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产生背景:当时计算机数量很少,价格很昂 贵,人们买不起计算机,为了解快“人多机 少”的矛盾,想出了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 方法,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 与若干台终端连接起来,这种简单的计算机 联机系统被称为分时系统。 ●典型应用: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 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分时系统允许你 通过只含显示器和键盘的哑终端来使用主机
第一代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 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产生背景:当时计算机数量很少,价格很昂 贵,人们买不起计算机,为了解决“人多机 少”的矛盾,想出了多人共用一台计算机的 方法,其形式是将一台计算机经过通信线路 与若干台终端连接起来,这种简单的计算机 联机系统被称为分时系统。 ⚫ 典型应用:由一台计算机和全美范围内2000多 个终端组成的飞机定票系统。分时系统允许你 通过只含显示器和键盘的哑终端来使用主机
●对于远程终端可通过电话线与计算机相连 ●由于当初计算机的设计主要是用于信息处理的,与终 端通信需要主机腾出相当一部分的时间用于通信处理, 这样增加了主机的额外开销,降低了讣算机数据处理的 速度和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主机前设置一个 前端处理机FEP( Front end processor),其功能相当 于现在的网卡,专门负责处理主机和终端的通信问题, 进行串/并转换、差错控制和数据的收发,使主机专心 进行数据处理。 ●随着终端数目的增加,每增加一个终端就增加 条线路,从而通信费用大大提高。为了节约通 信线路和费用,可在终端密集处增加一个集中器
⚫ 对于远程终端可通过电话线与计算机相连。 ⚫由于当初计算机的设计主要是用于信息处理的,与终 端通信需要主机腾出相当一部分的时间用于通信处理, 这样增加了主机的额外开销,降低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 速度和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主机前设置一个 前端处理机FEP(Front End Processor),其功能相当 于现在的网卡,专门负责处理主机和终端的通信问题, 进行串/并转换、差错控制和数据的收发,使主机专心 进行数据处理。 ⚫随着终端数目的增加,每增加一个终端就增加 一条线路,从而通信费用大大提高。为了节约通 信线路和费用,可在终端密集处增加一个集中器
山 主机 集中器 公用电话网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第二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 背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硬件价格的下 降,一些大公司常常拥有多台计算机系统,这些 计算机系统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它们之间需要进 行信息交换,人们希望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 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典型应用:分组交换网
第二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 时期:是20世纪70年代 ⚫背景: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硬件价格的下 降,一些大公司常常拥有多台计算机系统,这些 计算机系统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它们之间需要进 行信息交换,人们希望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 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 ⚫典型应用:分组交换网
●分组交换网产生的原因: 1、连网首先想到利用现有电话网,但传 统的电话网不适合计算机数据传输 (1)采用电路交换方式,通话时全部占用线 路;且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 路上;因此线路的利用率低,不到10% (2)在电路交换传输线路上有任一故障,都 需重新拨号建立连接。电路交换的过程是: 建立连接一通信一释放连接
⚫ 分组交换网产生的原因: 1、连网首先想到利用现有电话网,但传 统的电话网不适合计算机数据传输 (1)采用电路交换方式,通话时全部占用线 路;且计算机数据是突发式地出现在传输线 路上;因此线路的利用率低,不到10% (2) 在电路交换传输线路上有任一故障,都 需重新拨号建立连接。电路交换的过程是: 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