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网络层在网络层/传输层接口上为传输层提供服务。这 一接口往往是载体与用户的接口,亦即,它是通信子 网的边界 ◆网络层的服务是按下列目标进行的 服务应与通信子网技术无关 通信子网的数量、类型和拓扑结构对于传输层来说是隐蔽的 传输层所能获得的网络地址应采用统一的编号方式,即使跨 越了多个LAN和WAN ◆对于网络层应提供的服务,有两种观点:面向连接的 服务与无连接的服务
为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网络层在网络层/传输层接口上为传输层提供服务。这 一接口往往是载体与用户的接口,亦即,它是通信子 网的边界。 网络层的服务是按下列目标进行的: ◼ 服务应与通信子网技术无关 ◼ 通信子网的数量、类型和拓扑结构对于传输层来说是隐蔽的 ◼ 传输层所能获得的网络地址应采用统一的编号方式,即使跨 越了多个LAN和WAN 对于网络层应提供的服务,有两种观点:面向连接的 服务与无连接的服务
无连接的服务 ◆这种观点认为:通信子网的工作实在网上传送比特 除此之外,别无它事。按照他们的观点,不管怎样设 计,通信子网注定是不可靠的。因此,主机应该接受 这样的事实:必须自己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它导致了这样的结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是用原语 SEND PACKET和 RECEIVE PACKET及少许其它原语构 成的无连接方式。尤其是,由于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 都将由主机来进行,因而不必再进行这项工作,并且 因此在网络层中不必再设置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 此外,由于每个被发送的分组的传送都与其前面发送 出去的分组无关,因此,每个分组都必须带有目的端 的完整地址
无连接的服务 这种观点认为:通信子网的工作实在网上传送比特, 除此之外,别无它事。按照他们的观点,不管怎样设 计,通信子网注定是不可靠的。因此,主机应该接受 这样的事实:必须自己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它导致了这样的结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是用原语 SEND PACKET和RECEIVE PACKET及少许其它原语构 成的无连接方式。尤其是,由于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 都将由主机来进行,因而不必再进行这项工作,并且 进行两次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并不会得到更好的效果。 因此在网络层中不必再设置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 此外,由于每个被发送的分组的传送都与其前面发送 出去的分组无关,因此,每个分组都必须带有目的端 的完整地址
面向连接的服务 这种观点认为:子网应该提供一种可靠的、面向连 接的服务。按照这一要求,其连接应有如下特征: 1.发送数据前,发送端网络层进程必须与接收端网络层对等 进程建立连接。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标识的连接。一直到数 据传送完毕后才能明确的释放。 2.建立连接时,两个进程可就其服务参数、服务质量和服务 开销进行协商。 3.通信是双向的,分组按次序进行递交。 4.能自动提供流量控制功能,以防止一个快速发送者以高于 接收者取出分组的速率将分组堆积在队列中,从而导致溢 出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服务方式间的争论,实质就是将复杂的功能放 在何处的问题。在面向连接服务,它们被置于网络层(通信子网) 而在无连接服务中,则被置于传输层(主机)
面向连接的服务 这种观点认为:子网应该提供一种可靠的、面向连 接的服务。按照这一要求,其连接应有如下特征: 1. 发送数据前,发送端网络层进程必须与接收端网络层对等 进程建立连接。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标识的连接。一直到数 据传送完毕后才能明确的释放。 2. 建立连接时,两个进程可就其服务参数、服务质量和服务 开销进行协商。 3. 通信是双向的,分组按次序进行递交。 4. 能自动提供流量控制功能,以防止一个快速发送者以高于 接收者取出分组的速率将分组堆积在队列中,从而导致溢 出。 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服务方式间的争论,实质就是将复杂的功能放 在何处的问题。在面向连接服务,它们被置于网络层(通信子网), 而在无连接服务中,则被置于传输层(主机)
网络层是否面向连接和网络层是否可靠是两 个独立的问题。 首先,网络层可以是面向连接的(需要建立连接);也可 以是无连接的(不需要建立连接)。其次,网络层可能是 可靠的(无丢失、重复或不完整分组)或不可靠的(分组 可能丢失、重复或不完整)。理论上说,四种组合都可能 存在,但最主要的两种组合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网络层 和不可靠的、无连接的网络层。所以其它两种组合渐渐就 无声息了。 两种观点都由运行实例来做代表: Internet具有一个无连接的网络层, 而ATM有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层。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当 Internet运 行在基于ATM提供的载体的通信子网上时,它如何工作。解决办法是 源主机首先与目的主机建立一个ATM网络层连接,再在该连接上发送 独立的(IP)分组。此方法虽然有用,但效率很低,因为某些功能在 府个层中变出m如=年的络层保诚分组按次序递交,但CP
网络层是否面向连接和网络层是否可靠是两 个独立的问题。 首先,网络层可以是面向连接的(需要建立连接);也可 以是无连接的(不需要建立连接)。其次,网络层可能是 可靠的(无丢失、重复或不完整分组)或不可靠的(分组 可能丢失、重复或不完整)。理论上说,四种组合都可能 存在,但最主要的两种组合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网络层 和不可靠的、无连接的网络层。所以其它两种组合渐渐就 无声息了。 两种观点都由运行实例来做代表:Internet具有一个无连接的网络层, 而ATM有一个面向连接的网络层。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当Internet运 行在基于ATM提供的载体的通信子网上时,它如何工作。解决办法是, 源主机首先与目的主机建立一个ATM网络层连接,再在该连接上发送 独立的(IP)分组。此方法虽然有用,但效率很低,因为某些功能在 两个层中重复出现。例如,ATM网络层保证分组按次序递交,但TCP 代码仍旧包含了管理和记录无序分组的完整机制
因特网编址机制 ◆因特网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形式但可以 互相映射的地址管理机制: 域名地址:www.henu,edu.cn(帮助记忆) IP≠4地址:202.196.964(32位逻辑编码, 用来在因特网中定位主机和路由器的接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12-FA-9B 23-DB-11(48位物理编码,用来在局域网 中定位主机和路由器的接口)
因特网编址机制 因特网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形式但可以 互相映射的地址管理机制: ◼ 域名地址:www.henu.edu.cn(帮助记忆) ◼ IP v4地址:202.196.96.4(32位逻辑编码, 用来在因特网中定位主机和路由器的接 口) ◼ 介质访问控制(MAC)地址:12-FA-9B- 23-DB-11(48位物理编码,用来在局域网 中定位主机和路由器的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