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39.《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3.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4.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5.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6.结合实际谈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如何实施可特续发展? 7.论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8.如何应对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9.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0.怎样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辨证统一关系? 11.试述依法治国的内容和要求。 1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13.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 14.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15.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六、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一02一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 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 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 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38. 为什么说 “ 一国两制 ” 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 ? 39. 《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 结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3. 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4. 如何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5. 如何理解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6. 结合实际谈如何实施科教兴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 7. 论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 8. 如何应对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9.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0. 怎样认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辨证统一关系 ? 11. 试述依法治国的内容和要求。 12.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 13. 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世界主题”? 14. 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15. 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六、材料分析题 1、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 材料l “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 材料2 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材料3 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 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 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 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 (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 (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 (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 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惩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 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 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 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 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 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 米,并以10%一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 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 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 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 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关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 本过高等等。 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 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 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 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从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3、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676.2亿 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295.6 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 6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860.2亿元,集体成分1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 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 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 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 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惩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 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 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 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 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 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 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 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 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 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 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关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 本过高等等。 摘自 《中国化工报》2001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 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 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 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从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3、下面是有关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材料: 据国家统计局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1997年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4 772.4亿元,其中公有经济实现56 676.2亿 元,非公有经济实现18 096.2亿元,分别占整个国民经济的75.8%和24.2%。在公有经济中,国有经济实现31 295.6 亿元,集体经济实现25 380.6亿元,分别占国民经济的41.9%和33.9%。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经济实现增加值 6 51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7%,其中国有成分4 860.2亿元,集体成分1 656.9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和2.2%,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比1996年增加了1.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分别增加了1.5个百分 点和0.2个百分点。测算资料表明,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处于绝对优势的状况发生了明显变 化,非国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58.1%,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0.9%上 升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