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求解α、P1、Po、n及负载阻抗的大小。0.580°e=arccos32121UcR,=截17.8α,(80°)icmmx2.50.472Ict218 2.5Ic,Ucl-?50.472=12.39WP, =22P,=IcoEc=αl,(80°) icmaxEc=0.2862.524=17.16WP.=P-P=17.16-12.39=4.77WP_ 12.390.722=P。17.16u, = U,coSo t3、符合要求的基极回路为3一12某高频功放工作在临界伏态,通角0=75o”,输出功率为30W,Ec=24V,所用高频功率管的Sc=1.67V,管子能安全工作。(1)计算此时的集电极效率和临界负载电阻(2)若负载电阻、电源电压不变,要使输出功率不变。而提高工作效率,问应如何凋整?(3)输入信号的频率提高一倍,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问功放的工作状态如何变化,功放的输出功率大约是多少?解3-12(1)因 Icr=α,icmax=α,Sc(E-Uc)解之得到111所icUeα,S.E.a.S.U?-aScEE222asCE2ySES8aSPEcU.=2V4a,Sc2a,Sc代入数后得到集极振福24°242.3060U.=12/144128.062V4α,(75°)1.670.4551.67=20.06V(取正)集极效率Uc_ 20.060.836Ec24V17因RRUe=20.0626.70Ryer=2P,230
1 2 3 4 5 6 A B C D 1 2 3 4 5 6 D C B A Titl e Size Nu mber R ev isio n B Dat e: 6 -Au g-2 00 5 Sheet o f File: D:\ Des ig n Exp lo rer 99 \M yDesi gn 2 .d d b Drawn B y: v + _ 2、求解 θ、P1、P0、η 及负载阻抗的大小。 3、符合要求的基极回路为 3-12 某高频功放工作在临界伏态,通角 θ=75o”,输出功率为 30 W,Ec=24 V,所用高 频功率管的 SC=1.67V,管子能安全工作。(1)计算此时的集电极效率和临界负载电阻; (2)若负载电阻、电源电压不变,要使输出功率不变。而提高工作效率,问应如何 凋整? (3)输入信号的频率提高一倍,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问功放的工作状态 如何变化,功放的输出功率大约是多少? 解 3-12 (1) 17 C1 C1 1 o 0 C0 C 1 cmax C C 0 1 1 0 I U 21 2.5 0.472 P 12.39W 2 2 P I E (80 ) i E 0.286 2.5 24 17.16W P P P 17.16 12.39 4.77W P 12.39 0.722 P 17.16 8 = = = = = α1 = = = − = − = η = = u U t b b = ω COS C1 1 Cmax 1 C C C 2 1 C1 C 1 C C C C 1 C C C 1 C C I i S (E U ) 1 1 1 1 P I U S (E U )U S E U S U 2 2 2 2 = α = α − = α − = α − α 因 所以= 2 2 1 C C 1 C C 1 C 1 C C 1 C 1 C 1 C 2 C o 1 C C 2 C 1 Lcr 2 2 C Lcr 1 S E ( S E ) 8 S P E E 2P U 2 S 2 4 S 24 24 2 30 60 U 12 144 12 8.06 2 4 (75 )1.67 0.455 1.67 20.06V( U 20.06 0.836 E 24 U P 2R U 20.06 R 6 2P 2 30 α − α = = α α = = = α = η = = = = 解之得到 代入数 后得到集 极 振幅 取正 ) 集 极效率 = 因 ,所以 .7Ω o C L o C1 1 cmax 0.5 arccos 80 3 U 21 21 R 17.8 I (80 ) i 2.5 0.472 θ = = = = 籛 α
(2)可增加负向偏值,但同时增大激励电压,保证Ici不变,但这样可使导通角减小,效率增加。(3)由于频率增加一倍,谐振回路失谐,集电极阻抗变小,电路由原来的临界状态进入欠压状态,输出幅度下降,故使输出功率和效率都下降。对于2の的频率,回路阻抗为:L1(r+ jo L)rc@C回路阻抗 Z,=1OL?r0.r+ jmo L-1+jQoC福糖。0L在00。Z. =1rcLrc在=n。ZLn =-1+jQn所以1ZLa=n1Zui1+ jQ(n - 1)1+ jQ积-n移Z,n2=Zul3QQ(n2 - 1)=2V1+ [Q(n° - 1)]}因此,输出功率下降到原来的2/3Q倍。回3—13试答下列问题:(1)利用功放进行振幅调制时,当调制的音频信号加在基极或集电极时、应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2)利用功放放大振幅调制信号时,应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3)利用功放放大等幅度的信号时,应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解3-13(1)利用功放进行振幅调制时,当调制的音频信号加在基极或集电极时、功放应选在过压状态。(2)利用功放放大振幅调制信号时,功放应选在欠压状态,并为乙类工作。18
