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冬孢子萌发 初侵染来源 (土壤、粪肥、种子) 担子 冬孢子 侵染丝 病穗 胚芽、根
初侵染来源 (土壤、粪肥、种子) 侵染丝 冬孢子萌发 冬孢子 担子 病 穗 三、病害循环(Disease Cycle)
发病条件(epidemic factor) 1.抗病品种抗性机制: 抗性表现为胚根受侵染时间短,有抵抗菌丝入侵的能力。 > 高抗自交系在高渗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能力高于高感自交系。 2.菌源数量: >连作地土壤菌量多、病残体未被妥善处理使土壤含菌量增加 >未腐熟的肥料、种子带菌未被消毒 3.环境条件:玉米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 ≥士壤温度在15-30℃,以20%的湿度条件发病率最高。 播种过深,种子生活力弱时病重
1.抗病品种抗性机制: ➢ 抗性表现为胚根受侵染时间短,有抵抗菌丝入侵的能力。 ➢ 高抗自交系在高渗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能力高于高感自交系。 四、发病 条件(epidemic factor) 2.菌源数量: ➢连作地土壤菌量多、病残体未被妥善处理使土壤含菌量增加 ➢未腐熟的肥料、种子带菌未被消毒 3.环境条件:玉米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 ➢土壤温度在15-30℃,以20%的湿度条件发病率最高。 ➢播种过深,种子生活力弱时病重
五、防治(Control) 1.种植抗病品种 2.减少初侵染菌源: >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进行高温堆肥,杜绝生肥下地; >及时拔除发病幼苗和及早拔除病株,施用净肥;合理轮作。 3.种子处理: >药剂拌种:三唑类(粉锈宁、羟锈宁); >药液闷种(20%的萎锈灵乳剂); >药液浸种(用50%的矮壮素); 药剂覆盖土(用40%五氯硝基苯)。 4.加强栽培管理:调整播种期;提高播种质量
1.种植抗病品种 2.减少初侵染菌源: ➢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进行高温堆肥,杜绝生肥下地; ➢及时拔除发病幼苗和及早拔除病株,施用净肥;合理轮作。 3.种子处理: ➢ 药剂拌种:三唑类(粉锈宁、羟锈宁); ➢药液闷种(20%的萎锈灵乳剂); ➢药液浸种(用50%的矮壮素); ➢药剂覆盖土(用40%五氯硝基苯)。 4.加强栽培管理:调整播种期;提高播种质量。 五、防治(Control)
玉米瘤黑粉病Maize head smut 世界各玉米产区,我国有60多年的历史。北方比 南方、山区比平原发生普遍而严重。 >减产程度:减产率为病株率1/3,某些年份病株率5-10% 左右,严重达70-80%;有些感病自交系高达100%。 >发病时期:发病愈早,危害愈重,幼苗受害,早死; >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玉米单株一个病瘤,30.9%,二个 以上,81.2%,一个直径8厘米,89.7%
玉米瘤黑粉病 Maize head smut 世界各玉米产区,我国有60多年的历史。北方比 南方、山区比平原发生普遍而严重。 ➢减产程度:减产率为病株率1/3,某些年份病株率5-10% 左右,严重达70-80%;有些感病自交系高达100%。 ➢发病时期:发病愈早,危害愈重,幼苗受害,早死; ➢病瘤大小及发病部位:玉米单株一个病瘤,30.9%,二个 以上,81.2%,一个直径8厘米,89.7%
一、症状(Symptom) 局部侵染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幼嫩组织都 可受害,长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瘤状物,后期 外层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黑粉。致使植株茎叶扭 曲畸形,矮缩不长,发病严重时枯死
局部侵染性病害,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幼嫩组织都 可受害,长出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瘤状物,后期 外层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的黑粉。致使植株茎叶扭 曲畸形,矮缩不长,发病严重时枯死。 一、症状(Symp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