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目的: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 键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 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 征因子和参数。 3、注意:识别与筛选建立在一定的调硏基础上(文 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1、目的:鉴别拟建工程与潜在的生态受体之间的关 键联系,确保评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方法:将拟建工程和受影响生态系统分解为各自 的组成部分,鉴别可能的交互作用,并寻求合适的表 征因子和参数。 3、注意:识别与筛选建立在一定的调研基础上(文 献查阅、实地考察与咨询、访问)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作用主体:全面性(主、辅、配、公、环) (建设项目)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 作用特点(集中?长期?物理?.) 令影响受体: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 (生态系统)特点与状态(整体性、脆弱性) 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 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 ◎影响效应:性质(正负?可逆?累积?) 程度(强度、长短….) 范围(直接、间接) 可能性 敏感目标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要点 作用主体: 全面性(主、辅、配、公、环) (建设项目) 全过程(勘、选、设、施、运、闭、退) 作用特点(集中?长期?物理?…) 影响受体: 类型与组成(主导因子) (生态系统) 特点与状态(整体性、脆弱性) 敏感问题(限制因子、敏感目标…) 资源问题(经济意义、特色资源…) 影响效应: 性质(正负?可逆?累积?) 程度(强度、长短…) 范围(直接、间接) 可能性 敏感目标
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 施工行为 施工期 营运期 拆取 施 材机|运 占迁弃路工桥料械输|绿复涵 地安 基场涵‖运‖作十行「化 环境资源 地 输|业|使 生态陆地植被 资源陆栖动 土质 物质地面水文 资源『地面水质 水土保持 就业、劳务 会「旅游 发展 水利 土地利用 声学质量 生活□空气质量 质量 :■/●:长期/短期的不利影响口 长期/短期的有利影
某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因子与影响程度识别 施工行为 前 期 施工期 营运期 环境资源 占 地 拆 迁 安 置 取 弃 土 路 基 施 工 场 地 桥 涵 材 料 运 输 机 械 作 业 运 输 行 使 绿 化 复 垦 桥 涵 边 沟 生 态 陆地植被 ■ ● ● ● ■ □ □ ○ 资 源 陆栖动物 ■ ● ● ● ■ □ □ 土 质 ● ● □ 地面水文 ● ● □ 地面水质 ● ● ● ● ● ■ □ 物 质 资 源 水土保持 ● ● ● □ □ 就业、劳务 ■ ● ● ○ ○ ○ ○ □ □ □ □ 经 济 ■ □ ● □ □ □ 旅 游 □ □ 农 业 ■ ● ● □ 水 利 ● ● ○ □ 社 会 发 展 土地利用 ■ □ ● ● □ □ 声学质量 ● ● ● ● ■ □ 空气质量 ● ● ● ● ■ □ 居 住 □ ● ● ■ □ 生 活 质 量 美 学 ● ● ● ● □ □ 注 :■/●:长期/短期的不利影响 □/○:长期/短期的有利影 响
自然生商系统评价因子筛选 z参数 因子 植被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生物多样性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保护物种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濒危种珍稀度或濒危度 特有物种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资源物种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系统整体性景观破碎度等 系统生产力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系统稳定性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敏感目标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自然生态系统评价因子筛选 植被 类型、面积、覆盖率、分布 生物多样性 植物种、密度、优势度、频度 动物种及生境、种群、密度 保护物种 种类、保护级别、分布与生境 珍稀濒危种 珍稀度或濒危度 特有物种 种类、种群、分布与生境、价值、公众关心度 资源物种 种类、生产力、生境、动态 系统整体性 景观破碎度等 系统生产力 生物量、生物生长率 系统稳定性 生物资源采补平衡、系统发展趋势、土壤侵蚀 气候恶化(大风日、干燥度等)、区域自然 灾害、外来物种 敏感目标 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地、景观 因子 参数
市生忞环境评价因子筛 因子参数 规划体系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区划 环境 大气质量、大气功能区划、 水系、规划功能、水源、地下水 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 绿化体系 绿化指标、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布局 景观体系城市风貌、空间资源、景观敏感目标(区、段、点) 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景观敏感目标 安全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城市灾害、污染隔离带 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极端温度等)、湿度 区域环境 城郊生态(城乡关系)、城市环境调节带(区) 可持续性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性 城市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稳定性
城市生态环境评价因子筛选 规划体系 城市性质、规划目标、功能区划 环境 大气质量、大气功能区划、 水系、规划功能、水源、地下水 声环境功能区划、敏感目标 绿化体系 绿化指标、绿地面积、绿地结构与布局 景观体系 城市风貌、空间资源、景观敏感目标(区、段、点) 风景名胜区及其他景观敏感目标 安全体系 重要生态功能区、城市灾害、污染隔离带 城市气候 热岛效应(极端温度等)、湿度 区域环境 城郊生态(城乡关系)、城市环境调节带(区) 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可持续性 城市生态功能与城市生态稳定性 因子 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