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 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 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 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 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 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 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 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 《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 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后收在《华盖集续编》
◼ 当噩耗传来的时候,鲁迅正在 写《无花的蔷薇之二》,他怀着 满腔的悲愤,当天晚上就写下了 该文的4-9则,揭露控诉反动派的 这一暴行,并指出:“这不是一 件事的结束,而是一件事的开头。 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 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 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 ” 后来,鲁迅又相继写了《死地》 《可惨与可笑》等文。4月1日, 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 后收在《华盖集续编》
和 珍 刘和珍烈士遗像
刘和珍烈士遗像
三一八隐柰 3入 刘和珍 刘和珍烈士的遗体
三·一八惨案 刘和珍 刘和珍烈士的遗体
杨德群烈士遗像
杨德群烈士遗像
刘和珍(94-19o,江西南昌人。1923年至1926年就读于国立北 926年 款日本军艘地击天津大口和反对列强的“最后通牒”,国立北京 师大学和国立北京文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请愿示活动。段祺瑞执 政府公然向游行群众开枪,制造“三一八惨案”,刘和珍遇害。鲁迅先 生力其探文《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即“纪念”。 刘和珍,鲁迅的学生,北京女子师 范大学学生,1926年3月18日遇害,时 年22岁 “君”,旧时对人的尊称,不分男女
“记念”即“纪念”。 刘和珍,鲁迅的学生,北京女子师 范大学学生,1926年3月18日遇害,时 年22岁。 “君”,旧时对人的尊称,不分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