(2)可增加负向偏值,但同时增大激励电压,保证 IC1不变,但这样可使导通角减小,效 率增加。 (3)由于频率增加一倍,谐振回路失谐,集电极阻抗变小,电路由原来的临界状态进入欠 压状态,输出幅度下降,故使输出功率和效率都下降。对于 2ω 的频率,回路阻抗为: 因此,输出功率下降到原来的 2/3Q 倍。 3 - 13 试 回 答 下 列 问 题 : (1) 利 用 功 放 进 行 振 幅 调 制 时 , 当 调 制 的 音 频 信 号 加 在 基 极 或 集 电 极 时 、 应 如 何 选 择 功 放 的 工 作 状 态 ? (2) 利 用 功 放 放 大 振 幅 调 制 信 号 时 , 应 如 何 选 择 功 放 的 工 作 状 态 ? 。 (3)利用功放放大等幅度的信号时,应如何选择功放的工作状态? 解 3-13 (1)利用功放进行振幅调制时,当调制的音频信号加在基极或集电极时、功放应选在过压状 态。 (2)利用功放放大振幅调制信号时,功放应选在欠压状态,并为乙类工作。 18 L L r 0 0 0 L1 0 Ln 1 L (r j L) C rC Z 1 r j L 1 jQ C L Z rC L rC n Z 1 1 jQ n n ω + ω ω = ω ω + ω − 琪 + − 琪 桫 ω 桫ω ω ω = ω = ω = ω = + − 琪桫 回路阻抗 在 , 在 , ? Ln 2 L1 Ln 2 2 2 n 2 L1 Z 1 n Z 1 jQ(n 1) 1 1 jQ n n Z n n 2 Z Q(n 1) 3Q 1 [Q(n 1)] = = = + − + − 琪桫 = + − − 所以
(3)利用功放放大等幅度的信号时,功放应选在过压状态,此时有较大的输出功率和效率。也可以选择在过压状态,此时输出电压幅度比较稳定。3一14当工作频率提高后,高频功放通常出现增益下降,最大输出功率和集电极效率降低,这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解3-14主要原因是1.放大器本身参数,如β、a随频率下降。2.电路失谐,集电极阻抗减小。3.少数载流子渡越时间效应。4.非线性电抗效应,如Cbc的影响。5.发射极引线电感的影响,对高频反馈加深。3一15如图所示,设晶体管工作在小信号A类状态,晶体管的输入阻抗为Z,交流电流放大倍数为hre/(1+j/f/fp),试求Le而引起的放大器输入阻抗Zi。并以此解释晶体管发射极引线电感的影响。3- 15解3-15h,h,Z,=Z+ j琪1+OLZ,ojLfS2421+j1+ jffj+@L,he+i=Z,+oLh班= Z,+得f?f格f1+摄1+號赫,裁f所f= Z,+ 2 L,hef, + Z元2 Lhef囍f可见,L。越大,输入阻抗越大,反馈越深,电流越小,反馈越深,输出功率和效率越低。3一16改正图示线路中的错误,不得改变馈电形式,重新画出正确的线路。C2Cs-E--T工c
(3) 利用功放放大等幅度的信号时,功放应选在过压状态,此时有较大的输出功率和效率。 也可以选择在过压状态,此时输出电压幅度比较稳定。 3-14 当工作频率提高后,高频功放通常出现增益下降,最大输出功率和集电极效率降低, 这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 解 3-14 主要原因是 1. 放大器本身参数,如 β、α 随频率下降。 2. 电路失谐,集电极阻抗减小。 3. 少数载流子渡越时间效应。 4. 非线性电抗效应,如 CbˊC 的影响。 5. 发射极引线电感的影响,对高频反馈加深。 3-15 如图所示,设晶体管工作在小信号 A 类状态,晶体管的输入阻抗为 Z,交流电流放 大倍数为 hfe/(1+j/f/fβ),试求 Le 而引起的放大器输入阻抗 Z`i。并以此解释晶体管发 射极引线电感的影响。 解 3-15 可见,Le越大,输入阻抗越大,反馈越深,电流越小,反馈越深,输出功率和效率越低。 3-16 改正图示线路中的错误,不得改变馈电形式,重新画出正确的线路。 19 fe fe i i e i e e fe i e fe i 2 2 2 f f 2 i e fe i e fe h h Z Z j 1 L Z j L f f 1 j 1 j f f f f j L h f f 1 Z L h Z j f f f 1 1 1 f f f f Z 2 L h f Z 2 L h f f β β β β β β β β β β β = + + ω 琪 琪 ω 桫 桫 + + + ω = + ω = + + 琪 桫 得 + + + 琪 琪 琪 桫 桫 桫 所 = + π + π 琪 桫 ? 3 15 −
