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相惜,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 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 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 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 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 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 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 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 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 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 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 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 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 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 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 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 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 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 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这个青年就是后来享誉诗坛的臧克家
知亦师亦友 藏克家和闻一多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已经够了。”—闻一多
知亦师亦友 ——臧克家和闻一多 • “得一知己,可以无憾, • 在青岛得到你一个人 • 已经够了。” ——闻一多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 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 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 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 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