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粘合力由粘附力和内聚力中最小的一个决 定。内聚力又由粘合剂本身来决定,如粘结剂的性质 组成、配比和固化工艺等。 内聚破坏 粘附破坏 混合破坏 在满足粘合条件的情况下,涂层越薄越好。因为 涂层越厚,缺陷越多。涂层薄,缺陷少,利于粘结剂 分子的定向作用,也能充分发挥粘附力的作用,节约 用胶量。 4合
注意:粘合力由粘附力和内聚力中最小的一个决 定。内聚力又由粘合剂本身来决定,如粘结剂的性质 ﹑组成﹑配比和固化工艺等。 在满足粘合条件的情况下,涂层越薄越好。因为 涂层越厚,缺陷越多。涂层薄,缺陷少,利于粘结剂 分子的定向作用,也能充分发挥粘附力的作用,节约 用胶量
粘结机理 1.吸附原理(表面润湿) 1)粘合剂与被粘物体表面之间有最大的接触。 2)在接触面上,粘合剂对被粘物体表面有良好的亲和性。 在液体和固体相接触的地方,液面发生弯曲,液面的切 线与固体表面形成夹角0→接触角。 YLG 大气G 液体L 固体S 4合
二 粘结机理 1. 吸附原理(表面润湿) 1)粘合剂与被粘物体表面之间有最大的接触。 2)在接触面上,粘合剂对被粘物体表面有良好的亲和性。 在液体和固体相接触的地方,液面发生弯曲,液面的切 线与固体表面形成夹角θ→接触角。 液体L γLG γSG γSL 固体S θ 大气G
当三相作用力相互平衡的时候,则: sG=YsL+ YLG COSθ 讨论: 1)若θ=0(接触面积最大),即液体完全附着在固体表面 (液体全面展开),表示完全润湿; 2)若θ<90°,表示可以润湿,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 3)若θ>90°,表示不易润湿,且θ越大,润湿性越差; 4)若θ=180°,表示完全不润湿 粘附结合力:(微观上)化学键力或极性键力 4合
讨论: 1)若θ=0(接触面积最大),即液体完全附着在固体表面 (液体全面展开),表示完全润湿; 2)若θ<90° ,表示可以润湿,且θ越小,润湿性越好; 3)若θ>90° ,表示不易润湿,且θ越大,润湿性越差; 4)若θ=180°,表示完全不润湿。 粘附结合力:(微观上)化学键力或极性键力 当三相作用力相互平衡的时候,则: γSG =γSL+γLG·cosθ
2扩散理论 粘结剂渗透亠(被粘高聚物)溶胀(甚至溶解)→粘 结界面消失 扩散理论的解释范围,主要用在高聚物之间,特别是 热塑性高聚物之间的粘结现象。 3静电理论 静电理论认为:粘合力是由于界面上双电层之间静电 力的作用。 4合
2 扩散理论 粘结剂渗透→(被粘高聚物)溶胀(甚至溶解)→粘 结界面消失 扩散理论的解释范围,主要用在高聚物之间,特别是 热塑性高聚物之间的粘结现象。 3 静电理论 静电理论认为:粘合力是由于界面上双电层之间静电引 力的作用
4化学键理论 粘合剂与被粘物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结 ,但只限于反应性的特定的粘结剂品种 5机械结合理论 粘合剂与被粘物体表面粗糙,粘结剂渗透到这些凸凹 或孔隙中,固化后粘合剂与被粘物体粘结在一起。微观机 械连接对于多孔性材料的粘结强度有显著的贡献,但对于 非孔性的表面,这种作用就不大 4合
4 化学键理论 粘合剂与被粘物体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结 合,但只限于反应性的特定的粘结剂品种。 5 机械结合理论 粘合剂与被粘物体表面粗糙,粘结剂渗透到这些凸凹 或孔隙中,固化后粘合剂与被粘物体粘结在一起。微观机 械连接对于多孔性材料的粘结强度有显著的贡献,但对于 非孔性的表面,这种作用就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