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版本(VERS):对于pv4来说,其值为4 (2)头长度(LEN):定义报文头的长度 ●(3)服务类型(TOS):定义数据的通信要求。 ●(4)标识( Identification):用于唯一地标识出 个P数据报。使用该字段可将哪些P数包属于 个P数据报唯一地标识出来。 (5)旗标(HAG):占3个比特,仅有2位有定 义,第1位用来指示是否对IP数据包进行“分段” 第2位用于指出数据包是一个分段数据报的最后 个分段
⚫ (1)版本(VERS):对于Ipv4来说,其值为4。 ⚫ (2)头长度(LEN):定义报文头的长度。 ⚫ (3)服务类型(TOS):定义数据报的通信要求。 ⚫ (4)标识(Identification):用于唯一地标识出 一个IP数据报。使用该字段可将哪些IP数据包属于 一个IP数据报唯一地标识出来。 ⚫ (5)旗标(FLAG):占3个比特,仅有2位有定 义,第1位用来指示是否对IP数据包进行“分段”, 第2位用于指出数据包是一个分段数据报的最后一 个分段
(6)分段偏移:指出在一个IP数据报中,本IP包的 偏移量是多少。 (7)存活时间(TTL):用于在避免数据包在网络 中无休止地在网络中游荡 (8)协议( PROTOCOL):指明该P包所负载的传 输协议 (9)头校验和:用于保证P报文头经过网络传输中 的完整性。 (10)源地址与目的地址的含义非常清楚。 (11)IP选项:用于负载额外信息,本字段可选,从 安全角度出发,需要防止用该字段成为隐蔽信道
⚫ (6)分段偏移:指出在一个IP数据报中,本IP包的 偏移量是多少。 ⚫ (7)存活时间(TTL):用于在避免数据包在网络 中无休止地在网络中游荡。 ⚫ (8)协议(PROTOCOL):指明该IP包所负载的传 输协议。 ⚫ (9)头校验和:用于保证IP报文头经过网络传输中 的完整性。 ⚫ (10)源地址与目的地址的含义非常清楚。 ⚫ (11)IP选项:用于负载额外信息,本字段可选,从 安全角度出发,需要防止用该字段成为隐蔽信道
2、地址转换协议ARP 虽然 Internet上的每一台机器都有其唯一的 IP地址,但是IP地址并不能用来发送和接 收数据报,因为数据链路层的硬件设备并 不能识别地址。如今,大多数主机都通 过一个网卡连接在一个局域网LAN上而网 卡只能够识别LAN地址。例如,每一个以 太网卡都有其唯一的48比特以太网地址 (MAC地址),网卡根据以太网地址发送 和接收数据帧
2、地址转换协议ARP ⚫ 虽然Internet上的每一台机器都有其唯一的 IP地址,但是IP地址并不能用来发送和接 收数据报,因为数据链路层的硬件设备并 不能识别IP地址。如今,大多数主机都通 过一个网卡连接在一个局域网LAN上,而网 卡只能够识别LAN地址。例如,每一个以 太网卡都有其唯一的48比特以太网地址 (MAC地址),网卡根据以太网地址发送 和接收数据帧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在 Internet上的 机器运行地址转换协议ARP协议。当以太网 中源主机要与具有P地址为XXXX(每 个“X”都是一个十六进制数字)的目的主机 进行通信时,源主机首先发出广播数据报询 问“哪一台主机拥有P地址为XXXX? 该广播数据报会被该以太网中所有的主机接 收到,并且每一台主机都要检查其IP地址是 否与广播数据报中所询问的P地址是否一致
⚫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在Internet上的 机器运行地址转换协议ARP协议。当以太网 中源主机要与具有IP地址为X.X.X.X(每一 个“X”都是一个十六进制数字)的目的主机 进行通信时,源主机首先发出广播数据报询 问“哪一台主机拥有IP地址为X.X.X.X?”。 该广播数据报会被该以太网中所有的主机接 收到,并且每一台主机都要检查其IP地址是 否与广播数据报中所询问的IP地址是否一致
●以太网中P地址与广播数据报中的IP地址 相同的主机将回答这个广播数据报,并 且在应答源主机的数据报中附上本机的 48位以太网地址。而以太网中主机的IP 地址与广播数据报中所询问的IP地址不 致的其他主机,都不回答这个询问广 播数据报。这样ARP就完成了把32位IP 地址到48位物理地址的转换
⚫ 以太网中IP地址与广播数据报中的IP地址 相同的主机将回答这个广播数据报,并 且在应答源主机的数据报中附上本机的 48位以太网地址。而以太网中主机的IP 地址与广播数据报中所询问的IP地址不 一致的其他主机,都不回答这个询问广 播数据报。这样ARP就完成了把32位IP 地址到48位物理地址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