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2催产素的生理作用 2.721对子宫的作用 (1)卵泡成熟期交配或人工授精反射性引起催产素的释放,可引起子宫输卵管的收 缩,利于精卵的运行。 (2)妊娠末期雌激素升高,OXT使子宫收缩排出胎儿和胎膜,并有利恶露排出和子 宫复旧 2.7.22对输卵管的作用:刺激输卵管平滑肌收缩,利于精卵运行 2.7.23对乳腺的作用:使乳腺腺泡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致使小导管扩张、缩短,有助于乳汁 流入大导管和乳池,促进放乳。 27.24溶解黄体的作用:大剂量OXT可使子宫合成释放PGF2a来溶解黄体。 2.7.2.5对鸟类的作用:鸟催产素为精氨酸加压催产素,可致输卵管收缩和产卵。 273催产素受体 AVP和OXT受体组成一个亚家族,属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带有一个跨膜部分。可激 活腺甘酸环化酶,可刺激肌醇磷酸盐,调节Ca的活动, 2.74催产素释放的调节 机械性扩张产道和吮乳,神经冲动沿脊髓传入丘脑下部视上核和室旁核,通过Ca2+依 赖的膜周颗粒排粒作用,即Ca2+依赖的胞吐作用进行释放。长时间的髙频刺激引起维持量 释放,短时间的高频高峰刺激引起OXT的波动性释放。 2.7.5在动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1)提高受胎率:配种前子宫灌注5--15个单位的OXT (2)诱发同期发情:临产母牛先注射地塞米松,48小时后,每公斤体重静滴5--7 ugoXt 类似物,一般4小时后分娩。 (3)产力不足、胎衣不下和子宫出血等时应用 3促性腺激素 31垂体构造及其激素来源 311垂体位置 位于脑下蝶骨的垂体窝内。 31.2垂体构造 垂体后叶神经部:神经胶质(垂体细胞)、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 垂体 中间部:作用不清,在人可分泌黑色细胞雌激素。 垂体前叶结节部:围绕垂体柄,少腺细胞,多血管神经,类上皮 细胞组成 远侧部:腺细胞呈索状或团,索团相连成网,网眼为血 窦,窦周围为网状纤维。 31.3前叶腺细胞分类 嫌色细胞(占50%):可能为嗜色细胞的前体或分泌后的残余体
2.7.2 催产素的生理作用 2.7.2.1 对子宫的作用 (1)卵泡成熟期 交配或人工授精反射性引起催产素的释放,可引起子宫输卵管的收 缩,利于精卵的运行。 (2)妊娠末期 雌激素升高,OXT 使子宫收缩排出胎儿和胎膜,并有利恶露排出和子 宫复旧。 2.7.2.2 对输卵管的作用:刺激输卵管平滑肌收缩,利于精卵运行。 2.7.2.3 对乳腺的作用:使乳腺腺泡的肌上皮细胞收缩,致使小导管扩张、缩短,有助于乳汁 流入大导管和乳池,促进放乳。 2.7.2.4 溶解黄体的作用:大剂量 OXT 可使子宫合成释放 PGF2a 来溶解黄体。 2.7.2.5 对鸟类的作用:鸟催产素为精氨酸加压催产素,可致输卵管收缩和产卵。 2.7.3 催产素受体 AVP 和 OXT 受体组成一个亚家族,属 G 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带有一个跨膜部分。可激 活腺甘酸环化酶,可刺激肌醇磷酸盐,调节 Ca2+的活动。 2.7.4 催产素释放的调节 机械性扩张产道和吮乳,神经冲动沿脊髓传入丘脑下部视上核和室旁核,通过 Ca2+依 赖的膜周颗粒排粒作用,即 Ca2+依赖的胞吐作用进行释放。长时间的高频刺激引起维持量 释放,短时间的高频高峰刺激引起 OXT 的波动性释放。 2.7.5 在动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1)提高受胎率:配种前子宫灌注 5---15 个单位的 OXT。 (2)诱发同期发情:临产母牛先注射地塞米松,48 小时后,每公斤体重静滴 5---7ugOXT 类似物,一般 4 小时后分娩。 (3)产力不足、胎衣不下和子宫出血等时应用。 3 促性腺激素 3.1 垂体构造及其激素来源 3.1.1 垂体位置 位于脑下蝶骨的垂体窝内。 3.1.2 垂体构造 垂体后叶 神经部:神经胶质(垂体细胞)、神经纤维和结缔组织 垂体 中间部:作用不清,在人可分泌黑色细胞雌激素。 垂体前叶 结节部:围绕垂体柄,少腺细胞,多血管神经,类上皮 细胞组成 远侧部:腺细胞呈索状或团,索团相连成网,网眼为血 窦,窦周围为网状纤维。 3.1.3 前叶腺细胞分类 嫌色细胞(占 50%):可能为嗜色细胞的前体或分泌后的残余体
