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基因对基因相互作用的模式 >激发子受体模式:无毒基因产物(激发子)与抗病 基因产物(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激发寄主产生一系列 防卫反应
李云锋 yunfengli@scau.edu.cn ➢ 激发子—受体模式:无毒基因产物(激发子)与抗病 基因产物(受体)特异性结合后,激发寄主产生一系列 防卫反应。 3、基因对基因相互作用的模式
抗病性的变异 0 (1)抗病性丧失的原因 (2)保持抗病性的措施
李云锋 yunfengli@scau.edu.cn (1)抗病性丧失的原因 (2)保持抗病性的措施 抗病性的变异
(1)抗病性丧失的原因 A寄主本身的变异: ·天然杂交 ·机械混杂 •繁殖器官的异质性 ·生活力降低 B.病原物致病性的改变 C.环境条件的影响
李云锋 yunfengli@scau.edu.cn (1)抗病性丧失的原因 A.寄主本身的变异: • 天然杂交 • 机械混杂 • 繁殖器官的异质性 • 生活力降低 B.病原物致病性的改变 C.环境条件的影响
(2)保持抗病性的措施 ·A.避免大面积长期种植同一品种 ·B.注意品种的去劣选择和提纯复壮 ·C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基因布局,利用多抗 品种
李云锋 yunfengli@scau.edu.cn (2)保持抗病性的措施 • A.避免大面积长期种植同一品种 • B.注意品种的去劣选择和提纯复壮 • C.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基因布局,利用多抗 品种
第二节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李云锋 yunfengli@scau.edu.cn 第二节 植物受侵染后的生理生化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