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适应 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步增强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当照明条件改变时,眼睛可以通过 一定的生理过程对光的强度进行适应,以获得清晰的视觉。人由光亮地方转到黑暗地方时 起初视觉感受性很低,然后逐渐提高,提高的速度开始较快,后期变慢,暗适应的全过程 约40分钟。 陪话应句括两种生理时程:魔用大小的变化及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暗孔的变 化范围很有限,为2~8mm,暗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是视觉二重功能的作用,即黑暗中 由中央视觉转为边缘视觉的结果。 3.1.3颜色视觉 1颜色视觉现象 (1)辨色区域 由于视网膜中央和边缘部位的结构不同,中央视觉主要是锥体细胞起作用,边缘视觉 主要是杆体细胞起作用,所以视网膜不同区域的颜色感受性也有所不同。具有正常视觉的 人的视网膜中央能分辨各种颜色,这一区域称颜色区。由中央向外围过渡,锥体细胞减少 杆体细胞增多,对颜色的分辨能力逐渐减弱,直到对颜色的感觉消失,先丧失红、绿色的 感受性,视觉呈红绿色盲,形成红绿盲区,然后丧失蓝、黄色的感受性,而成为全色盲区, 在盲区只有明暗感受,领色被看成不同明暗的灰色 (2)颜色辨认 颜色视觉正常的人在光亮条件下能感受到可见光谱的各种颜色,从长波到短波的顺序 是红(700nm)、橙(620nm)、黄(5800nm)、绿(5100nm)、蓝(470nm)、紫(420nm),在 两个相邻颜色之中间还有许多中间色。我们看到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并不总是完全固定的, 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如图3-4所示。总的规律是:光谱上除了三点,黄(572nm)、绿 (⑤03nm)和蓝(478nm)是不变颜色之外,其它颜色在光强度增加时,都略向红色或蓝色 变化。此外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在不同波谱段也不相同。 不变颜色点 2000 膜照度 4000 675 60 625 600 575 550525 500 475450 波长(nm 图3-4各种波长的恒定颜色线
5 (2)暗适应 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步增强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当照明条件改变时,眼睛可以通过 一定的生理过程对光的强度进行适应,以获得清晰的视觉。人由光亮地方转到黑暗地方时, 起初视觉感受性很低,然后逐渐提高,提高的速度开始较快,后期变慢,暗适应的全过程 约 40 分钟。 暗适应包括两种生理过程:瞳孔大小的变化及视网膜感光化学物质的变化。瞳孔的变 化范围很有限,为2~8mm,暗适应的主要生理机制是视觉二重功能的作用,即黑暗中 由中央视觉转为边缘视觉的结果。 3.1.3 颜色视觉 1 颜色视觉现象 (1)辨色区域 由于视网膜中央和边缘部位的结构不同,中央视觉主要是锥体细胞起作用,边缘视觉 主要是杆体细胞起作用,所以视网膜不同区域的颜色感受性也有所不同。具有正常视觉的 人的视网膜中央能分辨各种颜色,这一区域称颜色区。由中央向外围过渡,锥体细胞减少, 杆体细胞增多,对颜色的分辨能力逐渐减弱,直到对颜色的感觉消失,先丧失红、绿色的 感受性,视觉呈红绿色盲,形成红绿盲区,然后丧失蓝、黄色的感受性,而成为全色盲区, 在盲区只有明暗感受,颜色被看成不同明暗的灰色。 (2)颜色辨认 颜色视觉正常的人在光亮条件下能感受到可见光谱的各种颜色,从长波到短波的顺序 是红(700 nm)、橙(620 nm)、黄(5800 nm)、绿(5100 nm)、蓝(470 nm)、紫(420 nm),在 两个相邻颜色之中间还有许多中间色。我们看到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并不总是完全固定的, 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如图 3-4 所示。总的规律是:光谱上除了三点,黄(572nm)、绿 (503nm)和蓝(478nm)是不变颜色之外,其它颜色在光强度增加时,都略向红色或蓝色 变化。此外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在不同波谱段也不相同。 不变颜色点 图 3-4 各种波长的恒定颜色线 视 网 膜 照 度 ( 楚 兰 德 ) 黄 波长(nm) 绿 蓝 2000 1000 4000 100 20 10