嗜色细胞嗜酸细胞(占40%):体积小,界限清楚,含嗜酸颗粒,内含促乳素 嗜碱细胞(10%):体积大,含嗜碱颗粒,为LH、FSH 32促卵泡素(FSH) 321FSH的结构特性 FSH为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一般在29-38万之间,半衰期25小时。FSH有蛋白质 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碳水化合物主要有氨基己糖、己糖、岩藻糖、唾液酸以及氧和硫等 FSH有二个亚单位即a亚单位和β亚单位,二者以共价键相连,α亚单位与动物种属特异 性有关,β亚单位主要决定糖蛋白激素的特异性生物活性。β亚单位可与FSH受体结合, 活化细胞膜腺甘酸活化酶。FSH受体聚集在卵巢的颗粒细胞上,或睾丸精细管组织内,每 个细胞大约有1100个。 322生物学作用 (1)刺激卵泡的生长发育 FSH+FSH受体—FSH—受体—活化芳香化酶使来自内膜细胞的雄激素转变为 17β-雌二醇 诱导LH受体形成,与FSH共同使颗粒细胞增 生,内膜细胞分化,卵泡液形成和卵泡扩大。 (2)与LH配合,使卵泡产生雌激素 SH 内细 颗粒细 雌卖 (3)FSH和LH血中浓度一定比例适当时引起排卵 (4)刺激卵巢生长,增加卵巢重量。当切除一侧卵巢时,另一侧代偿性增大;过量给 予FSH时,出现许多囊性卵泡,卵巢明显增大 (5)刺激曲精细管上皮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发育 (6)在LH和雄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使精子发育成熟 FSH的靶细胞为足细胞,FSH对足细胞的作用是刺激其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 BP和睾酮结合,可保持曲精细管内睾酮的高水平。 (7)FSH还能促使足细胞中精细胞的释放 323在动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1)提早动物的性成熟:FSH和孕酮配合应用。 (2)诱导泌乳性乏情母畜的发情 (3)超数排卵;牛羊应用FSH和LH后,平均排卵10枚左右 (4)治疗卵巢疾病:对卵巢机能不全或静止,卵泡发育停滞或交替发育及多卵泡发育 均有较好疗效。 (5)治疗公畜精液品质不良:应用FSH和LH,可提高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
嗜色细胞 嗜酸细胞(占 40%):体积小,界限清楚,含嗜酸颗粒,内含促乳素 嗜碱细胞(10%):体积大,含嗜碱颗粒,为 LH、FSH。 3.2 促卵泡素(FSH) 3.2.1FSH 的结构特性 FSH 为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一般在 2.9---3.8 万之间,半衰期 2—5 小时。FSH 有蛋白质 和碳水化合物组成,碳水化合物主要有氨基己糖、己糖、岩藻糖、唾液酸以及氧和硫等。 FSH 有二个亚单位即α亚单位和β亚单位,二者以共价键相连,α亚单位与动物种属特异 性有关,β亚单位主要决定糖蛋白激素的特异性生物活性。β亚单位可与 FSH 受体结合, 活化细胞膜腺甘酸活化酶。FSH 受体聚集在卵巢的颗粒细胞上,或睾丸精细管组织内,每 个细胞大约有 1100 个。 