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务院1993年关于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人口密度(人/km2) 100 >400 400 县政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 10 府驻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万人 地指自来水普及率(%) 55 65 标道路铺装率(%) 50 55 60 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 15 非农产业人口比重(%) 20 25 30 县|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10 城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C%) 20 20 20 指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8 12 标|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 60 70 80 人均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元/人) 40005000 6000 承担一定的上解任务 100
人口密度(人/km2 ) <100 100— —400 >400 县政 府驻 地指 标 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 具有非农业户口的人口(万人) 自来水普及率(%) 道路铺装率(%) 8 6 55 50 10 7 60 55 12 8 65 60 县 城 指 标 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万人) 非农产业人口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亿元) 乡镇以上工业产值占工农业产值的比重(%) 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万元) 人均县级财政预算内收入(元/人) 承担一定的上解任务 8 20 6 20 8 60 4000 60 12 25 8 20 12 70 5000 80 15 30 10 20 15 80 6000 100 我国国务院1993年关于设立县级市的标准
我国1955年国务院规定可以设镇,1963年下达《 中国建制镇设 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1984年 在《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 知》。 规定:“总人口在 二万以下的乡,乡政 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 过2千的,可以建镇; 置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 标准 乡,乡政府驻地非农 业人口占全乡人口 10%以上的,也可以 建镇
中 国 建 制 镇 设 置 标 准 我国1955年国务院规定可以设镇,1963年下达《 关于调整市镇建制、缩小城市郊区的指示》,1984年 在《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 知》。 规定:“总人口在 二万以下的乡,乡政 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 过2千的,可以建镇; 总人口在二万以上的 乡,乡政府驻地非农 业人口占全乡人口 10%以上的,也可以 建镇
(2)城市化的测度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平均城市化速度=(报告期城市化水平一基期城市化水 平)/间隔年数 城市成长力系数:S>1时为强增长;S≤1时为弱增长; 10 S=1/10∑(x/yi S——城市成长力系数; ⅰ—城市第顸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 yi—全国第项指标年均增长率: /yi——城市第项指标的增长指数;
(2)城市化的测度 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总人口)×100% 平均城市化速度=(报告期城市化水平-基期城市化水 平)/间隔年数 城市成长力系数:S﹥1时为强增长;S≤1时为弱增长; 10 S= 1/10 ∑(xi / yi) i=1 S——城市成长力系数; Xi——城市第i项指标的年平均增长率; yi——全国第i项指标年均增长率; xi / yi——城市第i项指标的增长指数;
3)市首位度 城市首位度是马克·杰菲逊(M. Jefferson) 在1939年对提岀的概念。他把在规模上与第二位 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 份,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 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 primate city)。 城市首位度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首位城市 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总量之比,二是首位城市人口 与全国(或地区)城镇人口之比。城市首位度概 念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区域范围愈小,适用 性愈低。 首位度大的城市分布称之为城市首位分布, 反映了首位城市在国家或地区城市中居于绝对优 势地位,经济、人口、文化、资源在首位城市高 度聚集
城市首位度是马克•杰菲逊(M.Jefferson) 在1939年对提出的概念。他把在规模上与第二位 城市保持巨大差距,吸引全国城市人口的很大部 份,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 明显优势的城市定义为首位城市(primate city)。 城市首位度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首位城市 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总量之比,二是首位城市人口 与全国(或地区)城镇人口之比。城市首位度概 念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区域范围愈小,适用 性愈低。 首位度大的城市分布称之为城市首位分布, 反映了首位城市在国家或地区城市中居于绝对优 势地位,经济、人口、文化、资源在首位城市高 度聚集。 (3)城市首位度
4)版序一规模分布法 在一个区域内,城镇的位次排列与其数量一般呈现显著 的反向关系,呈金字塔形分布 P×R=K 式中,P为一个区域内按人口排序第i个城镇的人口数,R为 第个i城镇的排序位次,K为常数。也就是说,某一城镇的人 口规模与排序位序的乘积不变。更简洁的计算公式是: r=,/r 式中,P是指区域内人口规模排序中第r位的人口数,P1是指 区域内第1位城镇的人口数,r是P城镇的排列位序 这一规则反映了城镇的数量随着城镇规模的增加而减少。 在已知最大城镇人口数量之后,即可推算出某一位序城镇的 合理人口数量
(4)顺序—规模分布法则 在一个区域内,城镇的位次排列与其数量一般呈现显著 的反向关系,呈金字塔形分布。 Pi×Ri=K 式中,Pi为一个区域内按人口排序第i个城镇的人口数, Ri为 第个i城镇的排序位次,K为常数。也就是说,某一城镇的人 口规模与排序位序的乘积不变。更简洁的计算公式是: Pr=P1 / r 式中,Pr是指区域内人口规模排序中第r位的人口数, P1是指 区域内第1位城镇的人口数,r是Pr城镇的排列位序。 这一规则反映了城镇的数量随着城镇规模的增加而减少。 在已知最大城镇人口数量之后,即可推算出某一位序城镇的 合理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