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家精品课程 第7章 数量遗传学-7.1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数量性状遗传特点: (A)所有世代中,个体表型值的频率分布皆近似 于正态分布。用均值和方差就能较好地描述各世代的 群体特征。 (B)两亲本和F群体内的变异环境因素造成的。 这说明,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易受环境的影响。 P=G+E 11
遗传学 Genetics 国家精品课程 11 liuxd(C) (3)数量性状遗传特点: (A)所有世代中,个体表型值的频率分布皆近似 于正态分布。用均值和方差就能较好地描述各世代的 群体特征。 (B)两亲本和F1群体内的变异环境因素造成的。 这说明,数量性状的表现型易受环境的影响。 P = G + E 第7章 数量遗传学- 7.1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国家精品课程 第7章 数量遗传学-一7.1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C)F2群体的变异幅度和方差明显大于两亲本和F1。 F2代中多出来的变异是由遗传分离引起的。这也 : 证明了数量性状是受遗传控制的。 (D)F和F2的均值皆位于双亲之间,且接近于双亲 的中间值。这暗示,在数量性状中,高表型值的 亲本(简称高值亲本)与低表型值的亲本(简称 低值亲本)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12
遗传学 Genetics 国家精品课程 12 liuxd(C) (C)F2群体的变异幅度和方差明显大于两亲本和F1。 F2代中多出来的变异是由遗传分离引起的。这也 证明了数量性状是受遗传控制的。 (D)F1和F2的均值皆位于双亲之间,且接近于双亲 的中间值。这暗示,在数量性状中,高表型值的 亲本(简称高值亲本)与低表型值的亲本(简称 低值亲本)之间没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第7章 数量遗传学- 7.1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国家精品课程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区别 比较项目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1)变异 非连续性 连续性 F表现 显性 连续性(中亲值或 有偏向) F2表现 相对性状分离 连续性(正态分布) (2)对环境 不敏感 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的效应 产生变异 (3)控制性状 基因少,效应明显 微效多基因控制 的基因及 存在显隐性 作用相等,累加 效应 (4)研究方法 群体小,世代数少 群体大,世代数多 用分组描述 采用统计方法
遗传学 Genetics 国家精品课程 13 liuxd(C)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区别 比较项目 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 (1)变异 非连续性 连续性 F1表现 显性 连续性(中亲值或 有偏向) F2表现 相对性状分离 连续性(正态分布) (2)对环境 不敏感 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的效应 产生变异 (3)控制性状 基因少,效应明显 微效多基因控制 的基因及 存在显隐性 作用相等,累加 效应 (4)研究方法 群体小,世代数少 群体大,世代数多 用分组描述 采用统计方法
角家精品得程 第7章 数量遗传学-一7.1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7.1.2 连续变异的遗传原因 (1)小麦杂交试验(Nilson-Ehle,1908) 将颜色深浅不同的几个红色籽粒小麦品种与 白色籽粒品种杂交
遗传学 Genetics 国家精品课程 14 liuxd(C) 7.1.2 连续变异的遗传原因 (1)小麦杂交试验(Nilson-Ehle,1908) 将颜色深浅不同的几个红色籽粒小麦品种与 白色籽粒品种杂交。 第7章 数量遗传学- 7.1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用家精品课程 第7章 数量遗传学-一7.1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F代:籽粒红色,但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F2代:随红粒亲本的颜色由深到浅,依次得到了 红粒与白粒的分离比例为63:1、15:1和3:1 的结果;F,红色籽粒中,颜色深浅也存在差异并 呈现一定的比例。 15
遗传学 Genetics 国家精品课程 15 liuxd(C) F1代: 籽粒红色,但表现为双亲的中间类型。 F2代: 随红粒亲本的颜色由深到浅,依次得到了 红粒与白粒的分离比例为63: 1、15 : 1和3 : 1 的结果; F2红色籽粒中,颜色深浅也存在差异并 呈现一定的比例。 第7章 数量遗传学- 7.1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