3.2.2 生物学作用 (1)刺激卵泡的生长发育 FSH+FSH 受体 FSH—受体 活化芳香化酶使来自内膜细胞的雄激素转变为 17β-雌二醇 诱导 LH 受体形成,与 FSH 共同使颗粒细胞增 生,内膜细胞分化,卵泡液形成和卵泡扩大。 (2)与 LH 配合,使卵泡产生雌激素 (3)FSH 和 LH 血中浓度一定比例适当时引起排卵 (4)刺激卵巢生长,增加卵巢重量。当切除一侧卵巢时,另一侧代偿性增大;过量给 予 FSH 时,出现许多囊性卵泡,卵巢明显增大。 (5)刺激曲精细管上皮和次级精母细胞的发育 (6)在 LH 和雄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使精子发育成熟 FSH 的靶细胞为足细胞,FSH 对足细胞的作用是刺激其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ABP), ABP 和睾酮结合,可保持曲精细管内睾酮的高水平。 (7)FSH 还能促使足细胞中精细胞的释放 3.2.3 在动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1)提早动物的性成熟:FSH 和孕酮配合应用。 (2)诱导泌乳性乏情母畜的发情 (3)超数排卵;牛羊应用 FSH 和 LH 后,平均排卵 10 枚左右。 (4)治疗卵巢疾病:对卵巢机能不全或静止,卵泡发育停滞或交替发育及多卵泡发育 均有较好疗效。 (5)治疗公畜精液品质不良:应用 FSH 和 LH,可提高精子密度和精子活率
3.2.4FSH分泌的调节 GnRH和激动素、低剂量的雌二醇促进FSH分泌;卵泡抑制素、大剂量的雌二醇抑制 FSH分泌 33促黄体素(LH) 3.31结构特性 为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和国糖等中性糖和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半乳糖的糖 蛋白。分子量牛羊一般3万以上,半衰期30分钟,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因动 物而异。LH也为a亚单位和β亚单位组成,特异性也存在于B亚单位上。 3.32生理作用 (1)与FSH协同,促进卵巢血流加速,卵泡最后成熟并分泌雌激素。 (2)与FSH达到一定比例时,导致排卵,对排卵起主要作用。LH可促进卵泡壁细胞 的蛋白分解酶、胶原水解酶的合成:可促进孕激素的合成 (3)促进黄体生成,产生孕酮;在牛猪还可促进黄体释放孕酮 (4)促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协同FSH,使精子生成充分完成 (5)与FSH控制母畜的发情和排卵。垂体FSH的含量,母马最高,猪次之,羊又次 之,牛最低,这些家畜的发情持续期也是以马最长,牛最短。就FSH和LH的比例而言 牛羊FSH显著低于LH,马则相反,猪则趋于平衡,所以牛羊多出现安静发情,马多出现排 卵迟滞 333在繁殖方面的应用 (1)诱导排卵 (2)防止流产:因LH能促进黄体的发育和分泌。 (3)治疗卵巢疾病:LH促进卵泡囊肿黄体化所以可使病畜下个周期恢复正常。LH可 使排卵延迟母畜在24小时后排卵 (4)治疗公畜不育症:LH对公畜性欲减退精子浓度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34促乳素(LTH=PRL) 341结构特点 纯蛋白激素,羊的分子量为233万,含206个氨基酸,半衰期15分钟。 342生理作用 (1)对黄体的作用:刺激和维持黄体分泌孕酮。在绵羊和大鼠有此作用,但在牛、猪 和山羊尚未证实 (2)对乳腺的作用:剌激乳腺发育,促进乳汁分泌。 PRL+雌激素+生长激素可促进乳腺腺管的发育 PRL+孕酮可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PRL+皮质类固醇可激发和维持泌乳活动 (3)对生殖道的作用:刺激阴道分泌黏液,并使子宫颈松弛,以排出子宫分泌物。通 过切除大鼠垂体和卵巢的实验证明,该作用不通过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变化而发挥作用 在禽类,PRL可调节母禽筑巢就窝等母性行为;对鸽可使嗉囊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并 分泌嗉囊乳
