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汉 五帝→夏→ 商→周 →春秋时代→ 秦→汉 东 东汉 北 宋 →三国→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 南 辽→金 →元→明→清
西 西汉 五帝→夏→ 商→周 →春秋时代→ 秦→汉 东 东汉 北 宋 →三国→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 南 辽→金 →元→明→清
1. 西周时(公元前1046-771年): 《周礼》称已有专业的“医师” , “聚毒药以供医事” ,并以“五味、 五谷、五药养其病”
1. 西周时(公元前1046-771年): 《周礼》称已有专业的“医师” , “聚毒药以供医事” ,并以“五味、 五谷、五药养其病”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476年) 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黄帝内经》. 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 预防等问题。 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内容包括藏象、 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汤液治疗、 制剂和炮制等
2.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0-476年) 我国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 《黄帝内经》. 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 预防等问题。 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内容包括藏象、 经络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汤液治疗、 制剂和炮制等
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 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 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 的观点, 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英国哈维氏在 公元1628年 (明崇祯元年)发现 血液循环。 早一千多年
关于人体骨骼、血脉的长度、内脏器官的 大小和容量等的记载基本上符合实际情况; 在血液循环方面提出“心主身之血脉” 的观点, 认识到血液在脉管内是“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英国哈维氏在 公元1628年 (明崇祯元年)发现 血液循环。 早一千多年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 305篇,涉及植物和动物330余种,有不少人 借以比喻吟咏的药物,有的还记述了产地和 采收常识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 305篇,涉及植物和动物330余种,有不少人 借以比喻吟咏的药物,有的还记述了产地和 采收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