(3)颜色对比和颜色适应 在视场中,相邻区域不同颜色的互相影响叫做颜色对比,每一颜色都在其周围诱导出 其补色。如果在一块颜色背景上放置另一颜色,两颜色互相影响,使一颜色的色调向另 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人跟在颜色刺激的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叫颜色适应。对某一颜色光适应以 后再观察另一颜色时,后者会发生变化,而带有适应光的补色成分。一般对某一颜色光适 应后,再观察其它颜色,则其它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都会降低。 2颜色视觉理论 解释眼睛具有颜色视觉的理论有两大类:一个是杨一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另一个 是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前者从颜色混合的物理学规律出发,后者从视觉现象出发。 (1)三色学说 三色学说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可以产生各种色调及灰色的颜色混合规律,假设在视 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光作用于视网膜上 能同时引起三种纤维的兴奋,但是光谱的不同波长引起三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兴奋。三种纤 难不同程度的同时活动就产生相应的色觉(如图3-5)。 三色学说的最大优战性是能充分说明各种颜色的混合顶象,用简明的三种神经纤维的 假设,使颜色实践中颜色混合这一核心问题得到满意的解释,构成现代色度学的基础。这个 学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满意地解释色盲现象。 (2)对拉颜色学说 对立颜色学说也叫四色学说,它是根据眼睛观察到的颜色总以红一绿、黄一蓝、黑 白成对关系产生的现象,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一黑视素、红一绿视素、黄一蓝视 素,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光刺激破坏白一 黑视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刺激时白一黑视素便重新建设起来,所引起的 冲动便产生黑色感觉。对红一绿视素,红光起破坏作用,绿光起建设作用。对黄一蓝视素, 黄光起破坏作用,蓝光起建设作用。三种视素的对立过程的组合产生各种颜色的混合现象 四色学说能对色盲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是对三原色能够产生光谱一切颜色这一现象没 有予以说明。 10 a m
6 (3)颜色对比和颜色适应 在视场中,相邻区域不同颜色的互相影响叫做颜色对比,每一颜色都在其周围诱导出 其补色。如果在一块颜色背景上放置另一颜色,两颜色互相影响,使一颜色的色调向另一 颜色的补色方向变化。 人眼在颜色刺激的作用下所造成的颜色视觉变化,叫颜色适应。对某一颜色光适应以 后再观察另一颜色时,后者会发生变化,而带有适应光的补色成分。一般对某一颜色光适 应后,再观察其它颜色,则其它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都会降低。 2 颜色视觉理论 解释眼睛具有颜色视觉的理论有两大类:一个是杨~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另一个 是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前者从颜色混合的物理学规律出发,后者从视觉现象出发。 (1)三色学说 三色学说根据红、绿、蓝三原色可以产生各种色调及灰色的颜色混合规律,假设在视 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一种原色的感觉,光作用于视网膜上 能同时引起三种纤维的兴奋,但是光谱的不同波长引起三种纤维不同比例的兴奋。三种纤 维不同程度的同时活动就产生相应的色觉(如图 3-5)。 三色学说的最大优越性是能充分说明各种颜色的混合现象,用简明的三种神经纤维的 假设,使颜色实践中颜色混合这一核心问题得到满意的解释,构成现代色度学的基础。这个 学说的最大问题是不能满意地解释色盲现象。 (2)对立颜色学说 对立颜色学说也叫四色学说,它是根据眼睛观察到的颜色总以红—绿、黄—蓝、黑— 白成对关系产生的现象,假定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 素,这三对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建设(同化)和破坏(异化)两种对立的过程。光刺激破坏白— 黑视素,引起神经冲动产生白色感觉;无光刺激时白—黑视素便重新建设起来,所引起的 冲动便产生黑色感觉。对红—绿视素,红光起破坏作用,绿光起建设作用。对黄—蓝视素, 黄光起破坏作用,蓝光起建设作用。三种视素的对立过程的组合产生各种颜色的混合现象。 四色学说能对色盲现象作出很好的解释,但是对三原色能够产生光谱一切颜色这一现象没 有予以说明。 光 谱 效 率 ( % ) 夜 昼 波长(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