3.2.4FSH 分泌的调节 GnRH 和激动素、低剂量的雌二醇促进 FSH 分泌;卵泡抑制素、大剂量的雌二醇抑制 FSH 分泌。 3.3 促黄体素(LH) 3.3.1 结构特性 为含有半乳糖、甘露糖和国糖等中性糖和 N-乙酰葡萄糖胺、乙酰半乳糖的糖 蛋白。分子量牛羊一般 3 万以上,半衰期 30 分钟,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因动 物而异。LH 也为α亚单位和β亚单位组成,特异性也存在于β亚单位上。 3.3.2 生理作用 (1)与 FSH 协同,促进卵巢血流加速,卵泡最后成熟并分泌雌激素。 (2)与 FSH 达到一定比例时,导致排卵,对排卵起主要作用。LH 可促进卵泡壁细胞 的蛋白分解酶、胶原水解酶的合成;可促进孕激素的合成。 (3)促进黄体生成,产生孕酮;在牛猪还可促进黄体释放孕酮。 (4)促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协同 FSH,使精子生成充分完成。 (5)与 FSH 控制母畜的发情和排卵。垂体 FSH 的含量,母马最高,猪次之,羊又次 之,牛最低,这些家畜的发情持续期也是以马最长,牛最短。就 FSH 和 LH 的比例而言, 牛羊 FSH 显著低于 LH,马则相反,猪则趋于平衡,所以牛羊多出现安静发情,马多出现排 卵迟滞。 3.3.3 在繁殖方面的应用 (1)诱导排卵 (2)防止流产:因 LH 能促进黄体的发育和分泌。 (3)治疗卵巢疾病:LH 促进卵泡囊肿黄体化所以可使病畜下个周期恢复正常。LH 可 使排卵延迟母畜在 24 小时后排卵。 (4)治疗公畜不育症:LH 对公畜性欲减退精子浓度低等疾病有一定疗效。 3.4 促乳素(LTH=PRL) 3.4.1 结构特点 纯蛋白激素,羊的分子量为 2.33 万,含 206 个氨基酸,半衰期 15 分钟。 3.4.2 生理作用 (1)对黄体的作用:刺激和维持黄体分泌孕酮。在绵羊和大鼠有此作用,但在牛、猪 和山羊尚未证实。 (2)对乳腺的作用:刺激乳腺发育,促进乳汁分泌。 PRL+雌激素+生长激素可促进乳腺腺管的发育 PRL+孕酮可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PRL+皮质类固醇可激发和维持泌乳活动 (3)对生殖道的作用:刺激阴道分泌黏液,并使子宫颈松弛,以排出子宫分泌物。通 过切除大鼠垂体和卵巢的实验证明,该作用不通过类固醇激素分泌的变化而发挥作用。 在禽类,PRL 可调节母禽筑巢就窝等母性行为;对鸽可使嗉囊黏膜上皮细胞增生,并 分泌嗉囊乳
(4)参与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切除垂体,硬骨鱼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发生了变化,存活 不了,再给予PRL,鱼又可以存活。 (5)与母性行为有关:能增强母畜的母性,鸟类的抱窝性、反哺行为等,在家兔与脱 毛和造窝有关 343在动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某些药物可提高PRL水平,可使空怀家畜泌乳。 35胎盘促性腺激素 3.5.1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MSG) 3.5.1.1来源 妊娠母马(40-120天)的子宫内膜环(由胚胎滋养层侵入母体子宫内膜形成) 3.51.2结构特性 分子量为70万的糖蛋白,因含大量唾液酸,故血中半衰期达40-120小时。在马体内 PMSG的作用主要显示LH的作用。