题3-16图解3-16:人快心二品体#:3一17试画出一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要求(1)采用NPN型晶体管,发射极直接接地;(2集电极用并联馈电,与振荡回路抽头连接:(3)基极用串联馈电,自偏压,与前级互感耦合。解3-17:根据要求画出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如下C1HORb13188一高频功放以抽头并联回路作负载,振荡回路用可变电容调谐。工作频率f=5MHZ,调谐时电容C=200pF,回路有载品质因数Q=20,放大器要求的最佳负载阻抗RLr=5020
C2 E2 L2 1 2 3 4 5 6 A B C D 1 2 3 4 5 6 D C B A Title Size Nu mber R ev isio n B Date: 7 -Au g-2 00 5 Sheet o f File: D:\Des ig n Exp lo rer 99 \M yDesi gn 3 .d d b Drawn B y: Rb Cb v Cc C1 C Lc L Ec 题 3-16 图 解 3-16: 3—17 试画出一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实际线路。要求(1)采用 NPN 型晶体管,发射极直接接地; (2)集电极用并联馈电,与振荡回路抽头连接;(3)基极用串联馈电,自偏压,与前级 互感耦合。 解 3-17: 根据要求画出的高频功率放大器电路如下 3-18 一高频功放以抽头并联回路作负载,振荡回路用可变电容调谐。工作频率 f=5 MHZ, 调谐时电容 C=200 pF,回路有载品质因数 QL=20,放大器要求的最佳负载阻抗 RLr=50 20
Q,试计算回路电感L和接入系数P。解3-18:1由得2元VLC115.07 HL=10-12510-12(2 f,)°C4元/ll25200R.ro,CRero,CR.2nf.C因p=p2QQt120010-12502510%2“将已对两个L型网络,3-19如图(a)所示的D型网络:2丙端的匹配阻抗务别期10%R根据L型网络的计算公式,当给定Q2=Rp2/Xp2时,证明下列公式:Rp1X:Re (+ Qi)- 1Rp2R(+ Qi)-1 ]Rp2_1Q, +X=X.+X,:1+Q2Rp2并证明回路总品质因数Q=Q:十Q2。X.tL.Xa.RptCpR(a)(b)题3-19图解3-19首先将电路分解成两个L回路,如图(1)。然后利用并串转换,将Xe和Re的并联转换为R和Xs3的串联,得到图(2)。X龈据串并转换关系,得:- jXp2Rp2jXn2X-(Rp, + jXp2)RR,-jXXpXp2Rp2XRR-JAR+X.X(2)X讲乐p2nR因=RX02RpRp2Xp2Rl =-X2-R2X.3=p21+Q1R+ Xp2Rp+Xp1+Q;R.当=振路化3),振阻
1 2 3 4 5 6 A B C D 1 2 3 4 5 6 D C B A T itl e S iz e N u mbe r R ev i sio n B D at e: 7 -A u g-2 00 5 S he et o f F ile: D :\ D es ig n E xp lo re r 99 \M yD e si gn 3 .d d b D ra w n B y: Xp1 Xp2 Xs1 Xs1 Rp2 Xp1 Xs1 Xs1 Xs3 Rs Xp1 Xs1 Rs Xp1 Xp Rp (1) (2) (3) (4) Ω,试计算回路电感 L 和接入系数 P。 解 3-18: 3-19 如图(a)所示的 D 型网络,两端的匹配阻抗分别为 RP1、RP2。将它分为两个 L 型网络, 根据 L 型网络的计算公式,当给定 Q2=RP2/XP2时,证明下列公式: 并证明回路总品质因数 Q=Q1+Q2。 题 3-19 图 解 3-19 首先将电路分解成两个 L 回路,如图(1)。然后利用并串转换,将 Xp2和 Rp2的并联转换 为 Rs和 Xs3的串联,得到图(2)。 根据串并转换关系,得: 21 0 2 2 12 12 0 Lcr 0 Lcr 0 Lcr 0 L 2 L L 6 12 3 1 f = 2 LC 1 1 L 5.07 H (2 f ) C 4 25 10 200 10 R C R C R 2 f C Q , p p Q Q 50 2 5 10 200 10 50 10 2 0.125 20 − − − − π = = π π ω ω π = = = 磒 = = 磒 由得, 因所以, [ ] p1 p1 p1 2 2 p2 p2 p1 2 s s1 s2 2 2 2 2 p2 R X R (1 Q ) 1 R R R X X X Q (1 Q ) 1 1 Q R = + − = + = + + − + p2 p2 p2 p2 s s3 p2 p2 2 2 p2 p2 p2 p2 2 2 p2 p2 2 2 2 2 p2 p2 p2 p2 p2 p2 jX R jX R R jX (R jX ) R jX R X X R R j X R X R X − − = = − + − + = − + + p2 s3 2 p2 s p2 p2 p2 p2 2 2 s p2 s3 p2 2 2 2 2 2 p2 p2 2 p2 p2 2 2 s3 s2 s R X Q X R R R X X R X X R R X 1 Q R X 1 1 Q X X R = = = = + + + + = 因 = ,所以 =, 当 , 生 振, 路 化 (3), 振 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