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1喷出岩相对年代确定一一根据地层层序和其上、下地 层中的化石来确定。 根据侵入包惠 2侵入岩相对年龄 年 切割或穿插关系来确定, 侵入关系:侵入者年 的代新、被侵入者(围岩) 确年代老。 定 如割或穿插关系:切 割或穿插者年代新、被 相「切割或被穿插者年代老。 对 包裹关系:包裹者年 代代新、被包裹者年代老
17.1 地 质 年 代 的 确 定 ( 相 对 年 代 ) (三)切割律或穿插关系 1.喷出岩相对年代确定——根据地层层序和其上、下地 层中的化石来确定。 2.侵入岩相对年龄 确定:根据侵入、包裹、 切割或穿插关系来确定。 侵入关系:侵入者年 代新、被侵入者(围岩) 年代老。 切割或穿插关系:切 割或穿插者年代新、被 切割或被穿插者年代老。 包裹关系:包裹者年 代新、被包裹者年代老
二、同笸素年龄(绝对年龄)的测定 根据地层中所含放射性元素及其褰变产物的含量比例, 再根据其褰变常齦(半衰期)来计算出矿物或岩石的年齒。 不是所有的同位素都能使用,一般是用半衰期较长的同 位素;一般用钾一氩、铷一锶、铀一铅等来测定较古老岩石 的地质年龄 质年代的确定同位素 而碳-14半衰期较短,专用于测定最新的地质事件和考 古材料 同位素年龄具有一定的误差,但对于无化石的前寒武纪 以及火成岩、变质岩等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母体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 半衰期 母体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 半衰期 铀-238(U28) 铅-206(Pb20) 45亿年 铷-87(Pb87) 锶-87(Sr87) 铀-235-(U=5) 铅-207(Pb0) 7.13亿年 钾-40(K40) 氩-40(Ar40) 15亿年 钍-232(T23) 铅-208(Pb208 139亿年 碳-14(C14) 氨-14(N14) 5692年 7-1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周俭素
17.1 地 质 年 代 的 确 定 ( 同 位 素 年 龄 ) 二、同位素年龄(绝对年龄)的测定 根据地层中所含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含量比例, 再根据其衰变常数(半衰期)来计算出矿物或岩石的年龄。 不是所有的同位素都能使用,一般是用半衰期较长的同 位素;一般用钾-氩、铷-锶、铀-铅等来测定较古老岩石 的地质年龄。 而碳-14半衰期较短,专用于测定最新的地质事件和考 古材料。 同位素年龄具有一定的误差,但对于无化石的前寒武纪 以及火成岩、变质岩等的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据。 表17-1 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的放射性同位素 母体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 半衰期 母体同位素 子体同位素 半衰期 铀-238(U 238) 铅-206(Pb208) 45亿年 铷-87(Pb87) 锶-87(Sr87) 500亿年 铀-235-(U 235) 铅-207(Pb207) 7.13亿年 钾-40(K40) 氩-40(Ar40) 15亿年 钍-232(T h232) 铅-208(Pb208) 139亿年 碳-14(C 14) 氨-14(N14) 5692年
三、古地磁法测定岩石年龄 —地质历史中地磁的南北极是不断变换的,每 磁性的延续时间也不相同。因此,测定岩石的极性,确定 该极性的延续时间,并通过与已知的标准绂对比,就可以 地推算该岩石的形成年代 该方店只能用于中生代以来的岩石年龄测定,因为对 质年代的确定 更老的岩石尚未建立起可资比较的“标准 中国大陆地壳形成年龄(单锰:百万年) 上部地亮 沉积变质地亮 花岗岩Nd模式年龄 华北地台 2852士371 2921土348 2517士225 华南地区 1659士341 2289士595 1546±303 塔里木地台 2766±232 秦岭造山带 2237士301 1560±372 古地磁 1880士497 (平均值) 大别造山带 2016±476 2395±232 滇藏造山带 1559士454 2026±284 1303±370 北方造山带 979士365 1639±384 915±299 平均值 1812 1643
17.1 地 质 年 代 的 确 定 ( 古 地 磁 法 ) 三、古地磁法测定岩石年龄 ——地质历史中地磁的南北极是不断变换的,每一 磁性的延续时间也不相同。因此,测定岩石的极性,确定 该极性的延续时间,并通过与已知的标准值对比,就可以 推算该岩石的形成年代。 该方法只能用于中生代以来的岩石年龄测定,因为对 更老的岩石尚未建立起可资比较的“标准”。 中国大陆地壳形成年龄(单位:百万年) 上部地壳 沉积-变质地壳 花岗岩Nd模式年龄 华北地台 2852±371 2921±348 2517±225 华南地区 1659±341 2289±595 1546±303 塔里木地台 2766±232 秦岭造山带 1880±497 (平均值) 2237±301 1560±372 大别造山带 2016±476 2395±232 滇藏造山带 1559±454 2026±284 1303±370 北方造山带 979±365 1639±384 915±299 平均值 1812 1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