但在其他动物FSH活性和LH活性比例为48:1 3.5.1.3生理作用 (1)促卵泡作用:与FSH作用相似 (2)促排卵:其有一定的促排卵和促黄体形成的作用 (3)促进雄性动物的精细管发育分化和精子形成 3.5.14在繁殖方面的应用 (1)催情 (2)刺激超排,增加排卵数 因PMSG成本低,来源广,作用缓,半衰期长,因此应用较为广泛,因市糖蛋白激素 多次使用会降低效果,因此生产中多与hCG配合使用 (3)治疗排卵迟滞 (4)防止胚泡萎缩,促进胚泡发育 (5)治疗持久黄体 (6)促进公畜性机能。 3.5.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3.5.2.1来源 3月龄前的胎盘合胞体滋养层细胞—hCG,并从尿中排出—商品hCG 3.5.2.2结构特征 分子量为3.67万道尔顿.也含有a和β个亚基。化学结构与Ⅲ相似,因此与LH有免疫 学交叉反应,半衰期为LH的10倍。(5小时)。 3.5.2.3生理作用 (1)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以成为促黄体素的一种相当经济的代用品。 (2)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从而刺激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机能。 (3)促卵泡发育:对静止卵泡无效,只有卵巢上存在小卵泡时有催情作用 3.5.2.4在繁殖方面的作用 (1)治疗排卵延迟、不排卵和卵泡囊肿 (2)增强超排和同期发情的效果 (3)促公畜间质细胞发育,促使性机能兴奋 36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的调节
(4)参与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切除垂体,硬骨鱼的水和电解质平衡发生了变化,存活 不了,再给予 PRL,鱼又可以存活。 (5)与母性行为有关:能增强母畜的母性,鸟类的抱窝性、反哺行为等,在家兔与脱 毛和造窝有关 3.4.3 在动物繁殖方面的应用 某些药物可提高 PRL 水平,可使空怀家畜泌乳。 3.5 胎盘促性腺激素 3.5.1 马绒毛膜促性腺激素(PMSG) 3.5.1.1 来源 妊娠母马(40---120 天)的子宫内膜环(由胚胎滋养层侵入母体子宫内膜形成) 3.5.1.2 结构特性 分子量为 7.0 万的糖蛋白,因含大量唾液酸,故血中半衰期达 40---120 小时。在马体内 PMSG 的作用主要显示 LH 的作用。但在其他动物 FSH 活性和 LH 活性比例为 48:1。 3.5.1.3 生理作用 (1)促卵泡作用:与 FSH 作用相似。 (2)促排卵:其有一定的促排卵和促黄体形成的作用。 (3)促进雄性动物的精细管发育分化和精子形成。 3.5.1.4 在繁殖方面的应用 (1)催情 (2)刺激超排,增加排卵数 因 PMSG 成本低,来源广,作用缓,半衰期长,因此应用较为广泛,因市糖蛋白激素, 多次使用会降低效果,因此生产中多与 hCG 配合使用。 (3)治疗排卵迟滞 (4)防止胚泡萎缩,促进胚泡发育 (5)治疗持久黄体 (6)促进公畜性机能。 3.5.2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3.5.2.1 来源 3 月龄前的胎盘合胞体滋养层细胞 hCG,并从尿中排出 商品 hCG 3.5.2.2 结构特征 分子量为 3.67 万道尔顿.也含有α和β个亚基。化学结构与 LH 相似,因此与 LH 有免疫 学交叉反应,半衰期为 LH 的 10 倍。(5 小时)。 3.5.2.3 生理作用 (1)促进排卵和黄体形成:以成为促黄体素的一种相当经济的代用品。 (2)促进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从而刺激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机能。 (3)促卵泡发育:对静止卵泡无效,只有卵巢上存在小卵泡时有催情作用。 3.5.2.4 在繁殖方面的作用 (1)治疗排卵延迟、不排卵和卵泡囊肿 (2)增强超排和同期发情的效果 (3)促公畜间质细胞发育,促使性机能兴奋。 3.6 促性腺激素合成和分泌的调节
