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2.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评定由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30%)和研究报告(40%)构成。(1)课堂表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3)研究报告: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研究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3.期末成绩评定《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序号课程目标90-10080-8970-7960-690-59评价项目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上课能作认真听课,积上课较认上课不太认点笔记,互听课很不认课程目标真,有互动极互动,主动真,互动较课堂表现动有一定自真,不互动也讨论,发言积1/2/3积极,发言但不多,很主性,能够不发言。极。次数较多。少发言。发言。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作业内容完整,独立或合整,独立或整,独立或整,独立或作完成全部合作完成作全部完成作合作完成作作业内容不完课程目标作业完成2作业要求。书业要求。书业要求,书业要求。书整,没有达到1/2/3情况写端正,对问写端正,但写端正,没写较凌乱,作业要求。题有详细透对问题分析有对问题进没有对问题彻的分析。较全面。行分析。进行分析。内容基本充内容比较单内容较充内容不完整,内容充实,结实,结构基薄,结构基实,结构完结构混乱,语课程目标构严谨,语言本完整,语本完整,语3研究报告整,语言较言不通顺,没2/3流畅,排版美言基本通言基本通流畅,排版有达到研究报观。顺,排版基顺,排版不告要求。较美观。本美观。美观。八、选用教材编者备注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是否马工程教材《物理化学简邵谦否明教程》第二陈伟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版杨静16
16 1. 总成绩评定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2. 平时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评定由课堂表现(30%)、平时作业(30%)和研究报告(40%)构 成。 (1)课堂表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讨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的能力。 (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平时作业提交次数及完成质量。 (3)研究报告:学生收集资料能力、研究设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 合作研究能力。 3. 期末成绩评定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卷的卷面成绩。 (二)评分标准 序号 课程目标 评价项目 评分标准 90-100 80-89 70-79 60-69 0-59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1 课程目标 1/2/3 课堂表现 认真听课,积 极互动,主动 讨论,发言积 极。 上 课 较 认 真,互动较 积极,发言 次数较多。 上课能作一 点笔记,互 动有一定自 主性,能够 发言。 上课不太认 真,有互动 但不多,很 少发言。 听 课 很 不 认 真,不互动也 不发言。 2 课程目标 1/2/3 作业完成 情况 作业内容完 整,独立或合 作完成全部 作业要求。书 写端正,对问 题有详细透 彻的分析。 作业内容完 整,独立或 合作完成作 业要求。书 写端正,但 对问题分析 较全面。 作业内容完 整,独立或 全部完成作 业要求,书 写端正,没 有对问题进 行分析。 作业内容完 整,独立或 合作完成作 业要求。书 写较凌乱, 没有对问题 进行分析。 作业内容不完 整,没有达到 作业要求。 3 课程目标 2/3 研究报告 内容充实,结 构严谨,语言 流畅,排版美 观。 内 容 较 充 实,结构完 整,语言较 流畅,排版 较美观。 内容基本充 实,结构基 本完整,语 言 基 本 通 顺,排版基 本美观。 内容比较单 薄,结构基 本完整,语 言基本 通 顺,排版不 美观。 内容不完整, 结构混乱,语 言不通顺,没 有达到研究报 告要求。 八、选用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是否马工程教材 备注 《物理化学简 明教程》第二 版 邵谦 陈伟 杨静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否
九、主要参考书目1.黄永清,邵谦.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2.印永嘉,奚正楷,张树永等.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印永嘉,王雪琳,奚正楷、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十、课程学习建议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性强、应用型强。针对该课程,提出以下几点学习建议:1.学习物理化学要将物理问题数学化。2.学习物理化学将数学问题物理化。比如,如何求封闭体系、无组成变化的任意过程的Gibbs自由能变化,应用Gibbs热力学基本方程dG=-SdT+Vdp,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和一个恒容可逆过程,即可解决问题。3.学习物理化学要十分注意符号书写的规范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物理化学是一个关于演绎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符号书写的规范对于推理的正确与否至关重要。4.学习物理化学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5.学习物理化学要注意思维的思辨性。比如动力学中的要注意区分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的区别。6.学习物理化学要注意归纳与总结。比如物理化学中出现的物理量和温度的关系很多。17
