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干性植物油 1.植物油:由许多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化合 物——“酯”所混合组成,称为甘油三酸酯或三酸甘油酯 化学式 CH2OCoR1 CHOCOR, CH2OCOR 式中:R1、R2、R3分别表示不同的脂肪酸;若R1、 R2、R3相同,称为单纯的三酸甘油酯 合p
(一)干性植物油 1. 植物油:由许多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化合 物——“酯”所混合组成,称为甘油三酸酯或三酸甘油酯。 化学式: CH2OCOR1 CHOCOR2 CH2OCOR3 式中:R1、R2 、 R3分别表示不同的脂肪酸;若R1、 R2 、 R3 相同,称为单纯的三酸甘油酯
下面是几种主要的脂肪酸分子式: CH3(CH2 )16 COOH 硬脂酸 CH3(CH2 CH=CH(CH2 )COOH 油酸 (9:10十八碳烯酸) CH3(CH2 ) 4CH=CHCH2CH=CH(CH2 )COOH 亚油酸 (12:139:10十八碳二烯酸) CH3CH2CH= CHCH2CH= CHCH2CH=CH(CH)COOH亚麻油酸 G、(9:10,12:13,15:16十八碳三烯酸) (CH)aCH=CHCH=CHCH=CH(CH)COOH桐油酸 (9:10,11:12,13:14十八碳三烯酸) CH3( CH2 ) CH(OHCH2CH=CH(CH2 CO0H 蓖麻酸
下面是几种主要的脂肪酸分子式: CH3(CH2)16COOH 硬脂酸 CH3(CH2)7CH=CH(CH2)7COOH 油酸 (9:10 十八碳烯酸) CH3(CH2)4CH=CHCH2CH=CH(CH2)7COOH 亚油酸 (12:13,9:10 十八碳二烯酸) CH3CH2CH=CHCH2CH=CHCH2CH=CH(CH2)7COOH 亚麻油酸 (9:10,12:13,15:16 十八碳三烯酸) CH3(CH2)3CH=CHCH=CHCH=CH(CH2)7COOH 桐油酸 (9:10,11:12,13:14 十八碳三烯酸) CH3(CH2)5CH(OH)CH2CH=CH(CH2)7COOH 蓖麻酸
2.植物油的干性 在工业上植物油的干性,采用“碘值”表示。碘值 在1克植物油中所吸收的碘的厘克数 般:碘值≥150以上,称为干性植物油; 碘值介于100~150之间,称为半干性植物油 碘值<100,称为不干性植物油。 对人体而言,葵花油最好,依次为花生油和大豆油, 菜油不好,饱和酸含量太高。 合p
2. 植物油的干性 在工业上植物油的干性,采用“碘值”表示。碘值: 在1克植物油中所吸收的碘的厘克数。 一般:碘值≥150以上,称为干性植物油; 碘值介于100~150之间,称为半干性植物油; 碘值<100,称为不干性植物油。 对人体而言,葵花油最好,依次为花生油和大豆油, 菜油不好,饱和酸含量太高
3.常用的连结料用干性植物油 主要:亚麻仁油,桐油 1)亚麻仁油:碘值171,分散颜料的能力强,干燥性 能好,具有一定的光泽,常用干性油 2)桐油:碘值160~173,耐碱性好,耐光性,耐水 性好,缺点:很易出现皱皮,使膜层失去光泽,从而透 明度差。一般与亚麻仁油混合使用。 还有:梓油,脱水的蓖麻油等 合p
3. 常用的连结料用干性植物油 主要:亚麻仁油,桐油 1)亚麻仁油:碘值171,分散颜料的能力强,干燥性 能好,具有一定的光泽,常用干性油 2)桐油:碘值160~173,耐碱性好,耐光性,耐水 性好,缺点:很易出现皱皮,使膜层失去光泽,从而透 明度差。一般与亚麻仁油混合使用。 还有:梓油,脱水的蓖麻油等
(二)溶剂 将树脂溶解于溶剂制成溶液作为连结料,称为树脂型 连结料(或树脂型油墨)。 常用的溶剂 芳香族烃类溶剂(苯、甲苯等); 脂肪族烃类溶剂(汽油、煤油等); 酯类溶剂; 醇类溶剂; 酮类溶剂; 醚类溶剂; 水 合p
(二)溶剂 将树脂溶解于溶剂制成溶液作为连结料,称为树脂型 连结料(或树脂型油墨)。 常用的溶剂: 芳香族烃类溶剂(苯、甲苯等); 脂肪族烃类溶剂(汽油、煤油等); 酯类溶剂; 醇类溶剂; 酮类溶剂; 醚类溶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