361激素的调节 3.6.1.1 GnRH 3.6.1.1.1作用 GnRH(脉冲式释放)→GnRH受体 与GnRH受体结合E FSHLH(脉冲式释放) 3.6.1.1.2特点 脉冲式释放,控制脉冲式释放的脉冲发生器定位于下丘脑的弓状核区 3.6.1.1.3GnRH刺激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合成促性腺激素的原理见 3.6.1.14 GnRH对FSHB基因的转导作用比对a基因和LHβ基因的作用缓慢 3.6.1.2性腺激素的调节 性腺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具有正负两种反馈调节作用。 ①负反馈:E2→丘脑下部或垂体前叶—FSH P4 丘脑下部或垂体前叶 FSH和LH ②正反馈:E2的增加在少量孕酮作用下可促进LH的分泌和增加。 GnRH神经元不具有细胞核E2受体,所以类固醇激素引起GnRH基因表达的改变是由 于类固醇对GnRH神经元输入冲动的影响。 362应激因子的调节 应激—糖皮质激素增加—阻止排卵前LH和FSH的释放—阻止排卵 363神经系统的调节 外界刺激—神经系统→下丘脑GnRH神经元调节GnRH分泌 如y氨基丁酸(GABA)和神经紧张素(NT)可抑制GnRH的分泌释放 4性腺激素 类固醇类 雌激素 孕激素 性腺激素 雄激素 蛋白质或 松弛素 多肽类 抑制素 活化素和催产素 41性腺类固醇激素 41.1雌激素(卵泡素,动情素) 4.1.1.1来源 卵泡内膜的颗粒细胞、胎盘绒毛膜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部的网状带和睾丸间质细胞 4.1.1.2形式 有游离型17B-E2(主要) 雌酮(少量) 结合型=雌激素-β球蛋白(具有特异性,卵泡掖含量多) 代谢17B-E2在肝内转化为雌三醇,随粪鸟排出
3.6.1 激素的调节 3.6.1.1GnRH 3.6.1.1.1 作用 GnRH(脉冲式释放) GnRH 受体 与 GnRH 受体结合 E2 FSHLH(脉冲式释放) 3.6.1.1.2 特点 脉冲式释放,控制脉冲式释放的脉冲发生器定位于下丘脑的弓状核区。 3.6.1.1.3GnRH 刺激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合成促性腺激素的原理见 3.6.1.1.4GnRH 对 FSHβ基因的转导作用比对α基因和 LHβ基因的作用缓慢。 3.6.1.2 性腺激素的调节 性腺激素对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具有正负两种反馈调节作用。 ①负反馈:E2 丘脑下部或垂体前叶 FSH P4 丘脑下部或垂体前叶 FSH 和 LH ②正反馈:E2 的增加在少量孕酮作用下可促进 LH 的分泌和增加。 GnRH 神经元不具有细胞核 E2 受体,所以类固醇激素引起 GnRH 基因表达的改变是由 于类固醇对 GnRH 神经元输入冲动的影响。 3.6.2 应激因子的调节 应激 糖皮质激素增加 阻止排卵前 LH 和 FSH 的释放 阻止排卵 3.6.3 神经系统的调节 外界刺激 神经系统 下丘脑 GnRH 神经元 调节 GnRH 分泌 如γ-氨基丁酸(GABA)和神经紧张素(NT)可抑制 GnRH 的分泌释放。 4 性腺激素 类固醇类 雌激素 孕激素 性腺激素 雄激素 蛋白质或 松弛素 多肽类 抑制素 活化素和催产素 4.1 性腺类固醇激素 4.1.1 雌激素(卵泡素,动情素) 4.1.1.1 来源 卵泡内膜的颗粒细胞、胎盘绒毛膜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部的网状带和睾丸间质细胞 4.1.1.2 形式 有游离型 17β-E2(主要) 雌酮(少量) 结合型=雌激素-β球蛋白(具有特异性,卵泡掖含量多) 代谢 17β-E2 在肝内转化为雌三醇,随粪鸟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