17 九、主要参考书目 1. 黄永清, 邵谦.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2. 印永嘉, 奚正楷, 张树永等.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M]. 北京: 高等教 育出版社, 2007. 3. 印永嘉, 王雪琳, 奚正楷.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M]. 北京: 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09. 十、课程学习建议 物理化学是一门基础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性 强、应用型强。针对该课程,提出以下几点学习建议: 1. 学习物理化学要将物理问题数学化。 2. 学习物理化学将数学问题物理化。比如,如何求封闭体系、无组成变化的 任意过程的 Gibbs 自由能变化,应用 Gibbs 热力学基本方程 dG=-SdT+Vdp,设计 一个绝热可逆过程和一个恒容可逆过程,即可解决问题。 3. 学习物理化学要十分注意符号书写的规范性。从某种意义上讲,物理化学 是一个关于演绎推理的自然科学,因此符号书写的规范对于推理的正确与否至关 重要。 4. 学习物理化学要注意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5. 学习物理化学要注意思维的思辨性。比如动力学中的要注意区分反应分子 数、反应级数的区别。 6. 学习物理化学要注意归纳与总结。比如物理化学中出现的物理量和温度的 关系很多
《电工电子学》课程大纲一、课程信息电工电子学课程名称Electrical andElectronicEngineering课程编码适用专业功能材料232310002B先修课程修读学期第三学期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团必修口选修3课程学分考核方式团考试口考查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执笔人郝建强审核人李万喜二、课程简介《电工电子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电气技术领域中有关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其特点一是学会应用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分析电工电子电路,二是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中,而且是科学实践研究及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工电子学》课程是高校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一门必修课。三、课程自标(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组成、特性、分析方法,能够对这些电路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计算,进而了解电路实现的功能及其具体应用,为该类型电路的设计打下基础。【毕业要求1.1】课程目标2:具备初步的阅读电子电路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安装一般的放大电路、集成电子电路,能设计一般组合逻辑电路,为工程应用需求打下基础。【毕业要求2.2】18
18 《电工电子学》课程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学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 232310002B 适用专业 功能材料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修读学期 第三学期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 课程学分 3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课程学时 48 学时(理论学时 40,实践学时 8) 执笔人 郝建强 审核人 李万喜 二、课程简介 《电工电子学》课程是高等学校材料类专业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 程,同时也是电气技术领域中有关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其特点一是学会应用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分析电工电子电路,二是掌 握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工 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工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应用于 各种工业设备中,而且是科学实践研究及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工电子 学》课程是高校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一门必修课。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的组成、特性、分析方 法,能够对这些电路进行定性的分析和定量的计算,进而了解电路实现的功能 及其具体应用,为该类型电路的设计打下基础。【毕业要求 1.1】 课程目标 2:具备初步的阅读电子电路的能力,能合理选用、安装一般的 放大电路、集成电子电路,能设计一般组合逻辑电路,为工程应用需求打下基 础。【毕业要求 2.2】
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针对材料行业所涉及电工电子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毕业要求3.2】(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1.1能运用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对直流电路和课程目标1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交流电路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2.2具备分析和计算电子电路的能力,为工程应课程目标2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用需求打下基础。毕业要求3:设计开3.2能够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针对材课程目标3发解决方案料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安排支撑的课程目标电路的基本定律10讲授法、练习法课程目标1与分析方法8正弦交流电路课程目标1讲授法、混合式教学法常用半导体器件讲授法、练习法、混合式10课程目标2与放大电路教学法6集成运算放大器课程目标2讲授法、练习法逻辑代数与组合讲授法、练习法、混合式6课程目标2逻辑电路教学法8实验课程目标3讲授法、演示法合计48(二) 课程内容第一章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具备工匠精神,重视学科交叉,强化创新意识。2.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作用、组成和工作状态。3.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KVL):掌握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分析方法。【课程内容】19
