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早第三纪干旱盆地碎屑沉积分布图(据王鸿贞资料汇编) 章 90 E 100E II0 E 120 由于印度板块向 北的漂移与挤压,中 45N 45N 国西部地区在晚新生 代向北迁移了6~10 个纬度(王建,199,N 1999),使由干旱碎 屑及红色泥质组合为 黑A“ 标志的早第三纪副热FN 带干旱带扭曲成“Z” 字型。这一幅度的迁 四川盆地 移,足以使我国西北pN 30°N 地区脱离副热带而进 入温带,所引致的气 候与环境变化效果可sN 想而知。 100
早第三纪干旱盆地碎屑沉积分布图(据王鸿贞资料汇编) 由于印度板块向 北的漂移与挤压,中 国西部地区在晚新生 代向北迁移了6~10 个纬度(王建,1996, 1999),使由干旱碎 屑及红色泥质组合为 标志的早第三纪副热 带干旱带扭曲成“Z” 字型。这一幅度的迁 移,足以使我国西北 地区脱离副热带而进 入温带,所引致的气 候与环境变化效果可 想而知。 第 八 章
第 拿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二)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1.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2.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3.高原的隆升导致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1)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经过这 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中部和美国西部内陆; (2)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 (3)在高大地形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 4.高原隆升加强亚洲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 的范围
地形起伏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一)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二) 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三) 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⒈ 高原隆升导致北半球晚新生代气候变冷。 ⒉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环流,使气候的季节差异增大。 ⒊ 高原的隆升导致北半球中纬地区干旱气候的形成。 ⑴ 高原与山地的形成,导致西风带的分叉,水汽运移不再经过这 些地区,而气流变为下沉气流为主,尤其在亚洲中部和美国西部内陆; ⑵ 高大地形阻挡了来自附近海洋的水汽进入内陆地区; ⑶ 在高大地形的上游地区,风暴发生频率较低。 ⒋ 高原隆升加强亚洲季风的强度,改变季风的风向,改变季风影响 的范围。 第 八 章
第 高原隆起导致的气候变冷( Rudd i man 章 (1)气候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高原的隆升,1月中纬地 区对流层上部行星风的波动(弯曲)加强,使得高纬 地区的冷空气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向中纬度地区,导致 中纬度地区温度的降低。 (2)随着高原的隆升,地面积雪越来越多,地面反射 率增高,使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地 面温度的降低。 (3)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差增大, 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产物源源不断地 )深色区域为变冷区域颜色愈深变冷愈显著 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的、参与风化的物质增 多,使参与风化作用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得大气 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使世界气候变冷(降低温室 效应)
高原隆起导致的气候变冷(Ruddiman) 深 色 区 域 为 变 冷 区 域。 颜 色 愈 深, 变 冷 愈 显 著 ⑴ 气候模拟结果表明,随着高原的隆升,1月中纬地 区对流层上部行星风的波动(弯曲)加强,使得高纬 地区的冷空气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向中纬度地区,导致 中纬度地区温度的降低。 ⑵ 随着高原的隆升,地面积雪越来越多,地面反射 率增高,使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地 面温度的降低。 ⑶ 随着高原的隆升,高原与周围地区的高差增大, 地面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面风化产物源源不断地 被侵蚀搬运,使暴露于大气中的、参与风化的物质增 多,使参与风化作用的二氧化碳增多,从而使得大气 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使世界气候变冷(降低温室 效应). 第 八 章
第 章 青藏高原隆升对季风环流的影响( Ruddiman) 隆起前(冬季) 隆起前(夏季)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 环流,使气候季节差异增 大。隆起的地面,其显热 与潜热的作用加强,夏季 纬度 低空西风轴 高原往往成为一个热源, 冬季则往往成为一个冷源 从而加强了由于海陆热力 低 差异导致的季风环流(见 隆起后(冬季) 隆起后(夏季) 右图)。季风环流的加强, 使气候的季节差异更加明 显:冬季更加寒冷、干燥, 夏季更加温暖、湿润;也 高原 高原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 星风系控制下的纬度地带 季风环流 性规律
青藏高原隆升对季风环流的影响(Ruddiman) 高原隆升,加强季风 环流,使气候季节差异增 大。隆起的地面,其显热 与潜热的作用加强,夏季 高原往往成为一个热源, 冬季则往往成为一个冷源, 从而加强了由于海陆热力 差异导致的季风环流(见 右图)。季风环流的加强, 使气候的季节差异更加明 显:冬季更加寒冷、干燥, 夏季更加温暖、湿润;也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 星风系控制下的纬度地带 性规律。 第 八 章
第 章 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岩石圈的变化 海陆分布 风化作用 地形起伏 侵蚀、搬运、 大气环流中心 堆积作用 大气圈的变化 岩石圈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气环流,改变了气候的 格局与性质。实际上,改变了的大气圈,反过来又作用于岩石圈, 对岩石圈施加影响。岩石圈与大气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岩石圈与大气圈的相互作用 • 风化作用 • 侵蚀、搬运、 堆积作用 岩石圈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大气环流,改变了气候的 格局与性质。实际上,改变了的大气圈,反过来又作用于岩石圈, 对岩石圈施加影响。岩石圈与大气圈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大气圈的变化 岩石圈的变化 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 大气环流中心 第 八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