二、塑性弯曲变形区的应力、应变(续) 应变状态 宽板 (B/t>3) 窄板 (B/t<3) 长度方向ε1:内区压应变,外区拉应变 厚度方向ε2:内区拉应变,外区压应变 宽度方向ε3:内区拉应变,外区压应变 长度方向ε1:内区压应变,外区拉应变 厚度方向ε2:内区拉应变,外区压应变 宽度方向ε3:内外区近似为零 三 向 应 变 两 向 应 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