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施肥技术与方法不断改进 ➢ 20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氮肥的有效施 用方法与技术。 ➢ 60年代:主要研究磷肥的有效施用方法 和技术。 ➢ 70年代:主要研究钾的有效施用方法与 技术。 ➢ 80年代后:主要研究与推广配方施肥
②施肥技术与方法不断改进 ➢ 20世纪50年代:主要研究氮肥的有效施 用方法与技术。 ➢ 60年代:主要研究磷肥的有效施用方法 和技术。 ➢ 70年代:主要研究钾的有效施用方法与 技术。 ➢ 80年代后:主要研究与推广配方施肥
③化肥肥效研究不断深入 我国自施用化肥以来,曾进行过3次 有组织的、全国规模的化肥肥效试验
③化肥肥效研究不断深入 我国自施用化肥以来,曾进行过3次 有组织的、全国规模的化肥肥效试验
第次 时间 组织 单位 工作量 总结性 文献 主要结论 第 一 次 1936 ~ 1940 前中 央农 业实 验所 在14个省68个点上对7个 土壤6种作物(水稻、小 麦、油菜、棉花、玉米和 谷子等)进行了156个试 验。 张乃凤先 生之《地 力之测定》 土壤需氮程度 为80%,磷约 为40%,钾仅 为10%。 第 二 次 1958 ~ 1962 中国 农业 科学 院 25个省、市自治区在157 个试验点上完成351个田 间试验,作物从粮食扩大 到油料、烟草、果树、蔬 菜。 明确了氮、磷、 钾肥的增产幅 度与增产地区。 第 三 次 1981 ~ 1983 中国 农科 院土 肥所 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的农业科学研究院土肥所 参加,在18种作物上进行 了5086个试验。 1985年全 面整理、 汇编成 《中国化 肥区划》 氮肥肥效>磷肥 >钾肥 单位养分的增产 量有所变化:对 于粮食作物,氮 肥降低、磷肥没 变、钾肥增加。 三次全国化肥试验网资料
第次 时间 组织 单位 工作量 总结性 文献 主要结论 第 一 次 1936 ~ 1940 前中 央农 业实 验所 在14个省68个点上对7个 土壤6种作物(水稻、小 麦、油菜、棉花、玉米和 谷子等)进行了156个试 验。 张乃凤先 生之《地 力之测定》 土壤需氮程度 为80%,磷约 为40%,钾仅 为10%。 第 二 次 1958 ~ 1962 中国 农业 科学 院 25个省、市自治区在157 个试验点上完成351个田 间试验,作物从粮食扩大 到油料、烟草、果树、蔬 菜。 明确了氮、磷、 钾肥的增产幅 度与增产地区。 第 三 次 1981 ~ 1983 中国 农科 院土 肥所 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的农业科学研究院土肥所 参加,在18种作物上进行 了5086个试验。 1985年全 面整理、 汇编成 《中国化 肥区划》 氮肥肥效>磷肥 >钾肥 单位养分的增产 量有所变化:对 于粮食作物,氮 肥降低、磷肥没 变、钾肥增加。 三次全国化肥试验网资料
3.施肥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1)中心任务 提高肥料利用率;调高产与 优质、施肥与环境的关系。 (2)发展方向 ①经济作物、林木、草地及水产合理施肥研 究; ②以改善品质,降低污染为目的的合理施肥 技术研究; ③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的技术研究; ④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与育种技术的结合研究;
3.施肥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1)中心任务 提高肥料利用率;调高产与 优质、施肥与环境的关系。 (2)发展方向 ①经济作物、林木、草地及水产合理施肥研 究; ②以改善品质,降低污染为目的的合理施肥 技术研究; ③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目的技术研究; ④植物营养遗传特性与育种技术的结合研究;
二、施肥的效应 (一)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 1.施肥的增产效应 每千克养分增产千克数 作物 氮(N) 磷(P2O5) 钾(K2O) 水稻 15-20 8-12 2-4 小麦 10-15 5-10 多数试验不增产 玉米 20-30 5-10 2-4 棉花 8-10 - - 油菜子 5-6 5-8 - 薯类 40-60 - - 氮磷钾化肥的肥效 (1958—1962)
二、施肥的效应 (一)合理施肥产生的良好效应 1.施肥的增产效应 每千克养分增产千克数 作物 氮(N) 磷(P2O5) 钾(K2O) 水稻 15-20 8-12 2-4 小麦 10-15 5-10 多数试验不增产 玉米 20-30 5-10 2-4 棉花 8-10 - - 油菜子 5-6 5-8 - 薯类 40-60 - - 氮磷钾化肥的肥效 (1958—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