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者在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 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联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 的情况,上述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为: MU (3-8) 它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自己花费在这种商品购买 上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4.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者在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 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联系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进行分析,考虑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 的情况,上述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写为: = P MU (3-8) 它表示: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品的最优购买量应该是使自己花费在这种商品购买 上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所购买的商品的边际效用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如图3-2所示,根据表3-1的第P (1)栏和第(4)栏可以绘制出 相应的单个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曲线。 基数效用论通过运用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 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单个消费 者的需求曲线,同时,解释了3 Q=f(P)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从左往右向下倾斜的需求曲 线表明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1 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 降而增加。需求曲线上的每 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23456 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 图3-2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量组合点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Q f (P) d = P 0 Q 图3-2 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如图3-2所示,根据表3-1的第 (1)栏和第(4)栏可以绘制出 相应的单个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曲线。 基数效用论通过运用边际效 用递减规律和消费者效用最大 化的均衡条件推导出单个消费 者的需求曲线,同时,解释了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从左往右向下倾斜的需求曲 线表明商品的需求量随着价格 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 降而增加。需求曲线上的每一 点都是满足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均衡条件的商品的价格-需求 量组合点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 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 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例如,某种面包的市场价格为5元,某消费者 在购买第一个面包时,他认为值得付10元去购 买这个面包,即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10元8 。因此,当这个消费者以市场价格5元购买这 个面包时,就创造了额外的5元的剩余。在以 后的购买中,随着面包的边际效用递减,他为 6 购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第五个面包所愿 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分别递减为9元、8元、7元4 6元。于是,他为购买5个面包所愿意支付的 最高总金额=10元+9元+8元+7元+6元=40元2 但他实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总金额=5元 ×5=25元,两者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即 为40元25元=15元,如图3-3所示 图3-3消费者剩余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 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 2 2 1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100 9 图3-3 消费者剩余 例如,某种面包的市场价格为5元,某消费者 在购买第一个面包时,他认为值得付10元去购 买这个面包,即他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为10元 。因此,当这个消费者以市场价格5元购买这 个面包时,就创造了额外的5元的剩余。在以 后的购买中,随着面包的边际效用递减,他为 购买第二个、第三个、第四、第五个面包所愿 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分别递减为9元、8元、7元 、6元。于是,他为购买5个面包所愿意支付的 最高总金额=10元+9元+8元+7元+6元=40元 ,但他实际按市场价格支付的总金额=5元 ×5=25元,两者间的差额就是消费者剩余,即 为40元-25元=15元,如图3-3所示
更一般地,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 表示,如图3-4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在图3-4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 形式 P=f(9 给出,它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B Q 图34一般化了的消费者剩余
更一般地,消费者剩余可以用消费者需求曲线以下、市场价格线之上的面积 表示,如图3-4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在图3-4中,需求曲线以反需求函数的 形式 P f (Q) d = 给出,它表示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P Q P0 O Q0 A B 图3-4 一般化了的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 P=f(o) 价格为P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则消费者剩余为 f(odo-P2 (3-9) 式中,CS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缩写,式子右边第一项即积分项表示消费者愿意 支付的最高总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有必要指出的是,消费者剩余不是消费者从市场上获得的实际收入,而是一种 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常常被用来研究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变化,以及评价政府 的叁基支出与税收政策等
P f (Q) d = 消费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令反需求函数为 价格为P0时消费者的需求量为Q0,则消费者剩余为: 0 0 0 0 CS f (Q)dQ P Q Q = − (3-9) 式中,CS为消费者剩余的英文缩写,式子右边第一项即积分项表示消费者愿意 支付的最高总金额,第二项表示消费者实际支付的总金额。 有必要指出的是,消费者剩余不是消费者从市场上获得的实际收入,而是一种 心理感受和主观评价,它反映消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 善。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常常被用来研究消费者福利状况的变化,以及评价政府 的公共支出与税收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