19 课程目标 3:能够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针对材料行业所涉及电工 电子技术的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毕业要求 3.2】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课程目标 支撑的毕业要求 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 1.1 能运用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对直流电路和 交流电路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 课程目标 2 毕业要求 2:问题分析 2.2 具备分析和计算电子电路的能力,为工程应 用需求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3:设计/开 发解决方案 3.2 能够运用电工电子技术的专业知识,针对材 料行业的复杂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 四、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课程内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学时安排 电路的基本定律 与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 1 讲授法、练习法 10 正弦交流电路 课程目标 1 讲授法、混合式教学法 8 常用半导体器件 与放大电路 课程目标 2 讲授法、练习法、混合式 教学法 10 集成运算放大器 课程目标 2 讲授法、练习法 6 逻辑代数与组合 逻辑电路 课程目标 2 讲授法、练习法、混合式 教学法 6 实验 课程目标 3 讲授法、演示法 8 合计 48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学习目标】 1. 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具备工匠精神,重视学科交叉,强化创新意识。 2. 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作用、组成和工作状态。 3. 掌握基尔霍夫定律(KCL、KVL);掌握线性电路分析的基本分析方 法。 【课程内容】
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2.电路的组成及元器件特性,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3.基尔霍夫定律(KCL、KVL)4.等效变换法5.支路电流法6.叠加原理7.节点电压法8.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重点、难点】1.重点:基尔霍夫定律(KCL、KVL):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难点: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示例,讲授电路的组成和元器件特,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练习法:指导学生进行基尔霍夫定律和线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练习,巩固相应的知识点。【学习要求】1.尊重课堂,紧跟教师思路,积极思考,勤于发问。2.课后及时回顾课堂内容,查阅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器电路的更多应用实例。【复习与思考】1.简述线性电路的特点及应用2.如何根据电路的特点,选择最简单有效的电路分析方法?【学习资源】1.张永平,程荣龙,周华茂.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一第1章[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212.杨杨,张永平,李俊瑞.电工技术Ml.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73.陈希有,电工技术-第1章.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大学MOOC4.肖军.电工学一第1章.东北大学中国大学MOOC第二章正弦交流电路【学习目标】1.理解正弦量及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2.能熟练地掌握应用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计算单相正弦交流电路。20
20 1. 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与方法、目的、任务 2. 电路的组成及元器件特性, 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及计算 3. 基尔霍夫定律(KCL、KVL) 4. 等效变换法 5. 支路电流法 6. 叠加原理 7. 节点电压法 8. 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 【重点、难点】 1.重点:基尔霍夫定律(KCL、KVL);线性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难点:戴维宁定理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示例,讲授电路的组成和元器件特,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 法。 2. 练习法:指导学生进行基尔霍夫定律和线性电路基本分析方法的应用练 习,巩固相应的知识点。 【学习要求】 1. 尊重课堂,紧跟教师思路,积极思考,勤于发问。 2. 课后及时回顾课堂内容,查阅电工电子技术在电器电路的更多应用实例。 【复习与思考】 1. 简述线性电路的特点及应用。 2. 如何根据电路的特点,选择最简单有效的电路分析方法? 【学习资源】 1. 张永平, 程荣龙, 周华茂. 电工电子技术(第二版)—第 1 章[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1. 2. 杨杨, 张永平, 李俊瑞. 电工技术[M]. 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7. 3. 陈希有. 电工技术-第 1 章.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 MOOC 4. 肖军. 电工学—第 1 章. 东北大学. 中国大学 MOOC 第二章 正弦交流电路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弦量及正弦电路的基本概念。 2. 能熟练地掌握应用相量法和相量图分析计算单相正弦交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