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一一人类交流和传播 信息最早的工具。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一一它能保留信息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信息革命:印刷技术的发明一一在更大的 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人类文明。 第四次信息革命:计算机文化一一成为推动人类文 明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页下下 6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
6 人类经历的信息革命: 第一次信息革命:语言的产生--人类交流和传播 信息最早的工具。 第二次信息革命:文字的出现--它能保留信息, 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第三次信息革命:印刷技术的发明--在更大的 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传播人类文明。 第四次信息革命:计算机文化--成为推动人类文 明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1.2计算机的发展史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目录 页下下 退出算机文化基教
7 1.2 计算机的发展史 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目 录 退 出
三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64年,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悉 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 Ecket)和莫奇里( Mauchley) 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简称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它占地170平方米,重28吨,耗电 150kW,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5000个继电器, 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 页下下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
8 1964年,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悉 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Ecket)和莫奇里(Mauchley) 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简称为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它占地170平方米,重28吨,耗电 150kW,使用了18800个电子管,5000个继电器, 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 一、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第一代计算机: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问世到50年代末 特征:采用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 第二代计算机: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 特征: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特征: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采用多 道程序及并行处理等技术。 第四代计算机:从1972年到今天。 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处理技术 多杋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计算网络等;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 上一页下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
9 第一代计算机: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到50年代末。 特征:采用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 第二代计算机: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 特征: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 第三代计算机: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特征: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采用多 道程序及并行处理等技术。 第四代计算机:从1972年到今天。 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并行处理技术、 多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计算网络等;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 二、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 2、网络化 3、多媒体 4、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5、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10计算机文化基础教程
10 1、智能化 2、网络化 3、多媒体 4、元器件的发展趋势 5、体系结构的发展趋势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